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勞碌,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步調總令人難以喘息,使得仍保留原始風貌的山林、野溪等低開發地區,遂成為現代人可享受清閒、暫離紛擾喧囂的一片淨土。而隱身在三峽山區中,「無礦mineless」正是這樣療癒身心靈的場域,本期《Ciao潮旅》將作為遺跡探索者,並邀請到無礦創辦人之一的林凡榆,一同剖析這座老礦場的前世今生。
PHOTO 無礦 mineless、© PACHAMAMA薩滿大地媽媽 特別感謝 無礦創辦人之一 林凡榆
西元2000年,隨著最後一座煤礦場停產,台灣煤礦業劃下句點,相比20世紀50至70年代煤礦業的興盛,千禧年後的產業凋零除了象徵時代的演變,也多少令人不勝唏噓。而那些遺留下來的礦場遺址,有的被規劃成博物館形式展出,有的則融入當地地景之中,任由草木攀附、雨水浸蝕,位在三峽白雞山的山林間,昔日的忠義煤礦後勤建物群就是其中之一,即無礦的前身。
初生,建築與自然共存
「無礦 mineless」,本也是一個被遺忘在野境中,由分別為2至3層的3棟建物組成,不同的是,它有幸被塑造成一個跳脫時間、空間的療癒場域,並得到世人造訪。2021年,擅長規劃自然環境場域的自然洋行,在因緣際會下接手了一座廢棄礦場的改造計畫,而負責視覺設計的正是如今無礦的兩位創辦人林凡榆和林念儒。
博物館、美術館,甚至是溫泉浴場,都是礦場在當時可能被設想的未來,但在毫無任何國家資源及其它外界資源的挹注下,這些終究是達成性極低的選項。於是,設計團隊自然洋行與兩位創辦人另闢蹊徑,她們觀察到了其中自然元素和建物的交融,便決定維持廢墟的自然樣態且不剝奪其歷史感,轉而以修復、修繕的改造方向,並能對外營運為目標,「療癒場域」的概念也就此浮現。自此,才有後續的佳話,「無礦 mineless」的正式誕生。
塑形,不破壞的創造
要將一處廢墟礦場,改造成療癒人心的靜謐空間,絕對不是件易事,從礦場周遭草皮、樹林的回復、年久失修的建物修繕,到前往礦場路上沿途泥濘的整地工作,都相當耗時費力,要做到保留原始樣貌及工業元素,還要同時兼顧原生植物、機電、防水工程及光線的導入,可能比整座建物打掉重練還困難,這也著實費了團隊一番工夫。
而在內部空間的規劃上,凡榆表示,考量到以年輕世代為主的對象,因此在光線設計及傢俱器皿等的色調調整、擺放位置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甚至找來法國工業革命時期的燈具,來配合礦場內的重工業氣息,以創造出整體空間的藝術美感及一致性。
內在,治癒身心靈的療程
不定期舉辦的展覽、工作坊、茶席及療癒體驗,可以說是無礦在營運上的主要方向,利用刻印工作坊、藝術品展覽、行為藝術、冥想、頌缽等各式具有身心療癒取向的活動,帶領來客用最放鬆的形式來挖掘自我、探索世界與自然。像是甫於5月初結束的「世界薩滿文化博覽會」,即與世界各處的身心療癒工作者、薩滿文化相關工作者及品牌合作,用現代風格的獻祭儀式、藝術品特展、座談會等內容來分享薩滿、印加文化的神祕色彩,是一場有別於日常所聞的極致療癒饗宴。
到訪,最深層的淨化
「願意來到無礦,就可以視作已有面對自我的覺悟了。」凡榆說「mineless」其實是個富有雙關趣味的取名,除了表示沒有礦石外,也有歸零自我的意涵存在。廢棄礦場的工業背景,必然有其厚重、緊張的壓抑氛圍存在,但這除了是僅屬於無礦的特色外,也是想讓遠道而來的旅人,能試著拋下原有的自我認知,用最純粹、放鬆的狀態去探索這個場域及自然環境,並重新摸索自己,在過程中達到調養身心靈的目的。
無礦 mineless
電話:(02)2674-9678
地址:新北市三峽區金圳里圳頭119號之1
網站:www.mine-less.com/
*無礦目前尚未對散客營運,僅有活動或展覽期間開放報名,私人包場或場地租借需求請由e-mail與無礦聯繫(mineless.couhe@gmail.com)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