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從 5 種常見理論,聊聊「幸福方程式」

換日線

更新於 05月22日07:19 • 發布於 05月09日06:01 • 張育誠
從 5 種常見理論,聊聊「幸福方程式」
從 5 種常見理論,聊聊「幸福方程式」

「你要幸福快樂喔!」這是一句經常出現在日劇或小說中的經典老套台詞,常用於女主角得了不治之症,對男主角說出最後一句話,或是男主角放手讓女主角追求人生之類的劇情,這也反映出許多人一生所追求的目標便是要過得幸福快樂。近年來更有許多學術研究在探討人生的幸福方程式,Well-being(安康)、Happiness(幸福)、Mental health(心理健康)、Meditation(冥想)等任何跟幸福快樂有關的詞彙及學問儼然成為顯學。

雖然我一向都非常正向樂觀,自認為是一個幸福快樂的人,也因此未曾認真思考如何避免憂鬱或變得幸福這件事,但由於近期閱讀了不少有關幸福快樂的理論,在此整理 5 個我認為頗為有趣並值得深思的幸福理論。

預期落差

第一個為預期落差理論。這個理論認為人的不快樂主要來自現實與預期的落差,落差越大則越不快樂,反之亦然。例如假設你戀上一個人,認為那個人便是你的命中注定,每天幻想著在一起後的日子,也認真做了各式各樣的努力讓自己變得能和你的真命匹配,隨後正式交往也覺得非常幸福,因為先前的期望變成了現實。但隨著時間流逝發現其實那個人惡劣無比,與先前形象落差太大而幻想破滅,此時便從幸福的感覺落至悲慘的情緒。

克服這種落差造成的不快樂,並不是單單降低自己的預期標準那麼簡單,因為隨著人的成長、金錢的累積、日常的富足,一個人對自己生活水準的期望便會不斷提升。再加上廣告、社群媒體的普及,人們對自己的期望也不斷攀升,例如看到某個昔日同窗在社群媒體發布一個「進入某個夢幻職場工作」的動態,因此期待自己同樣能順利找到理想工作;或是看到某個明星代言健身廣告,自己也開始健身希望能體態完美。

在達到自己理想前也許會挫敗許多次,因而責罵自己為何尚未達成目標,焦慮是否自己不夠好開始自我懷疑,此時便產生不快樂的情緒。然而個人認為,這並不是意味著自己應當降低目標或完全不設立預期,因為有目標才有方向與動力,有希冀達成的夢想才能勇敢逐夢;也因此我會認為要克服這種預期落差造成的不快樂,乃是要提醒自己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不需要太心急,每天一步一腳印慢慢進步即可,即使有時跌倒或倒退了,這也是你的經驗,而且會幻化做你未來成長所需要的養分

意義追尋

第二個為意義追尋理論。這個理論強調一個人時常在尋找自己存活的意義,這種意義不需要外界來評估,而是自己主觀認定的價值。例如你會為了匿名捐錢感到開心,但受款單位或許不知道捐贈者是誰,社會也不會因此頒發好人好事代表勳章給你,但你仍感到你的付出充滿意義,因而心滿意足。

另一個典型的例子為育兒。若你細看整個育兒階段所經歷過的一切,從半夜每隔一段時間爬起來餵奶、換尿布、安慰爆哭的嬰兒,到稍微長大後擔心小孩的發展、生病發燒時排隊看醫生等,再到青少年叛逆期、計畫整體育兒、未來學費及其他花費等等,一個人花在擔心、焦慮、疲憊、睡眠不足、辛勞的時間,恐怕比感受到幸福的時光還稍微長一些,但大部分父母都會同意育兒是件幸福快樂的事。

這是因為這些辛苦是有意義的,是為了一個生命、愛一個人所付出的努力,是一段甜蜜的負擔。從這個理論出發,你便可思考甚麼事是你認為有意義的,也許是環保志工,也許是幫助野生動物,也或許是定期捐款,或僅僅只是每天面帶笑容讓周遭每個人感受到滿滿的善意,也是值得肯定的正面意義!

個人成就清單

第三個理論為個人成就清單理論。有些人很喜歡集點,但通常這些人的重點並不是最終的獎品,有時與其別人直接贈送所有的點數,他們更傾向一點一點慢慢蒐集,享受慢慢累積的過程。蒐集的過程恐怕沒有甚麼太重大的意義,也並不是期望獲得甚麼,但這個過程卻令人感到開心,或是有著所謂的「小確幸」。

這個理論便是在說明這種幸福,是個人給自己訂定的清單,在完成後可以用筆將清單裡的項目用橫線畫掉的成就感。個人覺得這種幸福可以有,但數量不要過多,否則反而會有達成後的空虛感;另外也可以設立更健康的清單,如每周至少運動一次、每天至少回想一件開心的事,或每個月至少跟鄰居打一次招呼,讓完成清單時更有踏實感。

生理化學反應

第四個為生物學上的幸福理論。這個理論將幸福僅僅視為大腦中電子訊號的傳遞或生物上的化學反應,如在性愛時人們感到幸福乃是受荷爾蒙催產素、血清素、多巴胺的影響;女性月經來前的不適及憂鬱心情乃是受荷爾蒙雌激素與黃體素減少的影響;而大笑會刺激多巴胺、腦啡肽的生成,進而降低壓力產生幸福感。

不可否認荷爾蒙確實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因此我會思考著借用這個理論的基礎,如何穩定荷爾蒙的生成,例如也許可以吃均衡的食物,畢竟荷爾蒙的生成也需要許多不同的營養、或是去健身房重訓以製造睪固酮等,讓身體健康、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多少也會讓荷爾蒙較為規律,進而讓心情較為穩定。

專注當下

最後一個為專注現在理論。這個理論乃是借用佛教無欲的精神而產生的。通常我們難過時,我們會希望能想盡辦法讓難過的情緒快點消退,而開心的時候則會希望快樂永遠持續下去或甚至能更開心,但這種去擔憂未來情緒可能會消退或持續發生的心情,反而影響當下應該享受的快樂,或者不能更有效解決造成你當下難過的根源。這個理論更強調幸福或開心僅僅只是情緒的一種,若是產生執念反而會本末倒置,因此專注在當下的人生便是一個人終其一生的課題。

雖然這個理論看似非常有理,但要做到卻很困難,而且人總是要計劃未來,有時也必須提前準備或預想未來可能發生的天災人禍,才能及早有心理準備。也因此我認為,我們或許可以折衷處理,一個人在有時間許可的情況下,可以作最壞的打算,而在已做了一個大致框架的計畫以後,在執行計畫的當下便可以盡可能專注在現在正在發生的事物。

幸福方程式

就讀人類學的我傾向認為,不同文化的人們,對幸福有著不同的定義,甚至有著不同的理論及幸福之道;而不同的個體之間更可能有著完全不同的想法,也因此這些理論不見得適用於每個人。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這些理論正確與否,而是我能從中獲得什麼,或甚至開發出屬於自己的幸福方程式。

你的幸福方程式是什麼呢?

【延伸閱讀】

●為何富裕國家的人民不一定比較幸福、健康?用 4 張圖表解釋給你聽
●無論生活條件如何,都擋不住人們「幸福生活」的決心──丹麥教我的 3 件事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