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從國中開始英文就不好,還有救嗎?

換日線

更新於 2022年06月06日03:23 • 發布於 2022年05月27日04:37 • 陳怡潔/在倫敦醒來
從國中開始英文就不好,還有救嗎?
從國中開始英文就不好,還有救嗎?

在臉書上看到這樣的文章標題:「國中英文不好還有救嗎?」 因為曾受「切身之痛」,我好奇的點進去看看作者有什麼建議。閱讀之間,想起了自己學英文的經歷。

不得其法的英文學習之路

和許多同齡的台北小孩相比,我很晚才開始學英文。 小學畢業的那個暑假,很多同學都已經會簡單的英文對話,我卻連英文字母有幾個都不知道。媽媽送我去連鎖英文學校惡補,取了個很俗氣的英文名字、學了幾首英文兒歌,此外其他什麼都沒學到。

上了國中,班導是英文老師,上課就是老師在黑板上寫方程式一樣的文法,學生在底下猛抄。偶爾她會開金口,念幾個台式發音的單字,我就在課本上用注音標註,覺得這樣就是學英文了。但是, 我怎麼抄都搞不懂基本的規則:動詞和 Be 動詞有什麼不同?主詞動詞助動詞形容詞副詞應該怎麼排列組合?現在式未來式過去式又該怎麼用?即便從字典裡查了 KK 音標、密密麻麻地寫在每個生字旁邊,卻不知道它們該怎麼念⋯⋯。

國中 3 年,我的英文寫不出一句完整的句子,考試理所當然滿江紅,班導把我歸類成沒有存在必要的魯蛇學生,沒有一次用正眼看過我。報名聯考時,老師唱名叫每個人依序走上講台交報名表,看到我只報考公私立高中,她冷笑一聲,在全班面前用高八度的聲音說出這兩句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話:「妳不考五專還是商職?妳這樣的程度怎麼念高中?」我什麼都沒說,轉身回座位,被老師奚落,這不是第一次;但是這是第一次,心裡有個聲音叫我相信自己。

我勉強考上了一間私立天主教女子高中,學校的老師很有愛心,但是我的確沒有足夠的程度念高中──高一數學和英文都不及格,段考永遠掛車尾,是教國文的導師幫我找數學老師補習、向英文老師求情,才沒有被留級。升高二時,因為班導離職,我被分到新的班級,不擅社交的我為了打發時間,認真把某一課的英文課文看了好幾遍,小考時意外考出 80 分。新任英文老師不知道我的「黑歷史」,把我叫去當英文優等生嘉勉了一番,期望接下來的兩年我會「保持」這樣的好成績。看著英文老師充滿愛心與熱忱的微笑,我實在不敢告訴她這一切只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找到「為自己而學」的理由

從那天開始,我拼了命的學英文。所謂的「學」,其實是土法煉鋼式的查字典,翻參考書。我把課本抄滿單字和例句,再用中文註明意思,強迫自己背下這些陌生的字串,努力研究為什麼這句話是這樣說、那句話又是什麼意思。所有國中就教過的內容,對我來說都是陌生的,我必須加倍努力,才能搞懂別人已經知道的東西。更「不幸」的是,英文老師看見我抄得滿滿的課本,更加深信我是程度高超、學習認真的好學生,戴在我頭上的帽子越來越大,為了不讓老師失望,我只能繼續演下去。

也是在這個時候,過去只愛周星馳港片的我,開始廣泛的看起英美電影,課堂上學過、字典裡抄過的字彙或句型出現在銀幕上,平面的單字有了嶄新的聲音,無趣的例句有了實質的意義。我赫然發現:原來英文是活的語言,不是課本裡的方程式;原來聽得懂另一種語言這麼有成就感,而不是我一度以為的苦差事;原來擁有基本的聽寫能力,真的能「打開通往世界的門」(英文補習班的廣告標語沒有騙人)。頓悟這一點後,我學英文不再是為了老師的期望,也不是為了考試的分數,而是為了我自己:我有興趣,我想學會這個語言,我想知道它能帶我到哪裡。

高中三年,我沒有補習,只在學校裡學聯考需要的文法,從電影裡練課堂上沒有教的語感,現學現用的用英文查資料。在網路還不普遍的年代,我請住國外的家人帶英文電影雜誌回來,一本一本拜讀,遇到不懂的字就查。囫圇吞棗的結果,是潛移默化的增加了字彙與理解能力,雖然還是無法流利地說英文,但是至少英文考題已經看得懂,考試也不再是碰運氣,而是真的測驗程度了。

因為學出心得,大學聯考又考得不錯,我本想讀外文/英文系繼續深造,但是填志願時的「一念之差」,讓我陰錯陽差進了法文系,就此「誤入歧途」,不得不從頭開始學法文。所以嚴格來說,我在校所學的英文只有高中程度,其他都是天真的來到英國, 才知道自以為不錯的英文其實是皮毛、才從日常生活中邊用邊學,從錯中學,這樣一點一滴學起來的。

旅英 19 年、天天說英文的體悟

很多人聽到我在英國住了近 19 年,第一個反應就是:「妳英文一定很好喔?!」我不知道好壞的標準在哪裡,也不知道他們所謂的「很好」到底是什麼程度,所以通常都是不太好意思的回答:「日常生活還過得去啦!」

剛來念書的時候,學業所需的英文正式嚴謹,和英文母語的同學相比,我的確深感吃力;剛出社會找工作時,因為留學生身份,加上母語非英文,也難免顯得弱勢,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然而好不容易進了英國職場,我才發現同事們來自世界各地,英文的口語和書寫程度各異,就連土生土長的英國人,英語也有優劣之分(有的甚至連基本拼字和文法都錯誤百出),並不是每個人都像我以為的那麼厲害,我其實不需要擔心不如人。

英文,就像其他任何語言一樣,是溝通的工具,沒有絕對的標準能夠評鑑所謂的「好壞」,只有用在生活裡,才有它的意義。而所謂的「用在生活裡」,也不是非得要住在英語系國家──有些人在國外,大多和同語言的人來往,英文不見得比在台灣的人好,所以住那裡並不是英文好不好的先決條件。只要經常使用,無論是求學、工作或是娛樂(看電影、追明星、查資料、上網購物、出國旅遊等等),都有益於持續學習,不斷精進。

這些年來,我在英國求學、求職、交友、工作、戀愛、生活、育兒,英文是每日必需,好不好都得用,沒有任何退路。雖然習慣成自然,但是不認識的單字、沒聽過的語法、聽不懂的發音還是經常遇到;也有些時候,想表達的意思找不到精確的言詞,說出口的話語聽起來變了調,腦中的概念就是到不了想去的地方。這樣的情況當然有點尷尬,不過碰到一次學一次,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

作為普遍的世界語言,英文成了考試和升遷的某種「標竿」,導致很多人只是為了分數和證書而學習,即使學了很久學了很多,對能力還是沒有自信,也沒有從中得到樂趣,這點相當可惜。如果能夠跳脫這樣的框架,純粹為了興趣而學習,找到屬於自己的動力和熱情,就什麼時候開始都「有救」、都不嫌晚。

當年大學放榜後,我參加國中同學會,受邀出席的班導問大家考上什麼學系。聽到我的回答,她愣了幾秒,覺得聽錯了,又再問一次確認。她大概怎麼都想不到一個英文近乎文盲的學生,竟然考得到國立大學,還是去唸法文,目瞪口呆的表情讓我難忘。

後來人生的某些時候,例如碩士畢業典禮、職場開會報告、在小孩學校演講、為某事據理力爭、和各國朋友聊天說笑時,我都會不自覺地想起班導輕蔑懷疑的眼神和語氣──她要是知道我從「蔡英文」變成「祝英台」(「住英」國的「台」灣人),英文成了我賴以為生的語言,下巴大概會掉到收不起來吧?

執行編輯:陳品融
核稿編輯:林欣蘋

【延伸閱讀】

●說英文就比較高尚?「假外國人」為何會有這樣的優越感?
●你不是非要出國,才能學好英文──擺脫「菜英文」,先破解「四大迷思」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LINE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