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漁獲在2024年被美國勞動部第三度列入「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不少民間團體都指出,只要強制船東在漁船上裝設Wi-Fi,並開放讓外籍漁工使用,就能顯著增進漁工的身心健康,並降低強迫勞動的風險,然而,我國目前只以「指引」的形式補助鼓勵船東加裝Wi-Fi,內容挨批太粗糙,且不具強制力,由多個國內外民間團體組成的倡議團隊近期更進一步草擬出全新的指引手冊,希望政府能參考這份指引制定相關法律,展現洗刷汙名、人權立國的決心。
為了保障外籍遠洋漁工在海上使用Wi-Fi的權利,讓漁工不再孤立無援,擁有足夠的人際支持網絡,增進漁工的身心健康,並降低強迫勞動的風險,國際組織「全球勞工正義(Global Labor Justice)」、漁工團體「印尼海員同鄉聯誼會(FOSPI)」以及人權團體「台灣人權促進會」等多個國內外民間團體組成「Wi-Fi NOW for Fishers’ Rights 倡議團隊」,呼籲各國政府重視漁工的網路人權。
台灣人權促進會研究員施逸翔表示,我國雖然已訂定「遠洋漁船經營者提供船員海上通訊設施使用指引」,但是,看在民間團體的眼裡,這份指引太過粗糙,無法真正降低強迫勞動風險、確保漁工在海上的勞動權益, 因此,「Wi-Fi NOW for Fishers’ Rights 倡議團隊」推出全新指引。
施逸翔指出,有別於漁業署的指引較注重船東、經營者的利益與管理問題,這份民間團體草擬的指引以提升漁工勞權為出發點,民間團體之所以那麼重視漁工在海上使用Wi-Fi的權利,是因為漁船上一旦完備了Wi-Fi這項基礎設施,漁工的申訴管道暢通,在漁船上才有可能落實漁工的團結權跟結社權,職業安全、心理衛生等各方面都會連帶地大幅改善,進而降低海上強迫勞動風險。施逸翔說:『(原音)之所以會先出英文版,是因為3月份有波士頓海鮮展,我們其實已經在那邊大量地去讓海鮮產業的那些買方市場知道這個指引,我從夥伴團體那邊知道美國有一個很高端的超市叫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他們對這個指引非常感興趣,他們好像已經很願意對他們的供應商要求要落實我們的這本指引。』
台灣漁獲在2024年被美國勞動部第三度列入「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施逸翔表示,倡議團隊推出的全新指引雖然不完全是衝著台灣漁業而來,但是,台灣遠洋船隊規模之大,在國際上數一數二,在提升漁工網路人權、降低強迫勞動風險、避免生產出血汗海鮮等議題上,台灣海鮮產業業者是重要的利害關係人,所以,這份指引的中文版將在不久後問世,希望我國政府能參考這份指引制定相關法律,展現洗刷汙名、人權立國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