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不只亞斯兒!想達到有效教養,父母必知五大兒童心理成長關鍵

健康遠見

更新於 2021年04月10日00:43 • 發布於 2021年04月09日08:36 • 閱讀,對身體好!

在面對兒童亞斯時,請勿只放大「亞斯特質」,別忘了他也是個孩子,有著孩子需求與搗蛋的部分。

毛毛蟲變蝴蝶的兒童期亞斯

亞斯人跟社會人因先天特質影響,導致後天思維系統不同,但人的需求與創造力沒有差別,因此當我們考量「亞斯特質」時,也別忘了「人的發展特性」。

兒童期指12歲以下,最重要的是「正在發展中」,其身心是從雛形到成熟的巨變,程度之大就如毛毛蟲到蝴蝶的變化,其中兩條主線發展是「認知系統」和「情緒系統」,無論社會人或亞斯人,都應該注意兒童期的發展特性:

一、年齡差距

兒童一到兩歲,跟青少年16到17歲,雖然都是一年的差異,發展幅度卻差很多。為了生存,未成熟的身心能力會加速進展,例如小學一年級剛學會幾個生字,到了二年級便懂好幾10倍單字,甚至可以閱讀長篇故事,到了三年級常用字則幾乎都認得了。

二、性別特質

這裡的性別特質並非是性別認同,而是神經迴路受性別生理影響,男性特質讓動態視力、體力、冒險、規則化較優勢發展;女性特質則是靜態、色彩、情緒敏感、說話能力等較優勢發展。優勢會引導人們塑造出行為強項,進而影響生活選擇,例如男生多數喜歡運動,女生多數喜歡聊天,並較易從中獲得成就。關鍵在我們如何以孩子最容易吸收的方式教育他們。

三、自我中心觀點

兒童源於未成熟的情緒與認知,尚無法廣泛理解社會情境,及考量他人情緒,視野與格局比較窄,很容易產生「我以為我所知道的就是全部」,然後就下判斷,這並非一般所說的自私,而是「還不知道有其他觀點和選項」的自我中心。

兒童與照顧者的關係非常重要,發展過程要有對象回應,情緒系統需要安全依附,認知系統需要楷模示範。如果他模仿成功,得到肯定,就會繼續做得更好。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兒童與照顧者的關係非常重要,發展過程要有對象回應,情緒系統需要安全依附,認知系統需要楷模示範。如果他模仿成功,得到肯定,就會繼續做得更好。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四、期待被照顧者肯定

兒童與照顧者的關係非常重要,發展過程要有對象回應,情緒系統需要安全依附,認知系統需要楷模示範。如果他模仿成功,得到肯定,就會繼續做得更好,

也會主動思考如何更精進;如果模仿失敗,正向回饋再教就好,讓他知道下一次怎麼修正。期待孩子做自己很重要,他們要有被期待的感受與發揮的自主空間,才會產生成長動力。

五、具體的教育與引導,並以理服人

教育兒童時,必須考量他們未成熟的心理,能接收的訊息種類、比喻有限,例如社會常訓示「要當個乖孩子」,對兒童來說非常抽象;提醒他們「不要學壞」,也讓孩子留下滿臉問號。教育與引導孩子時,必須以具體可見物敘述,例如怎麼教育幼兒園兒童什麼是「時間」,由於時間觀念抽象不容易懂,孩子也看不懂時鐘,該如何解釋「時間」呢?

幼兒園老師是這麼教的:

❝「餐袋裡有三個便當盒,是早餐、午餐、點心用,都拿出來用過後,就到放學時間了。」❞

是不是清楚明瞭?過程中的「理」,即所謂的因果關係,愈明確愈好。

以輔助方式補足孩子欠缺的,才是有效教養

關注兒童心理特性,是提醒我們不要以成人觀點,去要求兒童做那些他根本還沒發展、無從理解和選擇的事。最有效的教養,是理解兒童特性後,以輔助方式補足他所欠缺的,例如盡可能提供因果資訊及角色互換,向兒童說明不可亂拿東西:「如果對方沒有問你,就幫你做決定了,你會怎麼想。」以不同角度看待兒童,成人就不會只是「守衛」,總在防止他脫序和搗蛋,而是扮演傳道、解惑的師傅角色,帶著他練習解決問題。

對兒童亞斯要注意「情盲」阻斷了情緒系統的發展,也要留意兒童心理發展及性別特質的特性,這三項心理特徵必須同時考慮,才能解析孩子多樣化行為和背後的心理需要,而非認為都是亞斯惹的禍。

(本文作者為諮商心理師;原文刊載於林仁廷《當亞斯人來到地球:與兒童、青少年、成人亞斯溝通的心理書/四塊玉文創出版)

《當亞斯人來到地球:與兒童、青少年、成人亞斯溝通的心理書》,四塊玉文創出版提供。
《當亞斯人來到地球:與兒童、青少年、成人亞斯溝通的心理書》,四塊玉文創出版提供。

成為健康遠見Line好友,讓健康更貼近你的生活!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