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記錄長新冠後遺症 臉盲與失去辨識方向能力

6,432 觀看次數

美國有研究員首次記錄到一名患者在感染新冠肺炎後出現「臉盲症」。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心理學與腦科學系教授杜基(Brad Duchaine)及理學碩士凱瑟樂(Marie-Luise Kieseler),將這份個案報告於今年3月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Cortex》。根據論文內容介紹,「長新冠後遺症」為患者染病後持續或斷斷續續出現12週以上的症狀。患者可能出現的神經性症狀包含失去味覺、嗅覺與長期記憶,或出現語言障礙、精神疾病。而個案報告中所敘述的28歲女性安妮為專家首次記錄到長新冠後遺症為臉盲症的患者。此外報告也提及額外調查了54名因長新冠造成視覺與辨認方向能力受影響的患者。專家於論文中說明,「面孔失認症(Prosopagnosia)」又稱「臉盲症」,代表患者喪失辨識人的面孔的能力。報告記錄安妮在2020年3月感染新冠以前,面孔辨識能力為正常。兩個月後她開始發覺她辨識人臉的能力出現異常。根據《Science Alert》報導,研究作者請安妮進行多項測驗,測驗結果顯示面孔辨識能力出現障礙。而安妮表示自己辨識方向的能力,在染病後也明顯變差。杜基教授向《Science Alert》說明,他們特別重視安妮是因為她的面容辨識與辨識方向能力同時出問題,而這是腦部損傷患者或發展缺陷者才有的症狀。專家推論同時受損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掌管這兩種能力的腦區均位在腦部顳葉且位置很接近。研究作者在報告中提及,安妮由於保險問題沒有進行磁振造影檢查,因此無法排除中風可能是讓她產生這些症狀的原因。教授最後補充說道,這份研究報告顯示新冠肺炎會造成臉部辨識及方向辨別能力損傷,並呼籲醫護人員以及健康照護人員需要特別留意這類患者。

自動播放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