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持久能源危機及地緣政治危機衝擊歐洲 《經濟學人》:競爭力及全球地位受威脅

風傳媒

更新於 2022年11月25日11:00 • 發布於 2022年11月25日11:00 • 廖綉玉
2022年,因應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德國在北海南岸趕工興建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AP)
2022年,因應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德國在北海南岸趕工興建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AP)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已持續超過9個月,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祭出嚴厲制裁措施,俄羅斯則切斷數個歐洲國家的天然氣供應,造成歐洲陷入能源危機。英國重量級期刊《經濟學人》24日指出,經濟困境將考驗歐洲2023年及之後的韌性,人們越來越擔心全球能源體系的重塑、美國的經濟民粹主義、地緣政治裂痕會威脅到歐盟及英國在內的非成員國長期競爭力,而且面臨風險的不僅是歐洲大陸的繁榮,還有跨大西洋聯盟的運作狀況。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雖然歐洲過去數周的能源價格比夏季低,天然氣儲氣槽幾乎已滿。然而,能源危機仍然帶來危險:目前的天然氣價格超過長期平均價格的6倍,歐洲的天然氣儲氣槽將必須在2023年再次儲滿,而俄羅斯不會再向歐洲輸送任何天然氣。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能源武器將導致烏克蘭之外的歐洲國家也蒙受損失。《經濟學人》表示其公司的模型顯示,在正常的冬季,實際能源價格上漲10%會導致死亡人數增加0.6%。

因此,今年的能源危機可能導致整個歐洲超過10萬名老年人額外死亡,這樣一來,普京的能源武器在烏克蘭境外奪去的生命可能多過於大砲、飛彈、無人機直接在烏克蘭境內奪去的生命,這也是烏克蘭對俄羅斯的抵抗即為歐洲對俄羅斯的戰爭的另一個原因。

歐洲金融脆弱及商業模式弱點

烏克蘭戰爭還造成金融脆弱性,能源通膨正蔓延至歐洲其他經濟層面,讓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陷入了嚴重困境,歐洲央行必須升息來控制價格。然而,如果升息太多,可能會讓歐元區實力較弱的成員國陷入不穩定,尤其是負債累累的義大利。

能源危機肆虐之際,烏克蘭戰爭也暴露了歐洲商業模式的弱點,太多的歐洲工業企業一直依賴俄羅斯豐富的能源輸入,尤其是德國企業,而許多歐洲公司也越來越依賴獨裁的中國作為終端市場。歐洲與俄羅斯斷絕關係、結構性成本增加、西方與中國脫鉤的前景意味著許多歐洲公司的董事會需要清算。

美國的經濟民族主義

美國的經濟民族主義(economic nationalism)讓這種恐懼加深了,經濟民族主義可能透過一系列的補貼及保護主義吸引大西洋彼岸的活動。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降低通膨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斥資4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2兆4600億元)投資能源、製造、運輸,該法還包括美國製造條款。

《經濟學人》指出,從許多方面來看,美國《降低通膨法》類似中國過去數十年來奉行的產業政策。隨著中國及美國這兩大世界經濟支柱變得更加干預主義及保護主義,歐洲堅持維護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sation)自由貿易規則,這讓歐洲看起來像個傻瓜。

各歐洲公司已經對美國的補貼措施做出反應:瑞典電池新創公司「Northvolt」表示希望擴大在美國的生產,西班牙電力巨擘「伊比德羅拉」(Iberdrola)在美國的投資金額是在歐盟的2倍。

許多企業主警告,目前能源價格高漲,而美國祭出補貼措施,這讓歐洲面臨大規模「去工業化」(deindustrialisation)風險,例如德國化工巨擘巴斯夫(BASF)最近公布「永久」縮減其歐洲業務的計畫。

失去投資讓歐洲變得更貧窮,並讓人產生經濟活力下降的感覺。與新冠疫情前的GDP發展軌跡相比,歐洲的表現比任何其他經濟集團來得差,而全球最有價值的100家公司中,只有14家是歐洲公司。

吸引企業的競賽持續升級,各政治人物將忍不住不顧規則,祭出補貼措施。德國經濟部長指責美國「吸走投資」,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呼籲「歐洲甦醒」。因此,補貼的爭端也加劇了美國籍歐洲之間的緊張關係。

此外,美國對烏克蘭的財政支持與軍事支持遠遠超過歐洲,而隨著美國轉向亞洲以因應來自中國的挑戰,美國對歐盟未能為自身安全買單感到憤慨。大多數北約(NATO)成員國未能實現將2%的GDP用於國防的目標,而對於俄羅斯的侵略行動,歐盟天真得令人吃驚。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執政時,美國及歐洲關係破裂,儘管烏克蘭戰爭讓美國及歐洲再次團結,但危險在於長期的衝突及經濟緊張局勢將再次逐漸拉開美國及歐洲的距離。

為了避免帶來危險的裂痕,美國必須放眼大局。即使美國支持烏克蘭軍隊,油輪艦隊穿越大西洋為歐洲提供能源,但拜登的保護主義可能讓歐洲失去活力,「拜登經濟學」(Bidenomics)的主要目標是阻止中國主導關鍵行業,而美國吸走歐洲的投資沒帶來戰略利益,美國應該讓歐洲公司有資格獲得美國的能源補貼,並更深入整合跨大西洋能源市場。

與此同時,歐洲需要保護其經濟免受能源危機的影響,為消費者及企業的基本能源需求提供補貼的計畫應該像德國一樣,透過收取更高的邊際價格以抑制需求。為了降低長期能源價格,歐洲應該加速再生能源革命,同時保持能源市場接受競爭。此外,歐洲還必須適應新的安全現實,這意味著投入更多國防經費,這樣一來,當美國將目光轉向亞洲時,歐洲可擔起重任。(推薦閱讀:烏克蘭戰爭讓歐洲分裂?《外交政策》:德國意識到安全不能靠法國,雙方分歧檯面化

《經濟學人》指出,美國對歐洲萎靡的經濟遲鈍及歐洲未能自衛感到惱火,歐洲對美國的經濟民粹主義感到憤怒。然而,正如歐洲不能因烏克蘭戰爭而分裂一樣,史上最強大的民主聯盟必須適應並繼續維持。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