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驅趕銀合歡 3萬多株70多種原生植物上陣

中央廣播電臺

更新於 2023年07月20日03:50 • 發布於 2023年07月19日11:16 • 陳林幸虹採訪

外來種銀合歡,一旦入侵原生林,就會帶來極大破壞,被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列為關注的重點項目之一,且已對台灣生態與生物多樣性造成衝擊。位於屏東墾丁的國家公園管理處,積極進行銀合歡剷除工作,已有初步成效,但擔憂「春風吹又生」,墾管處和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合作,培育70多種,共3萬多株適合恆春半島生長的台灣原生植物,今年陸續種植在剷除銀合歡後的棲地,希望透過原生物種強大的生命力,覆蓋銀合歡的生長棲地,讓銀合歡「自然滅絕」。

根據歷史記載,銀合歡隨著西班牙人在16世紀從中美洲來到菲律賓,作為牲畜飼料以及可供燃燒的柴火,接著又傳往印尼,作為綠肥與為咖啡樹遮陰的林木,並於1645年由荷蘭人引進台灣。台灣還未完全工業化時,鄉村地區以銀合歡的嫩莖葉當作牲畜的飼料,樹枝做薪材,物盡其用的作法,使銀合歡的族群量受到控制,但到了1980年代,台灣農牧業轉型,許多土地休耕或荒廢,加速了銀合歡的生長速度。銀合歡頑強的生長力與繁殖力,使得台灣原生物種受到強大壓力及威脅。

林業試驗所恆春研究中心主任洪聖峰表示,恆春半島位處台灣最南端,地形地貌、氣候條件和海流都非常獨特,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包括很多珍貴的原生植物,外來入侵的銀合歡,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極大衝擊,也威脅半島的生態環境,甚至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為改善狀況,墾管處積極進行銀合歡剷除,團隊利用專業技術移除恆春半島的銀合歡,以降低銀合歡占地面積,並已取得一定成效。

墾管處也和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合作,培育70多種,共3萬多株適合恆春半島生長的台灣原生植物,今年陸續種植在剷除銀合歡後的棲地,希望透過原生物種強大的原始生命力,覆蓋銀合歡的生長棲地,讓銀合歡「自然滅絕」。洪聖峰說:『(原音)抑制的成效,還是得要看樹養成的成功率,就是我們在現地把銀合歡移除之後,我們再種上我們的原生樹種,然後這個原生樹種如果存活得很好,也就是說它覆蓋率很好的話,那對銀合歡抑制的效果就會很好。』

洪聖峰也指出,林試所在剷除銀合歡的棲地,種植好台灣的原生樹種後,還得定期復育,如果有很多原生樹種無法順利長成,就必須盡快補上,否則空缺就會被銀合歡再遞補上,成效也會大大降低。因此讓原生樹種的存活率增加,銀合歡的生長環境也會跟著被破壞,目前林試所和墾管處也定期追蹤,希望能夠逐漸恢復當地原生植物和生態系統。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