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長期腹瀉、血便竟是「困難梭菌」感染!拖下去恐「腸穿孔」致命

優活健康網

發布於 2022年08月11日16:33 • 馮逸華

一位5歲的小男孩,雖是足月出生,但是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及癲癇病史,過去多次因感染而住院,如肺炎、急性胃腸炎,但從1年多前開始就出現間歇性腹瀉,血便及黏液便,嚴重時1天拉10幾次,甚至有慢性腹瀉的情況,導致體重減輕、生長遲滯。就醫檢查出有困難梭菌感染,且已反復發作3次。

另50多歲女士,數年前罹患卵巢癌末期,持續接受化療期間,多次因為困難梭菌感染,反覆嚴重腹瀉,一吃就拉,無法進食,導致需暫時停止或延後化療,造成腫瘤控制好好壞壞;甚至因一天拉肚子高達20次,最後脫水昏倒在廁所,才被家人送醫。

延伸閱讀:
夏天熱昏頭!竟跟腸道健康有關?營養師教你吃「這3樣」防熱中暑

長期腹瀉恐「困難梭菌」感染

依衛福部資料指出,困難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是一種腹瀉常見的致病菌,與腸道發炎疾病有高度相關,在外在環境下會形成孢子體,經口腔進入人體腸胃道生存繁殖,是一種難以診斷及治療的感染疾病。

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副教授李柏賢表示,困難梭菌感染患者有25%的住院死亡率,且2~6成有復發可能。當人體免疫力降低、腸道菌叢平衡被破壞時,困難梭菌會產生毒素,患者會出現腹瀉、發燒、腹痛、噁心、食慾差等症狀。以下為高風險族群:

  • 使用抗生素
  • 65歲以上長者
  • 癌症患者
  • 發炎性腸道疾病,如:克隆氏症、潰瘍性大腸炎
  • 近期住院或待過養護機構
  • 愛滋病
  • 器官移植
  • 類固醇或免疫抑制藥物使用 類固醇或免疫抑制藥物使用
  • 曾感染過困難梭菌與腸道環境、腸發炎密不可分

長庚微菌治療中心主任邱正堂表示,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在過去10年內,盛行率增加6倍以上,與飲食、環境及腸道菌叢的改變密不可分,其中困難梭菌感染,是造成疾病發作及療效不佳的重要因素。建議民眾應均衡飲食、避免高油、高糖等西化飲食才能讓腸內好菌多,不會吃出一身病。

林口長庚兒童胃腸科副教授陳建彰也說明,當兒童病患感染困難梭菌,在部分有潛在疾病或特殊病史的患者身上,較會出現復發或難治療的情況,需經由微菌叢植入治療,來輔助調整改善腸道的微生物生態,才能緩解長期腹瀉的情況,提升生活品質及減輕家長照護負擔。

延伸閱讀:
腸道發炎因體內「這功能」錯亂!一篇懂症狀、治療方式

最佳治療方式採微菌叢植入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曾收治3~99歲的困難梭菌感染患者,在各年齡層都可能發生,且部分合併發炎性腸道疾病。以往治療困難梭菌需使用抗生素,但成效不佳,目前最佳的方式是採用微菌叢植入治療。

微菌叢植入治療方式為,需取用合格捐贈者菌液,利用大腸鏡將其植入末端迴腸,成功率達88%,且無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可在植入同時檢查腸黏膜的發炎狀況,有助腹瀉緩解、排便成形、體重回復增加等改善,使患者不再復發,持續穩定治療其他疾病。

高雄長庚胃腸科副教授蔡明釗提醒,器官移植患者因為長期接受抗排斥藥物治療,是反覆困難梭菌感染的高危險族群,但也可適用微菌叢植入治療。此外,也呼籲發炎性腸病患者應積極接受治療,達到黏膜癒合的治療目標,才能避免腸穿孔、瘻管、腹腔內膿瘍、癌症等併發症,重新找回健康生活。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