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一週E書】他做的事比任何編劇的想像都瘋狂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更新於 08月15日10:18 • 發布於 08月14日02:10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一週E書】他做的事比任何編劇的想像都瘋狂

文/犁客

有很多電影描寫過高明優雅的竊賊,甚至有個專門的分類講這些電影;竊賊可能是一個人單打獨鬥(背後或許有技術團隊但理論上技術人員不去現場),可能是組隊行動(每個成員會有自己的專長及必須負責的角色任務);行竊的原因有些可能是被反派角色逼的(是的,正派角色雖然是行竊高手但他們都是好人)、被現實環境逼的(例如需要錢去醫治生病的愛人)、被情感因素逼的(為了要討好某人或者為了要報復某人,或者更中二一點,為了要展現自己有多會偷),只有少部分電影會老實說他們就是想要錢但不想找個正經工作。

──畢竟「不想工作」聽起來太誠實也太現實了,看電影需要的是一些現實之外的放鬆與放縱,況且電影裡要偷的東西常常也不是做正經工作弄得到的東西,例如什麼價值連城的藝術品之類。

電影喜歡描寫這些人,除了因為這樣的故事提供「現實之外的放鬆與放縱」之外,觀眾先看到「某某東西有層層保護如何如何難偷」再看竊賊如何以縝密的計劃、酷炫的道具和從容的態度把東西偷到手,本身就是一種充滿娛樂的觀影過程。而且,看主角如何在幹了壞事之後還能逍遙法外,也可以滿足我們內心裡不好對大家說的那種小壞壞心態。

真實世界裡當然也有人偷價值連城的藝術品,只是過程大多和電影演的不一樣,例如你可能在電影裡看過竊賊如何使用靈活的肢體動作(加上曼妙的身材曲線)避開紅外線警報器、如何利用系統的漏洞或駭客的手法誆騙防盜攝影機;而真的發生在羅浮宮的《蒙娜麗莎的微笑》失竊案,竊賊就只是利用施工的機會就把畫帶走了。

反過來說,有些真實世界裡的藝術品竊案,雖然看過程沒有那麼厲害,但在某些部分可能相當出人意外,例如《蒙娜麗莎的微笑》失竊案的竊賊偷畫理由是「對蒙娜麗莎一見鍾情」加上主張「法國應該把這幅畫還給義大利」(搞得他很像民族英雄)。有意思的是,《蒙娜麗莎的微笑》遭竊之後警方一直沒查到竊賊(清查進出現場的人士時曾查過他,甚至有進他的住處搜找過,當時畫就藏在他床下,警察居然沒找出來),而這賊後來會落網,是因為他打算把畫賣掉──看來對那笑容和那國家的愛都比不上對錢錢的愛。

是的,「為了錢」很多時候是最實際的行竊理由,不管是電影裡的賊還是真實世界的賊都一樣。為了其他理由行竊的不是沒有,只是很少見。

而布萊特韋澤的事蹟,更是少見中的少見。

布萊特韋澤曾在歐洲各個博物館、美術館及教堂行竊,八年間下手超過兩百次,算起來不到兩週就會下手一次,總共竊得三百多件包括雕塑、繪畫等等藝術品,換算成錢錢的話會超過二十億美元──而布萊特韋澤沒有賣掉任何一件。他偷是因為他真的很喜歡,所以他把偷來的藝術品全藏在密室裡,讓自己能夠盡情欣賞。

沒有賣出,自然就不會發生像《蒙娜麗莎的微笑》失竊案那種被查獲的狀況,而且布萊特韋澤下手時從沒被逮到──他是怎麼辦到的?他為什麼寧可背負罪行也不願意去博物館看藝術品(門票絕對比坐牢的代價便宜)?更重要的是,他後來是怎麼被抓到的?

布萊特韋澤的故事比任何電影更有趣,因為他做的事比任何編劇的想像都瘋狂。《藝術大盜》,講的就是這段比虛構更誇張的真實人生。

藝術大盜:一個愛情、犯罪與危險執迷的真實故事 - 麥可・芬克爾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看看【真人真事!47種竊盜手法、200多次紀錄、每12天得逞一次,史上最過勞的藝術大盜─史蒂芬‧布萊特韋澤

▶▶看看最新上架的電子書!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