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住城市、郊區還是鄉村,誰更快樂?

明日科學

更新於 2024年12月10日09:05 • 發布於 2024年12月10日09:00 • 高 詩豪

住在城市裡的人通常不如住在郊區或鄉村的人健康、幸福或富足。根據一項新研究,郊區似乎是「快樂的金髮女孩地帶」,在城市和鄉村之間取得平衡。

這項研究由阿姆斯特丹大學城市心理健康中心的心理學家亞當·芬尼曼(Adam Finnemann)領導,分析了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中超過15.6萬名40歲以上人士的數據。研究人員利用距離和人口密度等綜合指標,精準區分城市、郊區和鄉村,避免將倫敦周邊15公里的地區與利茲郊區混為一談。

圖表展示了都市化程度(Urbanicity)如何影響八項心理指標的平均值,並以95%信賴區間呈現其變化趨勢。指標分為三大心理維度: 左側:幸福感(Well-being) 包括心理健康與孤獨感。分數越低代表心理狀態越健康(孤獨感除外,分數越低越好)。 中間:社會滿意度(Social satisfaction) 涉及社交連結與生活滿足感。較低分數顯示社交需求未被滿足。 右側:經濟滿意度(Economic satisfaction) 覆蓋財務狀況與經濟壓力。分數越低表明經濟壓力越小。(圖/《科學前緣》)
圖表展示了都市化程度(Urbanicity)如何影響八項心理指標的平均值,並以95%信賴區間呈現其變化趨勢。指標分為三大心理維度: 左側:幸福感(Well-being) 包括心理健康與孤獨感。分數越低代表心理狀態越健康(孤獨感除外,分數越低越好)。 中間:社會滿意度(Social satisfaction) 涉及社交連結與生活滿足感。較低分數顯示社交需求未被滿足。 右側:經濟滿意度(Economic satisfaction) 覆蓋財務狀況與經濟壓力。分數越低表明經濟壓力越小。(圖/《科學前緣》)

研究發現,城市居民雖然收入最高,但他們的幸福感卻最低,在心理滿足、社會連結及經濟滿意度等八項指標上表現不佳。此外,城市中心的幸福感不均尤為明顯,財務狀況較好的人快樂指數遠高於貧困人口。

儘管如此,越來越多的人湧入城市,城市人口比例從1910年的10%預計將增加到2050年的68%。這種現象被稱為「城市魅力悖論」,即使城市生活讓人更不快樂,人們仍無法抗拒它的吸引力。

精準區分,避免混為一談

(A) 都市化指標計算公式 顯示都市化程度的數學模型,綜合考量距離城市中心的遠近與城市規模。 (B) 英國地圖與參與者分布 地圖標示城市中心,並依參與者的都市化指標為其位置著色,視覺化地區間的都市化差異。 © 都市化指標分布直方圖 顯示所有參與者的都市化指標分數分布,大多數分數集中於特定範圍,反映人口的都市化特性。 (D) 都市化梯度示例 指標於城市中心達到最低值,隨城市規模及距離增長呈線性增加。儘管稱為「都市化指標」,實際上也可視為「鄉村化指標」。範例展示了三個不同規模城市的都市梯度變化。(圖/《科學前緣》)
(A) 都市化指標計算公式 顯示都市化程度的數學模型,綜合考量距離城市中心的遠近與城市規模。 (B) 英國地圖與參與者分布 地圖標示城市中心,並依參與者的都市化指標為其位置著色,視覺化地區間的都市化差異。 © 都市化指標分布直方圖 顯示所有參與者的都市化指標分數分布,大多數分數集中於特定範圍,反映人口的都市化特性。 (D) 都市化梯度示例 指標於城市中心達到最低值,隨城市規模及距離增長呈線性增加。儘管稱為「都市化指標」,實際上也可視為「鄉村化指標」。範例展示了三個不同規模城市的都市梯度變化。(圖/《科學前緣》)

用幸福感重新定義城市

與此同時,另一個新興趨勢正在日本展開:用幸福感重新定義城市成功。日本智慧城市研究所(SCI Japan)開發了一套名為「宜居幸福城市指標」(LWCI)的評估系統,結合24項主觀和客觀指標,涵蓋城市環境、社區關係及個人實現等範疇,從健康壽命到文化活動,全面衡量居民的生活品質。

研究顯示,長壽並不等同於幸福,如果缺乏生活目的和社會歸屬感,僅僅活得久無法帶來滿足感。此外,日本居民普遍感到自主性不足,對外來文化的接受度也偏低。

目前,這套指標已成為日本地方政府申請數位園藝城市補助的必要條件,並吸引包括芬蘭、美國、西班牙等國家城市的關注。SCI Japan正著手建立全球幸福城市聯盟,分享經驗並推動持續改善。

不論是選擇住在哪裡,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並在環境中尋求幸福的要素。城市的未來發展也應不僅限於經濟成長,而應真正考慮居民的內心滿足與幸福感。

此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前緣》(Science Advances)期刊。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 Pete Linforth. (CC BY 4.0)

圖片來源:Science Advances (CC BY 4.0)

參考論文:
The urban desirability paradox: U.K. urban-rural differences in well-being, social satisfaction, and economic satisfaction Science Advances

延伸閱讀:
1、甜甜圈效應衝擊大城市:疫情改變人口與經濟結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