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量不出的高血壓 肺動脈高壓是「心臟的癌症」,3大族群有高風險

康健雜誌

更新於 2023年12月27日08:10 • 發布於 2023年12月27日08:10 • 出處/康健雜誌 文/邱淑宜 圖/photoAC
量不出的高血壓 肺動脈高壓是「心臟的癌症」,3大族群有高風險
量不出的高血壓 肺動脈高壓是「心臟的癌症」,3大族群有高風險

肺動脈高壓無法治癒,過去3年存活率不到4成,是比癌症更可怕的疾病。但隨著治療藥物進步,及早發現積極治療,有機會像糖尿病或高血壓一樣,變成慢性病,大幅延長生命並保有生活品質。

「我還可以活多久?」是不少肺動脈高壓病患了解自己得的是什麼樣的疾病後,問醫師的第一個問題,馬偕醫院心血管中心肺高壓介入醫學科主任吳懿哲表示,肺動脈高壓治療藥物一直在進步,只要病患配合治療,存活已不是問題。

量不出的高血壓 什麼是肺動脈高壓?

什麼是肺動脈高壓?高雄榮民總醫院肺高壓專業治療中心主任黃偉春說,肺動脈高壓是指肺動脈結構產生變化,限制血液流向肺,因為阻力增加,進而導致動脈血壓升高,正常人休息時平均肺動脈壓為14mmHg(毫米汞柱),一旦超過20毫米汞柱即為肺動脈高壓,屬於肺高壓的一種。

他進一步指出,肺動脈結構變化有3種情況,一是肺動脈收縮變得狹窄,二是肺動脈纖維化變得沒有彈性,三是肺動脈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增殖,使血管壁變厚。當肺動脈壓力升高,造成右側心臟需施加更大的壓力才能將血液送到肺部,最終可能導致心臟衰竭。

黃偉春說,平常以血壓計測得的血壓是從左心室流出、血流衝擊血管壁的壓力,然而肺動脈的血液是回流至右心室,肺動脈的壓力無法用血壓計測量,需就醫才能檢查出來。

肺動脈高壓3大風險族群

至於引發肺動脈高壓的原因,黃偉春指出,除了不明原因的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大部分肺動脈高壓是由於其他疾病併發導致,包括自體免疫疾病、先天性心臟病、愛滋病、肝硬化等;另外,不當使用特定藥物或毒物,也可能引發肺動脈高壓。

吳懿哲指出,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是肺動脈高壓的高風險族群,幾乎所有自體免疫疾病都有引發肺動脈高壓的可能,其中紅斑性狼瘡是華人最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因此在比例上,紅斑性狼瘡併發肺動脈高壓的比例比較多;如果就單純自體免疫疾病來說,硬皮症併發肺動脈高壓機會最大。在馬偕醫院的肺高壓特別門診當中,將近一半是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另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好發於30、40歲女性。

兩位醫師指出,肺動脈高壓常見於3族群:

• 家族遺傳史

• 自體免疫疾病

• 長期莫名喘

肺動脈高壓不治療會致命 如何及早發現早治療

肺動脈高壓是高危險疾病,黃偉春說,肺動脈高壓有「心臟的癌症」之稱,不治療會致命,棘手的是,它沒有特別的症狀,發現不易。研究指出,病患從發病到確診,平均要花3.9年,如何及早發現?

「容易呼吸急促、疲倦,是普遍的一個症狀,」黃偉春說,肺部是全身血液進行氣體交換的地方,當肺動脈血管變窄、變硬、增厚,都會讓肺血管阻力變高,長期下來,肺部循環的血流變慢,整體交換氧氣量變少,病患處於缺氧狀態,容易出現呼吸急促、喘、疲倦的情況。「過斑馬線的紅綠燈小綠人,也可以當篩檢工具,」黃偉春說,健康成人每秒約可走1.2公尺的距離,我國交通號誌紅綠燈的小綠人行走速率平均每秒0.8~1公尺,肺動脈高壓的風險族群如果發現自己過馬路時常常走輸小綠人、卡在馬路中間,就要懷疑是否有肺動脈高壓。

吳懿哲提醒,由於肺動脈高壓症狀無特異性,如果本身屬於3大風險族群之一,又出現「喘、咳、血、腫、暈」5種症狀,也就是呼吸容易喘、咳嗽、咳血、下肢水腫、經常頭暈感覺暈厥,以及運動時呼吸困難或運動耐受度變差等情況,建議儘速到心臟專科做進一步檢查,可透過心臟超音波或右心導管檢查來確診。

積極治療有機會變慢性病 延長存活保生活品質

「肺動脈高壓無法根治,但積極治療,有機會像糖尿病或高血壓一樣,變成慢性病,」吳懿哲指出,20多年前肺動脈高壓還沒有好的治療藥物,第一個有效的治療藥物1996年問世後,這個領域進步非常快,現在已經有非常好的治療藥物。「之前得肺動脈高壓,跟得絕症差不多,癌症還能講5年存活率,但肺動脈高壓是3年都活不到,」但現在病患確診肺動脈高壓,他都跟會病人說不必太擔心,只要好好配合治療規律用藥,大概都可以讓病人保持在死亡風險低的綠燈區。而且積極治療有4大好處:較佳的生活品質、較好的運動能力、理想的右心室功能、較低的死亡風險。

如何評估病友的風險程度?吳懿哲說,可從患者症狀、運動耐受性及右心功能3大面向評估,其中運動耐受性常以「6分鐘步行測試」進行,患者如果在6分鐘內無法步行440公尺的距離,便屬中等或高風險,資料顯示,紅燈區(高風險狀態)病友1年內死亡風險是綠燈區患者的4倍。

「及早合併用藥是國際趨勢,」他強調,對於沒有心肺共病的肺動脈高壓,最新的國際治療指引建議及早合併用藥,中低風險病友合用2種用藥,高風險病友合併3種用藥,治療目標為讓病患留在低風險的綠燈區,「因此即使病患治療後感覺大幅好轉,生活可如常,仍不可停藥,因為停藥後病情退至高風險的紅燈區,很難再回到綠燈區。」

吳懿哲病患中,小芷是紅斑性狼瘡病患併發肺動脈高壓,6年前確診後,遵從醫囑配合治療,今年45歲的她從原本爬半層樓樓梯就喘不過氣、劇烈胸痛,到現在走路、爬樓梯不再喘吁吁,病況維持在綠燈區;另一個女病患小瑩則是不明原因的原發性肺動脈高壓患者,4年前發病時才30歲,新婚未久,由於心臟衰竭送醫進而診斷出肺動脈高壓,積極治療下,她現在6分鐘步行測試從300公尺進步到600公尺,病況控制也良好。

延伸閱讀:

舒張壓正常值?舒張壓過高、過低原因?症狀治療一次看

血壓坐著量不夠!躺著量超標,中風風險一樣高,還可能有自律神經問題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