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生完才是挑戰的開始!乳房疼痛不是必然,依寶寶需求哺餵,預防脹奶痛

媽媽寶寶

發布於 04月15日05:05
產後照護│乳房疼痛│親餵│肌膚接觸│寶寶口腔咬合│脹奶│含乳
產後照護│乳房疼痛│親餵│肌膚接觸│寶寶口腔咬合│脹奶│含乳

哺乳,是每位媽咪產後最甜蜜的負擔,一方面享受與寶寶親「泌」的距離,另一方面卻得忍受乳房的脹痛感。胎盤娩出後約30~40小時,就會進入母乳啟動期,產婦會感覺到乳房脹脹、熱熱、硬硬的,這也是乳汁大量分泌的階段。

產後積極親餵的好處

亞東紀念醫院產房護理長楊詩蘋指出,媽咪的泌乳機制其實從孕期就開始,在孕期20週以後,由於荷爾蒙的刺激,不少媽咪會發現乳房已分泌少量初乳,以便日後提供新生兒出生頭幾天所需的營養,幫助寶寶排出胎便,還能降低黃疸現象。

「只要產婦狀況允許,在產檯上就會讓媽媽與寶寶進行第一次的肌膚接觸,也會藉此讓寶寶嘗試吸吮乳房,以刺激乳汁分泌機制。」楊詩蘋護理長表示,哺乳媽媽的泌乳量會視需求而定,能夠自行調控,一般只要增加哺乳次數,奶水分泌量就會多。而產後儘早親餵,對於母嬰雙方都有好處,包含以下4項:

1.供需平衡吸吮的刺激,有助於產婦的腦下垂體分泌激素,使奶量達到供需平衡,也不必擔心寶寶吃得太多。

2.營養價值高:母乳中富含蛋白質、脂質、抗體等,直接親餵能夠完整傳遞給寶寶。

3.肌膚接觸提升幸福感:親餵時,媽媽能專心看著寶寶喝奶,有助於催產素分泌,寶寶也能聞著媽媽的味道,放心吸吮母乳,提升雙方的幸福感。

4.訓練寶寶口腔咬合:吸吮母乳,寶寶需要運用上顎及舌頭用力擠壓舒乳竇,才能順利喝到乳汁,進而刺激寶寶口腔肌肉發展。

產後照護│乳房疼痛│親餵│肌膚接觸│寶寶口腔咬合│脹奶│含乳
產後照護│乳房疼痛│親餵│肌膚接觸│寶寶口腔咬合│脹奶│含乳

預防脹奶怎麼做?

想讓產後哺乳更順利,不要陷入乳房疼痛的危機中,媽咪們要事先做好「預防脹奶」的準備。楊詩蘋護理長表示,通常會建議媽咪依照嬰兒需求哺餵,一天至少餵6~8次,兩側乳房要輪流,避免隔餐餵食或中斷,防止乳腺管阻塞,「哺餵過程中,媽媽可以嘗試不同的餵奶姿勢,增加寶寶吸吮的次數及時間,假如發現乳房變得較硬,能試著用手擠乳方式,移出些奶水,預防乳房出現硬塊。」

這時,家人的協助也很重要,楊詩蘋護理長指出,餵奶前,媽咪可以請家人進行肩頸及背部按摩,使用溫毛巾溫敷,進而放鬆肩頸及背部的肌肉,媽咪也能搭配熱敷或冷敷,按摩舒通乳線硬塊,並選擇穿戴合適具支托性胸罩或哺乳內衣,將讓乳汁分泌得更為順暢。

正確含乳降低乳房受傷

除了脹奶所帶來的不適,初生寶寶還在與媽媽培養親餵默契,不正確的含乳姿勢,恐會造成媽咪的乳房破皮受傷,令人痛苦不已。楊詩蘋護理長提供正確的含乳姿勢,包括:寶寶的頭與身體成一直線,且整個身體向著媽媽,寶寶的臉要貼著乳房、嘴巴張得大大的,下唇往外翻,且上唇上方的乳暈,要較下唇下方的乳暈露出得多,「這時媽媽不用感覺到乳頭痛,可以看到寶寶慢且深地吸吮,並聽到寶寶的吞嚥聲,而寶寶喝完後呈現放鬆且滿足的表情。」

楊詩蘋護理長補充,會建議媽媽以親餵為主,與寶寶建立乳汁供應模式,「除非寶寶因早產或其他特殊需求,無法從乳房直接吃奶,或是因故而無法母嬰同室,又或是奶量太多來不及排空,才會建議媽咪使用到擠乳器。」

產後照護│乳房疼痛│親餵│肌膚接觸│寶寶口腔咬合│脹奶│含乳
產後照護│乳房疼痛│親餵│肌膚接觸│寶寶口腔咬合│脹奶│含乳

手擠乳8步驟

  • 洗手。
  • 調整舒服姿勢,將容器靠近乳房。
  • 將大姆指放在乳頭上方乳暈邊,食指放在乳頭下方乳暈邊,兩指相對。
  • 大姆指及食指往胸壁內壓。
  • 以大姆指及食指壓乳頭後方的乳暈,才能壓到乳暈下的輸乳竇。
  • 進行「壓、擠,壓、擠」動作。如果會痛,應考慮技巧不對。剛開始可能沒有奶水,但在擠壓幾次後,奶水可開始滴出。如果噴乳反射活躍,奶水會如泉水噴出。
  • 以同樣方式擠壓各方向。
  • 一邊至少擠3~5分鐘,直到流量變緩,然後再擠對側。剛開始前幾天,奶水可能不多,適當的擠奶可能需要20~30分鐘。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分娩後乳房腫脹、疼痛當心「乳腺炎」!中醫推「這些中藥」能舒緩
乳房淤積奶水未排除,當心患「乳房膿瘍」!婦產科醫警:嚴重恐發燒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