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GENE思書軒】我們不是完美的記憶機器;我們生來,就是為了忘記──《記憶決定你是誰》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更新於 09月06日08:25 • 發布於 09月02日02:19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GENE思書軒】我們不是完美的記憶機器;我們生來,就是為了忘記──《記憶決定你是誰》

在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的五年博士生生涯,仿佛就在昨日,但一轉眼,竟已經畢業十五年了。那些年,我在這座充滿活力的小城裡度過了許多刻骨銘心的時光。

戴維斯(Davis, CA)的清晨總是寧靜的,伴隨著單車輪輕輕滑過柏油路面的聲音,我每天早上踩著單車,穿過綠意盎然的校園,奔向實驗室。那些為實驗資料熬夜的日子,和戰鬥民族老闆討論的每一場熱烈辯論,都依然鮮明如昨日。

在戴維斯的校園裡,除了緊張的研究和課業,也過著豐富多彩的生活。戴維斯的單車道四通八達,我喜歡在午後騎車在環市單車道穿越城鎮,感受加州陽光的溫暖,那是無比自由的感覺;每到週末,到當地的農夫市場買菜,挑選最新鮮的蔬果,然後在租來的小公寓裡料理,一邊品嘗來自納帕谷(Napa Valley)的美酒佳釀。

加州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也是一大亮點。優勝美地、紅杉、死亡谷國家公園⋯⋯我們在那些大自然的壯麗中流連忘返。無論是穿越森林、攀爬峭壁,還是靜靜坐在湖邊,看著晚霞染紅天際,這些經歷都讓我深深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麗。露營的夜晚,篝火旁的我們談天說地,星空下的我們安然入睡,夢裡依然是那無邊的山水。

然而,時光荏苒,隨著歲月的流逝,有些記憶也漸漸模糊。曾經朝夕相處的同學和朋友,如今可能已經散落天涯,有些名字和臉孔在記憶中變得模糊。某些當時認為無比重要的事情,現在卻怎麼也記不起來了。但無論如何,那段時光留給我的不僅僅是學術上的成就,更是人生中一段無比珍貴的經歷。戴維斯的日子,有汗水,有淚水,有歡笑,也有忘卻,但這些都編織成了我人生中最美好的篇章之一。

讀到這本《記憶決定你是誰:探索心智基礎,學習如何記憶》(Why We Remember),讓我回想起十五年前在戴維斯的種種。然而,因為作者蘭迦納特(Charan Ranganath)是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心理學與神經科學教授、動態記憶實驗室主任、「記憶與可塑性計畫」主持人,他在書中常提及他在戴維斯的生活,來解說記憶是怎麼回事。在這本書中,也進一步探討了記憶的多樣性及其在塑造我們身份中的重要性。

蘭迦納特回憶起一次在戴維斯的一家DVD出租店遇到一位熟悉的年輕店員的經歷。戴維斯是一個小型的大學城,因此居民之間經常會有這樣的相遇。當他見到這位店員時,他感到一種熟悉感,這種感覺在某種程度上是親切的,但同時也有些模糊和陌生。這種感覺反映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情況:我們經常會見到熟悉的面孔,但有時我們可能無法立即想起對方的名字或具體的情境。

蘭迦納特利用這個例子來說明人類記憶中「熟悉感」的形成和作用。即使我們不一定能記住某個人的具體細節,熟悉感仍然可以觸發記憶中的某些連結。這種連結可能基於之前的互動、共同的地理位置(如戴維斯這樣的社區),或者是其他共同的經歷。這種「熟悉感」不僅使人們在社交場合中感到更加自在,也是一種重要的生存機制,有助於人類快速識別可能的盟友或潛在的威脅。

在戴維斯這樣的小城鎮,人們之間的相遇更為頻繁且自然。這種環境促使記憶的形成更多依賴於環境線索,例如店鋪的佈置、常去的路線或是城市中的標誌性建築。他的回憶展示了如何在一個熟悉的地理環境中,記憶可以依靠這些線索重新喚起。這些熟悉的面孔和場景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使人們的記憶不斷被觸發和強化。

還有,蘭迦納特回憶起一次與朋友在普塔溪(Putah Creek)進行槳板漂流的經歷。這次戶外活動原本計畫為一段輕鬆的漂流旅程,但最終變成了一場意料之外的冒險。他描述了自己和朋友從戴維斯出發,攜帶槳板和其他裝備,準備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享受水上的樂趣。

在漂流的過程中,情況突然發生了變化。普塔溪中的水流比預期更快、更湍急,蘭迦納特的槳板撞到了水下的一個隱藏障礙物,導致槳板傾覆。他被拋入冰冷的溪水中,經歷了短暫的慌亂和無助。隨著水流的推動,他嘗試著穩定自己,並重新控制住槳板。在這個過程中,他面臨了多重挑戰,包括保持平衡、應對迅速湍急的水流,以及努力保持冷靜。在朋友的支持下,他們共同克服困難,重新回到安全地帶。

這次槳板漂流的經歷成為了蘭迦納特難以忘懷的回憶。他反思了這段經歷對自己記憶的影響,特別是高壓情境下如何強化記憶的形成。他解釋說,在如此刺激的環境中,記憶往往變得更加鮮明和持久。這次經歷的每一個細節,包括寒冷的水流、湍急的溪流聲音和與朋友的對話,至今仍深深刻在他的記憶中。

蘭迦納特還談到這次戶外活動如何影響了他的情感和感知。他描述了在危機中的情感變化,從初期的恐懼和不安到後來的冷靜和專注。他指出,這種情感的變化對記憶的鞏固起到了重要作用,讓這次槳板漂流的經歷變得更加深刻且難以忘懷。

2020年爆發的新冠疫情,影響了廣大的阿宅們的生活。蘭迦納特提到,在新冠疫情期間,戴維斯的日常生活變得非常單調和封閉。這段時間內,社會活動和人際交往幾乎完全停止,人們大部分時間都宅在家裡。學生們幾乎整個學期都宅在同一個房間上網路課程,這種日常缺乏變化的情境導致了時間感知的扭曲。他提到,學生們感到時間既過得很快,又覺得很慢,因為生活中的「事件邊界」(event boundary)減少了,而事件邊界通常有助於我們感知時間的流逝。

蘭迦納特提到,他與學生的互動主要透過線上教學進行。這些線上課程使得教學模式發生了顯著變化,師生之間缺乏面對面的交流,這讓他感到了一種疏離感。他發現,缺少了實體教學中的非語言線索和即時互動,學生們在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上出現了更多的挑戰。這種教學模式的轉變,也讓他反思了記憶形成的不同方式,尤其是在缺少社會和環境刺激的情況下。

在疫情封鎖期間,家庭和工作的界限變得模糊。蘭迦納特提到,由於辦公和生活都宅在同一空間進行,這給家庭生活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他家的小阿宅也在家上網路課程,整個家庭成員都被迫適應這種新常態。這樣的情境增加了壓力和焦慮感,同時也影響了記憶和注意力的形成,因為持續的壓力和焦慮會影響前額葉皮質的功能,從而削弱記憶能力。

為了打破單調,蘭迦納特和家人嘗試了一些創新的方法來保持積極的心態和日常生活的活力。他們開始探索新的家庭活動,例如在後院進行小型探險,或者創造性地利用居家空間進行運動。這些新的活動成為了日常生活中的新事件邊界,幫助他們在單調的疫情生活中保持一些新鮮感和時間感知。

雖然提及了許多在戴維斯的事情,《記憶決定你是誰》卻不是本回憶錄,而是本詳細解釋了大腦的運作機制的科普書,蘭迦納特不僅從生物學的角度闡述了記憶的形成過程,還揭示了一些令人驚訝的現象。他指出,問題不在於我們的記憶力是否強大,而在於我們對記憶的期望存在誤解。記憶並不是一種完美的錄像機,它並非記錄我們所見所聞的一切。

蘭迦納特強調,對於記憶的普遍誤解之一是把記憶視為我們生活故事的檔案庫,認為記憶是固定且不變的。然而,事實是記憶極易受到損壞和扭曲。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科學家們對記憶如何運作的理解顯著增加。他介紹了情景記憶的概念,即回憶生活事件和經歷的能力。這一概念最初由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心理學家圖威(Endel Tulving)於1972年提出,挑戰了當時流行的行為主義觀點,認為記憶不僅僅是聯想的問題,而是一個更加複雜的神經網路活動。

現代研究,包括使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等大腦成像技術,揭示了大腦中的多個區域如何參與記憶的形成、儲存和檢索過程。這些區域包括前額葉皮質、新皮質區域(如默認模式網路,DMN),以及邊緣系統的其他部分,如杏仁核和伏隔核。這些發現顯示,記憶的運作涉及一個廣泛且相互連接的神經元網路,而這個網路的可塑性使得記憶可以根據我們當時的情境、情感以及其他人的行為不斷更新和改變。

蘭迦納特區分了兩種使我們成為人類的記憶:情景記憶和語義記憶。情景記憶是關於特定事件的記憶,讓我們能夠回憶並重新體驗過去的情緒和感受。這種記憶使我們能夠了解我們在世界中的位置,是我們演化歷程中的關鍵技能;語義記憶則是一種橫向思考的形式,利用過去的經歷來對未來的情境做出推測。這種記憶幫助我們識別模式,並在需要時做出快速反應,例如辨認掠食者的威脅或選擇合適的逃生路徑。

這兩種類型的記憶使我們能夠靈活應對環境的變化,但記憶並不僅僅是靜態的存儲單位。當記憶被喚起時,它們往往會被重建,填補其他記憶、上下文甚至想像力的空白。這意味著,即使是博聞強記的天才,他們可能記住了每個細節,但他們的記憶也可能是部分重構或想像的產物。

蘭迦納特告訴我們,人類的演化並沒有讓我們成為完美的記憶機器。相反,我們「生來就是為了忘記」。這是因為記憶過程中的干擾會影響我們記住不重要的細節,例如我們把錢包放在哪裡或是否吃過藥。在這種情況下,記憶中的事件邊界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當我們從一個情境轉換到另一個情境時,大腦會更新上下文,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走進一個房間後會忘記為什麼進去的原因。

這種記憶更新的過程使我們能夠專注於當前的重要資訊,避免大腦因為處理過多無關緊要的細節而變得低效。蘭迦納特指出,如果我們的大腦無法清理和整理記憶,它將變得擁擠、低效且痛苦。

記憶並不總是如我們所想那樣精確。即使我們對某些記憶充滿信心,整個故事仍然可能是錯誤的。蘭迦納特解釋說,記憶的重構過程受我們的動機、情感和信念的影響,即使是微妙的暗示也會改變我們如何記住過去的經歷。

因此,記憶在被重建的瞬間誕生,這種重建通常具有足夠的準確性,但它們從來不會不受情緒影響。情緒越強烈,我們的大腦就越傾向於保留這些記憶。心理干預通常試圖透過將記憶重新置於不那麼情緒化的環境中來修改它們。例如,退伍軍人必須學會在聽到巨大噪音時不再觸發恐懼的記憶反應。

蘭迦納特還指出,懷舊情緒雖然能喚起積極的情感記憶,但也可能使我們偏向於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而忽略現在的挑戰和困難。他指出,遺忘不僅有助於我們擺脫個人的過去包袱,也可以促使我們重新想像自己,以便過上更豐富和有創意的生活。

當然,如果可以的話,我們還是想要成為博聞強記的阿宅吧?蘭迦納特還是在《記憶決定你是誰》中提供了幾個實用的技巧來增強記憶力:

  • 積極處理資訊:讓大腦主動參與資訊的處理有助於更好地學習和記憶。將學習時間分成更短的間隔,也能提高記憶效果。
  • 集中注意力與意圖:注意力是大腦對所接收資訊進行優先排序的方式。為了更好地記住事情,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專注於要記住的內容。
  • 保持好奇心:好奇心能激發大腦中的多巴胺接受區域的活動,促進學習效果。那些具有開放性人格特質的人,通常在學習新事物時能獲得更大收益。
  •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睡眠、規律運動、健康飲食和控制壓力,有助於促進大腦健康和提升記憶力。有氧運動能增加大腦的可塑性,減少壓力對記憶的負面影響。

蘭迦納特還討論了現代生活對記憶的挑戰。例如,過度依賴相機記錄生活會使我們的記憶減少,因為我們在拍照時更關注視覺細節,忽略了其他有助於記憶的線索。多工處理也被證明會削弱前額葉皮質的功能,影響記憶力。

總之,蘭迦納特的觀點挑戰了我們對記憶的傳統理解。他提醒我們,記憶不是一個精確的檔案庫,而是一個充滿活力和適應性的系統,能夠幫助我們解釋世界和我們自己。記憶的功能在於它的靈活性和它幫助我們應對變化的能力,而不是它的完美精確性。

記憶的特性和功能不僅影響個人的心理狀態,還影響著我們的社會和文化。在《記憶決定你是誰》最後一章,蘭迦納特討論了共享記憶作為治療方法的重要性。他強調,在個人主義盛行的醫療體系中,記憶的集體性和共享性可能提供一種新的治療方式。

記憶決定你是誰》提醒我們,記憶並非靜態的過去紀錄,而是動態的、隨時可更新的心理構造。這一觀點對我們理解自我、塑造身份有著深刻的啟示。記憶是一種力量,它既可以是治療的工具,也可以是創造力的源泉。我們需要認識到,記憶既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藝術,它使我們能夠在時間的流動中重新創造和定義自我,從而過上更有意義和充實的生活。

這種理解讓我們認識到記憶的真正力量——它不僅僅是儲存過去的工具,而是我們用來建構現實和未來的一種工具。我們的記憶力問題並不是記憶本身的缺陷,而是我們如何理解和利用記憶的問題。這樣的認識讓我們能夠更好地接納自己的記憶特質,並在必要時進行調整,以適應我們不斷變化的生活。

理解記憶的本質,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記憶的力量不僅在於它讓我們保持對過去的連結,更在於它幫助我們理解現在,並指引我們走向未來。

記憶決定你是誰:探索心智基礎,學習如何記憶 - 蘭迦納特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文明: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