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GENE思書軒】台灣的位置不僅是戰略關鍵,也是流行病的傳染關鍵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更新於 05月10日08:42 • 發布於 04月29日03:07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GENE思書軒】台灣的位置不僅是戰略關鍵,也是流行病的傳染關鍵

想像一下,你跟你的豬朋狗友打賭贏了雞排,正興致勃勃地押著那個肥宅到夜市挑選美味的炸雞排,準備敲他竹槓來大快朵頤。然而,當你們走到夜市時,發現所有的雞排攤位都空無一人,門口掛著大大的「休業」牌子。你只好沮喪地踏上回家的路。就在這時,四面八方突然湧出一大批警察,告訴你整個區域正在隔離,原因是禽流感爆發了。

突破警察的重圍潛逃回家後,在電視新聞報導中,醫師和護理師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像太空人一樣,忙碌地處理感染病例。他們每天在醫院和檢疫站之間穿梭,努力阻止病毒的傳播。他們的任務非常艱鉅,壓力巨大,因為這是一場關乎每個人健康的「戰鬥」。

這樣的事件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養雞場裡成千上萬的雞隻被撲殺,雞農痛心疾首。他們不僅失去了主要收入來源,還必須花費大量經費進行消毒和清潔。市場上的雞肉和雞蛋價格飛漲,消費者覺得買不起雞肉和雞蛋,餐廳不得不重新設計菜單,減少雞肉和雞蛋的用量。整個市場因為禽流感而陷入混亂。

這種混亂引發了社會心理的影響。大眾開始恐慌,社交媒體上充斥著「不要去市場」的警告。人們不敢前往公共場所,商場和餐館的生意一落千丈。這種情況甚至導致人們開始囤積食物,擔心更嚴格的封鎖措施即將到來⋯⋯

這一切看起來是不是很熟悉?前幾年的COVID-19疫情,不就差不多這個樣子嗎?

與COVID-19不同,禽流感這個怪獸更喜歡與鳥類為伴,尤其是家禽。它主要透過雞、鴨、鵝等家禽來傳播,而這些鳥類的飛行和彼此接觸是它的主要傳播途徑。有時候,它會透過市場或農場與人類接觸,但它的主要傳播場所還是禽類與其他動物。

另一個不同點在於致命性。COVID-19的致命性相對較低,但會讓很多人感到非常不適,症狀包括咳嗽、發燒,甚至喪失嗅覺和味覺。然而,COVID-19的傳播速度很快,感染人數龐大,成為全球頭號公敵。而禽流感則更具致命性,特別是H5N1和H7N9等亞型,可能導致嚴重的呼吸道症狀,甚至死亡。但禽流感的傳播範圍通常較為局限,通常不會像COVID-19那樣在人群中快速蔓延。

防疫措施也有不同。COVID-19的防疫主要涉及人際交往,比如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以及居家工作等,以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從而減緩病毒傳播。而禽流感的防疫措施更多關注動物,比如撲殺感染的家禽、封閉感染區域,以及加強動物監測,這些措施目的在減少禽類之間的傳播,防止病毒進入人類社區。

在國際合作方面,COVID-19和禽流感有共通點,因為兩者都可能跨國傳播。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促進了前所未有的國際合作,各國共享資訊、共同研發疫苗和治療方法。而禽流感的國際合作主要集中在動物監測和生物安全方面,特別是對候鳥和跨境家禽貿易的監測。

COVID-19和多次禽流感疫情都起源於中國,這難道只是巧合嗎?1957年的亞洲流感、1968年的香港流感、2003年的SARS,以及2019年的COVID-19,都把中國置於人畜共通傳染病的「震央」,部分原因是中國擁有密集的家禽養殖產業,以及資訊不夠透明。在這個背景下,香港、新加坡和台灣這三個地緣政治邊緣地區如何發展出各自的公共衛生預防策略,是《禽流感的哨兵:中國邊界上的病毒獵人和賞鳥者如何預備傳染病大流行》(Avian Reservoirs: Virus Hunters and Birdwatchers in Chinese Sentinel Posts)一書中的一個關鍵議題。

禽流感的哨兵》一書展現了深入的民族誌研究,特別關注養殖業和病毒獵人等角色所面臨的污名化問題,並促使我們重新思考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作者弗雷德里克·凱克(Frédéric Keck)在2007年至2013年間,於香港、台灣和新加坡進行了民族誌實地調查,研究了禽流感大流行期間的人類與動物關係。他的研究對象包括病毒學家、微生物學家、家禽養殖戶、賞鳥者,以及專業的公共衛生和生物安全人員。

凱克是一位法國人類學家,其獨到的洞察力源自法國人類學大師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1908—2009)的傳統。他專注於生物安全、動物學和流行病學的研究,經常探討全球衛生和病毒傳播等議題,尤其關注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以及這些關係如何影響流行病的擴散。他的研究著重現代社會如何應對疾病爆發和環境變化,尤其關注中國的情況。

在研究中,凱克特別注意到鳥類在作為病毒宿主時扮演的角色,並探討人類如何透過觀察和監測禽類來預測和防止疾病爆發。他的研究不僅涉及病毒學和流行病學,還涉及文化和社會層面的影響,尤其是人類與禽類的交互作用。他的著作提供了對生物安全和公共衛生的深刻見解,並為監測和控制疾病的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在生物安全方面,凱克研究了全球衛生政策,特別關注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的監測機制和公共衛生策略。他的研究目的在了解不同國家和文化如何應對流行病風險。他把人類學的視角帶入生物安全和動物學領域,考察文化、社會和政治因素如何影響疾病的傳播和控制。他研究了不同社會中人類與動物的互動方式,並探討這些互動在流行病學中的意義。他強調了在病毒學和公共衛生領域進行多學科合作的重要性,並研究了科學家、醫生、動物學家和其他專業人士如何共同合作,以提高生物安全並降低流行病的風險。

禽流感的哨兵》一書的背景設置在中國邊界地區,包括香港、台灣和新加坡,深入探討了這些地區在流行病預警中的地緣政治意義。凱克透過在香港、新加坡和台灣的多點民族誌調查,走訪了病毒實驗室、醫院、家畜試驗所、養殖場和賞鳥社群,研究這些地區如何應對禽流感威脅,以及他們如何監測突發疫情、模擬病毒變異,並儲備疫苗和抗病毒藥物。

禽流感的哨兵》揭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現象:在養殖業面臨不穩定的背景下,監測流感的病毒獵人和賞鳥者的技術竟與狩獵採集社會的做法有相似之處。凱克指出,監測流行病的哨兵與獵人一樣,需要從不同角度觀察,以免被誤導。他描述了這些哨兵在不同層次上的技術,包括環境哨站、哨兵雞和哨細胞,這些技術在不同的規模上偵測可能的危險訊號。

凱克深入研究了病毒如何在人類與動物之間傳播,並探討了中國監視哨中病毒獵人和賞鳥者的角色。這對於想要了解病毒監測和生物安全的人而言,是寶貴的知識。他使用人類學的方法研究科學與社會之間的互動,揭示科學文化中的權力結構、儀式和象徵,為理解科學社群和生物安全提供了新的視角。

禽流感的哨兵》中還討論了禽流感的防治技術,包括犧牲動物和儲備疫苗等。在禽流感疫情期間,撲殺家禽是常見的預防措施,而儲備技術涉及收集和保存病毒樣本,以防未來疫情。除了這些技術外,凱克還探討了模擬在應對大流行病中的作用。模擬技術不僅保護了人類社群的安全,還讓科學家能從病毒和鳥類的角度模擬可能的危險場景。這些模擬技術與狩獵社會中的薩滿儀式相似。

凱克把微生物學家比作獵人,這是一個形象的比喻,並把公共衛生官員比作牧民。他討論了微生物學家和賞鳥者在禽流感監測中的角色,這些角色反映了不同的流行病理解和應對策略。他提到,新加坡和香港的衛生官員進行的實地演習,以及台灣賞鳥者如何使用假琵鷺和誘餌進行模擬訓練。他強調了在防疫策略中多元視角的重要性,並指出這些不同的應對策略如何相互補充,幫助減少疫情爆發的風險。

在《禽流感的哨兵》一書的第一部分,凱克提出了「預備」和「預防」這兩種流行病管理模式,把基於統計和人口控制的疾病管理方式與從非人類角度來想像災難的方式加以區分。他透過對多種動物疾病及其控制方式的討論,探究了這一主題在人類學中的歷史演進。他綜合了科學、博物館學、生物安全和狩獵採集者的人類學觀點,對人類、動物和微生物之間的相互關係進行了深入分析。

凱克指出,香港、新加坡和台灣各自的文化和地緣政治背景影響了他們應對禽流感的策略。他還深入探討了與地緣政治相關的問題,如香港的民主運動和台灣的政治壓力。《禽流感的哨兵》探討了亞洲社會應對禽流感的不同方式,以及這些方式如何與地緣政治相互關聯。他從鳥類的角度來審視病毒,並揭示在何種情況下公共衛生、環境保護和軍事防衛可能具有共同利益。香港、新加坡和台灣在處理疫情時採取了各自不同的技術和政策,這些策略體現了各自的社會文化特點。《禽流感的哨兵》的後半部分提供了豐富的民族誌描述和案例研究,詳述了香港、台灣和新加坡在禽流感防控中的具體行動,包括使用野生和家禽作為監測哨兵,進行模擬演練,並儲備疫苗和其他治療方法。

關於台灣在禽流感預警和公共衛生領域的重要性,在《禽流感的哨兵》中,凱克探索了台灣在全球病毒監測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特別是在禽流感等人畜共通傳染病的監測和應對方面。他研究了台灣如何透過動物監測、病毒學研究和公共衛生策略來預防和應對禽流感和其他病毒威脅,並且提到了於2010年3月底出版台灣首部《台灣鳥類誌》的鳥類學家劉小如。

台灣在地理上與中國相鄰,使其成為病毒傳播的潛在通道之一。凱克在《禽流感的哨兵》中分析了台灣如何應對來自中國的公共衛生威脅,包括流行病監測和防疫措施。這本書提到了台灣在地緣政治背景下的獨特地位,尤其是與中國的政治緊張關係。他探討了這種地緣政治背景如何影響台灣的公共衛生策略,以及與全球公共衛生社群的合作。

台灣與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區在禽流感預警和公共衛生領域的合作關係也是《禽流感的哨兵》的重點之一。他研究了這些合作如何幫助台灣在病毒監測和防疫方面取得成功。台灣的疫苗儲備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是冷戰時期策略的一部分,用於預防中國的生化攻擊;另一方面是外交策略,用於與其他國家進行經濟交流。

在研究方法上,凱克的研究相當於從外部視角觀察科學家、醫生、動物學家等行為複雜的靈長動物。這個有趣的人類學視角讓我們以旁觀者的角度理解科學文化、揭示權力關係、探索科學與社會的互動、解釋科學研究等問題。

利用人類學方法研究科學社群可以帶來獨特的見解,揭示科學活動的社會、文化和組織特徵。凱克深入科學社群,觀察科學家、病毒獵人和賞鳥者的日常活動。他親身參與這些科學研究,獲得第一手經驗,從而揭示科學家在面對新病毒時的工作方式和反應。他也把科學研究置於中國的社會文化背景中,探討社會和文化因素如何影響科學文化。他發現,在中國,政府、科學機構和地方社區之間的合作,對病毒監測和生物安全具有重要影響。

透過參與科學社群活動,人類學家可以觀察科學家之間權力在實際行為和互動中如何運作。凱克透過研究中國科學和公共衛生機構,揭示了這些機構內的權力結構。他探討政府與科學家之間的權力關係,並分析政府在病毒監測和防疫中的主導角色。他還關注科學家與觀鳥者和地方社區之間的互動,揭示權力在這些互動中的作用。科學家在監測鳥類和防止病毒傳播方面具有權威地位,而觀鳥者在提供關鍵資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在研究病毒監測和生物安全政策時,凱克也揭示了決策過程中的權力關係。他探討科學家在決策中的影響力,以及政府和科學機構在制定生物安全策略方面的主導地位。他把這些權力關係置於中國的社會文化背景中,揭示了中國獨特的政治和社會結構如何影響權力分配,並分析了社會和文化因素如何影響科學家、政府官員和地方社區之間的權力動態。

凱克還探討了科學家與大眾之間的關係,分析科學家如何向大眾傳達他們的研究結果,以及社會如何接受和理解這些資訊。他研究科學家在科學教育和大眾參與中的角色,揭示科學活動如何影響社會。他分析了科學家在應對公共衛生挑戰和病毒爆發方面的作用,以及社會如何支持或抵制科學活動。

在研究過程中,凱克細緻觀察了科學社群中的儀式和象徵。他記錄了學術會議、訓練過程、監測活動等儀式,分析了這些儀式在科學家之間的意義,以及它們如何鞏固科學文化。凱克研究科學社群中的多學科合作,揭示象徵在促進合作中的作用。他探討科學家、賞鳥者和其他專業人士之間的合作方式,以及這些象徵如何在多學科合作中發揮作用。他還分析了科學家之間的語言和交流方式,揭示科學社群中的象徵意義。他觀察了科學家使用的語言和專業術語,並探討這些語言如何在科學社群中建立和維護文化規範。

凱克在2009年7月參加了香港大學巴斯德研究中心的一門生物資訊課程,並把學習心得寫進《禽流感的哨兵》。然而,由於缺乏相關專業知識,他在書中關於生物資訊學和分子演化的描述中犯了一些錯誤。舉例而言,他把Bootstrap、Jukes Cantor和Tamura誤認為是軟體,而實際上,Bootstrap是一種用來檢驗演化樹可靠性的方法,而Jukes Cantor和Tamura則是分子演化的模型,並非軟體。

此外,凱克在討論生物醫學的研究和應用時,也出現了一些由人文社會學者過度腦補的情況。例如,他提到抗病毒藥物儲存在攝氏八度,疫苗儲存在攝氏四度,而病毒儲存在攝氏-80度,並從這些儲存溫度的差異中推測出了歷史斷裂的概念。在人類學中,歷史斷裂指的是歷史進程中的一個或一系列事件,導致社會、文化、技術或經濟等方面的劇烈變化,進而打破原有的連續性或傳統。儘管這個概念在社會學中有意義,但應用在生物醫學領域時卻顯得牽強。其實,這些溫度差異主要是基於材料或試劑在不同溫度下的穩定性和取用頻率,與歷史斷裂沒有直接關聯。

舉例而言,抗病毒藥物通常是化學合成的,具有相對較高的穩定性,攝氏八度的儲存溫度可以確保它們在保存和運輸過程中保持效力和品質。攝氏四度是疫苗的標準儲存溫度,因為疫苗含有活的或減活的病原體,以及其他生物成分,需要在適度的冷藏條件下保持穩定性和活性,避免高溫變性或結冰受損。至於病毒,特別是用於研究的病毒株,通常需要在攝氏-80度的超低溫條件下保存,這樣可以確保病毒在長期儲存和運輸中的活性和完整性。

凱克只需與生物醫學領域的專家進行訪談,便可瞭解這些科學事實,避免這些錯誤解讀。不同的儲存溫度是科學考量的結果,並不代表歷史斷裂或其他深層含義。這些錯誤說明了人文學者在研究科學時,應該更謹慎地運用科學術語和概念,並與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合作,以確保觀點的準確性。

禽流感的哨兵》在翻譯上有一些小問題,例如把「evolutionist」翻譯成「進化論」似乎有些不合適,應該翻譯為「演化論者」更為精確。此外,書中使用的「信號」是對岸的慣用詞,台灣則更常使用「訊號」。

禽流感的哨兵》也存在一些文本上的神秘感,可能是因為書中涉及結構主義人類學的概念,這對於不熟悉這個領域的讀者來說可能有些困難。不過瑕不掩瑜,這並不影響《禽流感的哨兵》整體的價值。凱克深入探討了人類與動物的關係,提供了豐富的民族誌描述和理論分析,特別是在探討亞洲地區禽流感管理和人畜共通疾病的準備技術方面提出了許多有趣的觀點,並強調了在人畜共通疾病和全球衛生領域的重要性。

禽流感的哨兵》巧妙地結合了科學和建制人類學的視角,探討現代生物權力以及人類與非人類之間的關係。這本書揭示了人類與其他物種之間的相互依賴性,並挑戰了人類中心主義。在探討流行病學和人畜共通疾病的同時,凱克也把地緣政治和社會文化背景納入考慮,為理解公共衛生危機提供了新視角。他對東亞禽流感預防和全球衛生問題的分析深入淺出,為重新思考人類與動物的關係提供了重要的貢獻。

禽流感的哨兵:中國邊界上的病毒獵人和賞鳥者如何預備傳染病大流行 - 弗雷德里克.凱克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傳染病: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
    1.全世界在反獨裁,去中國化, 台灣卻有舔共派投降派。 2.台灣是中國民主唯一希望。 3.解散國會重選吧,看不下去。 舔共的舔共,賣台的賣台, 没腦的没腦,三八的三八 黑金的黑金,流氓的流氓 你們别再亂投票了好不好。 民眾教也不能投,跟大陸黨一個基因。 4.小粉紅跟藍白拖,你們的網軍不够用啊,留言超没素質就只會一招謾駡,無邏輯無法論述,林華羊瑞冥那些笨ai,整天顛倒是非無邏輯,根本没用啊。 派點有素質又有腦的來吧! Sorry,我疏忽了,有素質有腦的不可能是小粉紅跟藍白拖。 結論:以前太監是下面没有了, 現在粉紅是上面没有了。
    05月08日18:41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