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製片人、導演兼藝術家大衛林區(David Lynch)於 2025 年 1 月 16 日逝世,享年 78 歲。失去這位傳奇對藝術界來說無疑是一大悲訊。
大衛林區於 1946 年出生於蒙大拿州米蘇拉市,最初以學生和畫家的身份開始了他對藝術的畢生追求。他在 1977 年憑藉超現實主義、黑白電影《橡皮頭》聲名鵲起,而這部電影也成為了午夜電影無限放映的主打片。1980 年,由他執導的傳記片《象人》獲得 8 項奧斯卡提名,他甚至接獲機會執導《星際大戰》續集《絕地大反攻》,最終簽約執導改編自弗蘭克赫伯特的科幻暢銷小說《沙丘》的首部作品。
然而,林區對於好萊塢電影製作逐漸感到沮喪無力,在《沙丘》電影版的控制權也被騙方奪去後,如此挫敗的經歷也讓他因此遠離了大型商業片,轉而投入一些更能夠定義他職涯方向的項目,像是描繪郊區恐懼的《藍絲絨》、黯黑好萊塢寓言的《穆荷蘭大道》 ,以及他與馬克弗羅斯(Mark Frost)共同創作的革命性影集《雙峰》。一路走來,他自成了一個形容詞。大衛福斯特華萊士(David Foster Wallace)曾寫道:「Lynchian 林區指的是一種特殊的諷刺,將其中非常可怕的東西和非常平凡的事物結合,以揭示前者永遠被後者所包容。」
令人欣慰的是,儘管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個月,他仍致力於藝術創作,既維持了他對生活的熱情,也對許多人來說意義重大。去年夏天起,有關於他健康狀況不佳的消息持續傳出,並引發了他將退休的傳聞,但林區極力反駁:「我充滿了幸福,我永遠不會退休。」從各方面來看,他確實從未退休。雖然他一直以電影製片人的身份聞名,但他一生對藝術的熱愛並不僅限於此,更體現在許多其他的形式上。他繪畫、創作音樂、製作家具,還創作了一部名為《世界上最憤怒的狗》的長篇漫畫,主持了一系列自製的天氣預報,並熱衷於倡導超然冥想,他為此練習了數十年,並將自己永不疲倦的創作能量歸功於它。
林區曾寫道:「想法就像魚。如果你想釣小魚,你可以待在淺水區。但如果你想釣大魚,就必須走得更深。」他對世界開放的態度,以及隨時隨地捕捉好點子的習慣,都深刻地影響了他的作品。曾出演《雙峰》中飾演殺手鮑勃的演員弗蘭克席爾瓦(Frank Silva)在電影拍攝初期只是一名佈景佈置人員,林區卻突然要求他蹲在床腳拍攝試播集時,根本沒有人知道是否會用到這顆鏡頭。《穆荷蘭大道》—這部在林奇職業生涯中堪稱傑作的一部作品,在 2016 年 BBC 影評人投票中被評為 21 世紀最佳電影,最終林區也因它獲得了最後一次的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
林區心胸開闊、極具強烈個人色彩的電影製作風格,以及他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很有傳染性,現今的製片人和導演無一不把他當作重要的影響人物之一。美國導演工會獎(DGA Awards)主席萊斯利林卡格拉特(Lesli Linka Glatter)分享了她與林區合作《雙峰》第一季期間的故事。該劇的試播集有一個場景,會議桌上放著一個巨大的毛絨鹿頭—「它就這樣掉了下來。」有人說,當時 Lesli 想知道為什麼,而林區的解釋非常簡單,那天早上他走進片場時它就在那裡。Lesli 表示:「對我來說,這一刻讓我頓悟了。要確保你對桌上的鹿頭保持開放的心態,要對生活保持開放的態度,奇蹟就會發生。」
即便全世界都在為林區逝世的消息而感到悲痛,正如林區所說,他永遠無法擁有足夠的時間來講述所有他想講的故事。在他 500 頁的自傳《Room to Dream》最後一段中,林區總結,所有的文字寫作幾乎只能觸及表面,「這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更多的故事。你可以用一天的時間寫完一整本書,但仍然無法捕捉到所有內容。要真正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是不可能的,我們所能表達的,最多也只是抽象的『玫瑰花蕾』。最終,每個生命都是一個謎,直到我們各自解開謎團,無論我們知道與否,這就是我們所有人正在前進的方向。」
延伸閱讀
本文改自:《GQ》美國版
留言 1
綉緓
非常優秀的導演,光雙峰這部劇,紅遍全世界,也是當時熱門話題,影劇版不時拿出來討論
4小時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