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陳菊:監察院長是人生最後公職

中央通訊社

發布於 2020年08月01日08:11
apho0023L.jpg

(中央社記者王承中、陳俊華台北1日電)新任監察院長陳菊今天上任,她說,能夠回到人權工作,是她生命最後的堅持,當然也是她最後的公職。對於監察院人事同意權造成的紛爭,她說,很可惜立法院沒有給她接受檢驗的機會。

監察院上午舉行監察院第6屆院長秘書長就職暨國家人權委員會揭牌典禮,陳菊在副總統賴清德的監交下,從卸任的監察院長張博雅手中接過印信,正式就任監察院長。總統蔡英文約在上午10時50分到達監察院,與陳菊、張博雅共同為國家人權委員會揭牌。

陳菊表示,人生在台灣民主發展走了50年,見證台灣走過威權和政黨輪替,相信自由、民主、人權是每個人非常重要的信仰目標,走了50年後能擔任監察院長跟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讓我覺得好像回到從政初衷」,對人權的關心,是她一生最後階段的最後責任。

陳菊中午在監察院禮堂召開就任後第一次記者會,面對媒體詢問監察院長是否是她從政最後的任務,未來不會再接任其他職位,陳菊說,是;她表示,每個人生命都有自己的過程,她19歲參與台灣民主運動,之後從體制外進入體制內擔任公職,超過20多年,這些過程都很漫長,她走了50年。

陳菊指出,今天她能夠回到從政當時,認為台灣社會應該要公道,每個人不應該受到壓迫,應該活著沒有恐懼。她說,「我能夠回到人權的工作,這是我生命最後的堅持,以及最後的美好,我已經有一定的年歲,這是我最後的工作,當然是我最後的公職」。

對於這次監察院人事案造成不少紛爭,陳菊表示,她覺得很可惜,她非常用心準備,希望能夠在立法院有機會接受各政黨對她的質疑。她在台灣民主運動中已經走了50年,每個階段都必須接受最嚴格的檢驗,到監察院來也認為必須在立法院接受檢驗,可惜立法院並沒有給她這個機會,她的心情不能說沒有感受。

不過,陳菊也指出,台灣既然是多元民主的社會,這也是她用一生的努力追求的目標,她就必須接受多元社會、多元意見及不同聲音對她的批評,她都接受,這是台灣多元民主的可貴。未來如何讓大家對監察院跟國家人權委員會有信心跟期待,應該要看未來監察院做了什麼,這部分大家未來可以繼續檢驗。(編輯:張均懋)1090801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