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中心/洪明生、陳芷萍 屏東報導
陳雲址是恆春基督教醫院的院長,一直到離世前一個月,他仍然在看診。陳雲址在56歲時因為猛爆性肝炎,大病一場,提早退休。沒有行醫的日子,反而讓他鬱悶不已,後來效法馬偕博士「寧願燒盡,不願銹毀」的精神,來到偏鄉恆春,成為當地第一位眼科醫師,一待就是三十年,出錢出力,獲獎無數,全都奉獻給醫療。
「沒有辦法去享受到都市醫生物質上的享受,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們可以享受到,所謂精神上的一種收穫。」這是1998年民視記者跟著陳雲址來到屏東原住民部落行醫時所拍攝的畫面,當時的他,才剛接下恆春基督教醫院院長的棒子,心繫部落長輩的健康,跋山涉水,因為沒有什麼醫師肯來。已故眼科醫師陳雲址在2024年獲頒蔡萬才台灣貢獻獎特別獎時,回憶起當年回到台灣時的決心,「來到台灣,來尋找沒有眼科醫師的地方。」陳雲址1934年出生,高雄縣人,國防醫學院畢業,曾負笈日本東京醫科大學眼科、美國夏威夷大學醫院管理,34歲時在台北市開設信望愛眼科,成為國內眼科先驅,但56歲時猛爆性性肝炎再度發作,這場大病讓他不得不提早退休。原本想到美國安享晚年,但沒有病患的日子,反而讓他心情愈來愈鬱悶,於是決定回台,來到偏鄉恆春這個沒有眼科醫師的地方,進入恆春基督教醫院服務,1997年更扛下院長的重責,「既然上帝給我這種恩賜,我在美國反而遠走他鄉,我覺得這樣不行,我要趕緊回到台灣。」
不只醫病,更要醫心,當時部落老人十分迷信,患了白內障還堅持不開刀,篤信基督的他苦口婆心,看病兼傳教。而恆春盛產洋蔥,農民採收時,常遭洋蔥刺淚而角膜潰爛,陳雲址24小時,全年無休,為病患看病,終於洗刷"瞎子村"的封號。他不但不支薪,還自掏腰包替醫院增添設備,還賣掉台北的眼科診所,為醫院同仁發放年終獎金。恆基退休社工室主任林寶雨說,「他剛接任院長的時候,公益事業做的入不敷出,他把他經營很多年的診所,就賣掉然後把錢拿回來,發給我們當年終獎金。」恆基醫護表示,「我們下鄉的時候也很多阿公阿嬤,沒有錢付錢老爹他就拿錢出來,他是我看過最好的一位醫生。」一直到離世前一個月,他仍然在看診。半島行醫三十年,陳雲址為無數病患帶來「光明」,這一生,就如同他所追隨的馬偕博士的那句話,「寧願燒盡,不願銹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