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基礎研究正在起步

遠見雜誌

更新於 06月28日03:20 • 發布於 06月28日04:00 • 楊振宇

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的經濟騰飛,很大程度上參考了台灣工研院的方式,科技研發的重點並非「基礎研究」,而是放在「應用研究」上。時下政府甚至鼓勵大學教授去創業,不要把科技成果鎖在實驗室裡。

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前段時候上海公布了142家獨角獸(潛力)企業的名單,源自上海交大的有43家,其中,有教授參與創業,做為創始人或聯合創始人的就有10家。

但僅僅做應用研究是不夠的,而做基礎研究,在很多人看來,非但辛苦,註定得甘於寂寞,並且投入巨大,絕大多數成果並沒有直接的產出,但已經成為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應當要為人類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上個月,我陪《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教授、王力行發行人去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李所)參訪,上海交通大學前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政道研究所所長張傑先生親自陪同。每次見到他,他始終儒雅溫和、面帶微笑,談起李所,娓娓道來的言語充滿著激情和自豪,不得不讓人由衷地敬仰。

基礎科研,是人類重大創新的根源

張傑院士負責的李所,是一所遵照李政道先生的建言而打造的研究機構,聚焦最基本的科學問題,從事物理和天文方面最前沿的科學研究,拓展科學知識的邊界,尋找宇宙中極大和極小間的關聯,探索自然界最基本和最深刻的相互作用規律,以天文與天體物理、粒子與核子物理、凝聚態物理三大研究方向,彙聚近百位來自世界各地頂尖科學家,期望在未來一、二十年內有數個諾貝爾獎級成果發現。總有人說,李所研究的實在是太「星辰大海」「陽春白雪」了,基礎研究投進去這麼多錢,「回報率」到底有多少?

張傑院士專門請了一位年輕科學家跟我們介紹他的研究。他常年在山裡面數千米的深處做暗物質的研究工作,最新成果發表在《自然》雜誌(Nature)上,這是世界上關於暗物質研究最領先的成果。

他深入淺出地跟我們介紹了他的研究發現,跟我們幾個門外漢介紹這麼高水準的成果,實在太難為他了。暗物質研究的難度有多大,研究工作有多辛苦,超過了我們普通人的想像,但他似乎樂在其中。

諾貝爾物理學獎從1900年設立至今,95%都頒給了最根本性的科學問題或根本性的發展規律,以及相關研究的實驗方法。基礎科研,幾乎是人類重大創新的根源。

如今,半導體已成為台灣產業競爭力的核心,台積電正在朝2奈米製程工藝挺進,也需要更多基礎研究的突破。之前也有看到消息,台積電表示把獲得「諾貝爾獎」做為公司目標。看似「無用」的基礎研究是科技發展、人類進步的基礎。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教育基金會理事、首席投資官)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