Valve 與 KOMODO 合作,將於日本、台灣、香港、韓國正式發售可遊玩 Steam 平台遊戲的可攜式 PC 遊戲一體機「Steam Deck」,藉此機會遊戲基地受邀前往 Valve 專訪 Steam Deck 開發團隊,由 UX /產品設計師 Lawrence Yang 及程式設計師 Tombui 分享開發心得及對 Steam Deck 的發展計畫,並且為玩家展示早期版本的 Steam Deck 開發機樣貌。
程式設計師 Tombui、產品設計師 Lawrence Yang
Q:除 PC 以外,從獨立主機 Steam Machine 、串流的 Steamlink、VR 裝置 index,到 Steam Deck 有吸取到哪些開發經驗與影響?
Lawrence:我想這一切都有帶來影響,過去的所有產品計畫會影響到 Steam Deck,每樣不同的產品都讓我們學習不少。從 Steam contoler 中學到人體工學設計,該如何舒適地符合玩家的手型,也設計了支援的控制器軟體,也支援目前 PC 使用的控制器手把。
在每個開發計畫中我們都學習到不同新事物,比如從硬體裝置到軟體的 steamlink ,我們學習到如何用網路連接到不同玩家 PC 串流遊玩,還可以使用控制器操作。從 Steam Machine 我們打造新的作業系統「Steam OS」最終上述這些產品奠定了 Steam deck 的根基。
圖片輪播0
Q:有什麼經驗是透過開發 Steam deck 而學習的?
Lawrence:很多!我們製作非常多 Steam deck 初稿、模型,至於學到額外的東西?我們始終都在學習(笑)! 每次我們建立新的產品,都從實務上學到更多,如生產流程和供應鏈的經驗,以及這畢竟是種新型態的手持裝置。 所以我們有很多不同的東西要組合起來。同樣在軟體方面,我們設計了全新的使用者介面,更新 Steam OS 的版本專為這台裝置使用,總結來說,設計手持裝置的介面就是另一個新世界了!
我想還要補充一點,那就是我們對於開發這種新設備實際遇到的問題,因爲裝置螢幕尺寸比普通的電腦顯示器小,我們必須時時提醒自己,字體大小的易讀與否,在 SteamDeck 比起 PC 更為重要許多,當然還有很多類似這樣的經驗發生。
Tom:另外我們也在遊戲的延續性上做出不少努力,比如說你可以直接把主機放一旁就去睡。醒來後想要在沒網路的公車上或咖啡廳玩。這我們過去在這個功能上沒有做得很完善,但現在運作的非常順利,讓玩家體驗無縫接軌的遊戲性
Q:現在發售的 Steam Deck 與當初的開發構想有哪些差異?
Lawrence:有很大的差異,你會看到許多不同版本的演變,但幾乎我們看過的所有部件,從螢幕尺寸,按鈕數量,按鈕的設置方式,還有顏色、形狀及控制器的配置都不一樣了!
Q:有可能因此推出由 Valve 一手打造的高階遊戲主機嗎?、
Lawrence:我們持續探索未來遊戲硬體的可能性,但此刻還沒有可以發表的產品,我們把 Steamdeck 視為跨世代裝置,亦即未來會為此產品持續提供更新版本
Tom:目前透過藍牙連接控制器,在 Dock 等 HDMI 輸出方式可連接到螢幕,玩家可以得到像傳統主機一樣的體驗,他更是一台 PC,你可以在上面操作任何你想要的。
Q:從 PC 端到 Steam link 的 Big Picture,Steam Deck 如何將介面更加改善?
Lawrence:Big Picture 是在 Steam Link 上實裝的舊功能了,就是你透過控制器操作 Steam 的界面,我們是針對 Steam Deck 完全設計新的介面來取代,畢竟我們是一家小公司,避免多次介面版本對我們是比較好的選擇,而且 Tom 真的做太多事情了。
Q:Steam Deck 算是實驗性質,還是一個技術成熟能上市的的產品?
Lawrence:這已經是成熟的產品了,只是對 VALVE 來說,我們不會把任何一件產品視為最終版本,因爲我們總是不斷更新,改善每個產品,也會仔細聆聽社群的意見回饋,也會在未來不斷加入新功能與元素,但目前這是已經是一款能夠上市販售的產品。
圖片輪播1
Q:Steam Deck 是否改變了玩家的遊戲習慣?
Lawrence:我們希望如此,也已經觀察到許多現象了,我們在北美、歐洲和英國有很不錯的銷售成績,這些玩家也展示了使用此台裝置的多樣性,我們也聽到很多玩家討論「我玩這個比用我的電腦多」,或者有人旅行的時候帶著。我分享一個個人的經驗,因為我們在家會花時間在用電腦工作,有方法讓玩遊戲和工作的地方不一樣是很棒的事情,因為有 Steam Deck 我現在玩遊戲的時間還比以前多了
Tom:是的,我也一樣,現在我會窩在沙發上打遊戲,我的孩子也會圍在旁邊看我玩,不會像以前一樣躲在角落自己玩電腦。
Lawrence:特別是帶小孩的情境,睡眠喚醒功能很強且是個偉大的發明,當我聽到我兒子哭了,我可以暫停,幫他換個尿布之後才繼續玩。這對我們來說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更新,可是是非常重要的特色。
Q:Steam deck 是設計給熟悉 Steam 的玩家,還是藉此開拓了開發新的客群?
Lawrence:我們很多玩家都是 Steam 的使用者了,通常都是 PC 玩家,我們當然希望有新玩家來買這台主機,畢竟對於掌機玩家而言,這樣的主機會是他們更熟悉的。因為以前 PC Game 必須要一大台 PC,又貴、又重、又複雜,所以我們推出這個產品,以易上手、價格較 PC 來說便宜,有些人也會比較習慣使用這類型的東西。
Tom:我認爲多數 Steam Deck 玩家都是 Steam 用戶原因是在於開始販售主機的時候採用預定制,只有 Steam 平台使用者才能優先預定。
Lawrence:一開始販賣 Steam Deck 的時候,是有個預訂期,並非完全開放,但要預定只能是 Steam 上的用戶擁有帳號才能預訂,現在還是有預訂期,但不需要先成為 Steam 用戶,但這個預購模式在台灣並不適用,會由 KOMODO 來負責預購系統
Tom:我們是有些數據,但是對其的了解還不夠透徹。
Q:在 STEAMDECK 發售後,有發現透過 DECK 購買遊戲的情形變多了嗎?
Tom:如果不用我們的線上商店,玩家也可以安裝自己慣用的,現在這些功能都有很好的開放性,以他們想要的商店來購買、玩遊戲或者其他的,這看玩家的需求,可以在桌面模式下安裝其他可購買遊戲的商店軟體,就像 PC 的開放性很高,而我們在 DECK 的 線上商店會特別推薦給玩家「這是在 DECK 上運良作好的遊戲」讓玩家容易找到。
Q:STEAM DECK 上遊戲的的可玩性,是基於社群回饋的,還是官方檢定的?
Lawrence:認證來自於 VALVE 的官方機制,我們有設計了一個測試機制,而遊戲太多了,但我們正在逐一完成測試,會評估遊戲在DECK 的表現, 這些遊戲會獲得分級,藉此讓玩家預期該遊戲在主機上的表現。會有不同的評測項目,比如操作設計合宜嗎?這遊戲的操控適用於我們的控制器嗎?字體在螢幕上太小了嗎? 有些是對軟體面向的測試,如果是遊戲可能無法執行的狀況,我們就會來修復相關的問題。
Tom:如果有些評測意見的分歧出現,像玩家試圖安裝軟體或遊戲,但是不能運作,也可以向官方反應,那我們就會重新進行評測。
Q:發售已有半年的時間了,在亞洲推出後,系統更新的頻率上會怎麼規劃?
Lawrence:更新會很規律,其實我們初次發行的時候是每隔幾天就有更新,現在大約是每週一次。
Tom:我們有所謂的 Beta 測試/ Stable 穩定頻道給用戶,用戶想選擇 beta 頻道體驗最新功能、產品,或者可在「穩定」頻道上,就不會太頻繁地更新,使用者可以自行決定樣嘗試哪些新功能,大概是每一週到兩週會推出到穩定頻道,任何玩家可以在兩個頻道之間自由切換,這在 Steam 以及我們其他的軟體也同樣使用此機制。
Q:Steam Deck 的售後服務會如何進行?
Lawrence:這是個好問題,歐美地區已有一套制度,而在亞洲我想 KOMODO 將處理這部份,有些部份是我們會負責。
Q:官方有一些拆解主機的影片,對於玩家要自行改造主機的看法是?
Lawrence:我們想法是這樣:你買了主機,你要怎麼搞都是你的自由,包括改機,我們覺得這樣也蠻棒的,給予支持。
不過也要說明一下,Steam Deck 內部有特定的安裝配置,如果你拆開因此弄壞了東西,那是你自己的問題了,我們是不會補償的。當然零件部份是設計成可修復可替換的,玩家如果要自己來的話必須要有經驗,我們已經看到很多玩家們換了一些零件、換硬碟、追裝鍵盤、或是有一些瘋狂的改機,有些真的是嚇死人,但他們就是搞定了,很厲害阿!
Tom:也看到有玩家搞砸,有人還把 SD 卡在裝置內忘了,結果拆時直接把記憶卡搞壞,這不是原廠標配,所以我們不會處理這個問題的
Q:在相容性上面,部分 PC 版作弊程式而無法在 DECK 上使用,但我們看到了艾爾登法環可以,未來能支援更多反作弊程式?
Lawrence:Steam Deck 有支援絕大部份的反作弊程式,我們也和反作弊程式的廠商合作,確保這些程式能順利轉移到 Linux 上支援,最終由開發者決定用反作弊程式的支援性。
我們很樂意與更多反作弊程式開發商保持合作,像是歐美最大的兩個知名反作弊程式 EAC 及 BattleEye,我們都在努力讓這些能在 Steam Deck 上運作,我想我們會持續和 KOMODO 在這點上努力,會先列出歐美頂尖的反作弊程式,再來確保這些程式可以順利的在我們的主機上運作。
Q:Steamdeck 支援使用 mod 、工作坊嗎?
Tom:我們已經看到很多 Steam Deck 玩家使用原本在 PC 上的工作坊和 Mods 了,因為這些本來就是綁定在帳號裏的,所以玩家們可以直接在這台主機上使用他們喜歡的 Mods ,此外他們可以透過桌面模式來進行安裝。
Q:就像 Valve index 與《戰慄時空:艾莉克斯》,Steam Deck 會出現專屬的《戰慄時空》遊戲作品嗎?
Tom:專屬於 Steam Deck 的嗎?
Lawrence:目前讓我們暫時保密
Tom:別想套話(笑)
Lawrence:我們現在有《光圈科學檢驗員》小遊戲,是可以讓你知道 STEAMDECK 操作特色的遊戲。
Q:目前在 Steamdeck 上面以 wifi 遊玩可能會發生斷線的狀況,這部份會如何更新修改?
Lawrence:我們有注意到 wifi 連線時的 bug,也有持續追蹤,會藉由驅動程式更新。這有時是 5G 網路或 wifi 的問題,我們會釋出更新紀錄說明修正內容,玩家可以照指示操作解決問題,當然我們後續盡快發出更好的修正更新,這是我們積極處理中的問題。
Q:目前還未推出 Dock,但市面上的 USB Type- C 輸出視訊 HDMI 裝置也同樣適用嗎?
Lawrence:你可以使用任何第三方產品,都能正常運作,也能像 Dock 一樣正常運作,
Tom:不同裝置有好有壞,有些無法供應足夠的電力,就會充不飽電池,所以玩家要自行選購的話,要評估一下是不是適用的裝置。
Lawrence:在硬體上,我們是不會會出任何限制的,我們不希望設限任何硬體,希望所有對應裝置都能使用。
Q:系統除了周更的小型更新,未來還會有大型更新?
Lawrence:我們詳盡清單中,一份是屬於現在這樣周更的小型更新,但另一份就是我們還想做的大型改版,有很多特色想增加!
Q:對 Steam Deck 及台灣玩家有什麼特別想傳達的訊息?
Lawrence:能將這台主機推到更多地方,我們是很興奮的,也希望你們能像世界上已經有這台主機的人們一樣,熱愛並享受它。
Tom:我很興奮關於這台主機能被推到亞洲,我們過去沒有在這個市場有太多的開發,這裡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覺得這台主機真的很棒,也帶給我很多歡樂,我幾乎閒暇時刻都在玩這台主機,也希望台灣的玩家們,能享受這台主機帶來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