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一
吉安鄉
吉安鄉曾為臺灣總督府在臺灣設置的首座官營移民村,隨著當時拓墾的需要,招募了許多的桃竹苗等地的客家移民。戰後,日本人相繼離臺,客家鄉親便在此開枝散葉,因此吉安鄉成了花蓮相當重要的客家鄉。至今,吉安鄉相當的多元,除了族群融合外,在這您可以直接轉換頻道說客語。
昔日的吉野村現今已成為濃濃的客家村,位於吉安鄉中山路的好客藝術村前身為日本移民相當重要的信仰中心─吉野神社。除可見日本時期保存至今的兩座紀念碑與百歲大樟樹外,在此還有不定期展演活動舉辦。另外您也可以悠閒慢活著騎乘自行車在初英單車步道上,體驗農村慢活遊客庄之旅。過去在緊張的太平洋戰爭時期,客庄孩子在師長的帶領下到南機場將飛機推往南華山下躲藏,至今仍可見殘存的掩體壕。沿著吉安圳畔的單車步道旁一路往南來到了南華村,單車道旁的伯公廟仍相當的傳統,守護著南華客家庄。因省道改線而保存下來的臺九丙綠色隧道也是吉安鄉最大的特色之一,騎在綠蔭下返回吉安。當晝,五十甲客家餐廳享用道地客家料理,著名客家大廚精心料理,保留傳統也嚴選當地特產研發出一道道創新客家料理。最後,參拜當地客家信仰中心的五穀宮,許多當地客家耆老常會聚集在此閒話家常,若有緣還可以聽聽耆老們說故事學客家。
好客藝術村
好客藝術村前身為吉野神社。戰後,曾改為忠烈祠、軍營等設施。2013年客家委員會補助下,成了現今之「吉安好客藝術村」。目前園區內保存了日本時期的兩座記念碑與百年樟樹等外,也不定期舉辦展覽及講座課程之活動。
初英單車步道
初英單車步道北接吉安鄉親山線自行車道;南接水利生態步道,全長約1.2公里。部分路線沿著吉安大圳旁產業道路前進,是一條生態兼人文歷史之單車步道。
水水公園(舊飛機掩體壕)
社區協會利用農村再生培根計畫,改善這處窳陋空間,在社區動員之下,把污穢髒亂的鴨寮闢建了多處公園。水水公園旁靠山腳小巷內,還留有一座太平洋戰爭所遺留下來的鋼筋混凝土掩體壕殘跡。
不尽石碑
日本時期為了灌溉吉野移民村附近農田,1913年底完工之「吉野圳」。在出水口上由錦織虎吉技士之題字「不尽」。不盡有用之不盡之意思。
綠色隧道
臺九丙公路原為臺九線公路,干城車站至花蓮監獄間約2公里的綠色隧道則為該路線最美麗的樟樹綠蔭隧道。1982年,臺九線改善工程在木瓜溪興建橋樑並改道,因此這一段綠色隧道躲過了拓寬被移除的命運,才有現今美麗的綠蔭大道。
五十甲客家食堂
三位志同道合的旅遊同業,為推廣在地客家料理因而結合在一起。透過當地特產結合花蓮縣內新鮮食材,除保留在地客家傳統料理外,更研發出一道又一道創新融合新舊元素之創意料理。
吉安鄉五榖宮
五榖宮為吉安鄉相當重要的客家信仰,1962年興建,由客家人興建、主事,後來當地的閩南人也開始來此參拜。該宮主祀神農大帝,經常舉辦各類客家活動研習等課程。
路線二
客庄歷史廊道巡禮
過去花蓮沒有港,不同的族群大家的阿公婆在南濱舊港登岸,大船開抵南濱外海後再轉搭阿美族人的駁仔船登岸。曾有阿婆說過去少女時代真的覺得花蓮好可怕,這可怕指的是登岸前的接駁過程:「聽說後山很不錯,跟著家人精心打扮搭船,經過數天的航程,映入眼簾的是高聳的奇萊大山。那天,海上的浪有些大,大家冒著危險緩緩地步下接駁船,一陣浪花來襲,我就被淋得花容失色。」日本時期,隨著築港工事的竣工啟用,昔日繁榮的南濱港也漸漸遭人淡忘。戰後,經過歷任縣長的大興土木與用心規劃,才有從南濱觀光夜市到今日的太平洋公園。走訪太平洋公園踏在大石頭砌成的石板上望著太平洋,有時還可見停靠在外海準備進港的商船,遙想過去先祖克難抵後山的場景,自南濱公園沿著客家歷史廊道過洄瀾橋抵化仁海堤,洄瀾橋的造型即是由當年的接駁船造型作為發想,另外這也是「花蓮」舊地名的發源地,同時也是百年前客家軍隊、移民扎根的花蓮港舊聚落。
吉安鄉
南濱萬善廟即安奉當時開山撫番殉難的客家先民,走趟客家文化會館看客家、學客語、參拜義民廟、全臺首座客家流行音樂中心;會館旁的仁里萬善廟萬姓烈士即為百年前開山撫番抵花蓮的清軍烈士們,太平洋戰爭時期,因日軍建設軍事設施被迫搬遷至此。群酌客家小吃,由一對姑嫂從苗栗到花蓮吉安落腳,憑著一手道地客家小吃開始經營,精湛手藝保留濃濃傳統客家味,牛汶水、客家小炒、薑絲炒大腸等傳統客家味,飽足您的胃。
石來運轉
該處原為花蓮車站舊址處,車站搬遷後的舊車站商圈失去昔日光彩,2006年,時任花蓮市長蔡啟塔先生規劃東南亞最大顆的滾石,象徵「時來運轉」,期盼能重拾昔日繁榮景象。由於附近停車空間方便,也成為許多團體集合的熱門位置之一。
太平洋公園
太平洋公園位於花蓮市區南側一帶,早年稱「南濱公園」。公園佔地20餘公頃,沿著海岸全長920公尺,瀕臨太平洋,該處據說為早年客家人拓墾花蓮時登岸的位置,隨著現代化新式港口竣工啟用逐漸被人遺忘。早年係城市著名的南濱夜市。後在傅崐萁縣長的規劃下,改為「太平洋公園」。
客家移民歷史廊道
「洄瀾橋」橫跨吉安溪,結合濱海客家移民路徑與海邊客庄,造型以昔日先人登陸南濱的接駁船為設計元素,紀念客家先民遷徙艱辛歷史。洄瀾橋往南最遠可抵洄瀾灣;往北可抵太平洋公園。
洄瀾橋
太平洋公園靠近吉安溪出海口一帶,曾是早年漢人、日本移民來到花蓮登岸之處,吉安鄉公所在此規劃了一條自化仁海堤起往南延伸至洄瀾灣開心農場、往北連接至太平洋公園及七星潭的一條「客家移民歷史廊道」單車步道。
南濱萬善廟
「南濱萬善廟」位於化仁海堤單車步道旁,這是花蓮地區最早的忠烈祠,可追溯至1881年,為安置清軍之收骨所。日本時期,因興建構築反登陸工事於是下令遷移佐倉公墓。1952年再將骨骸託運至仁里村,並由當地信眾捐地蓋一座水泥墓穴安葬,同年3月於墓前建萬善祠。
花蓮縣政府客家文化會館
花蓮縣政府客家文化會館同時也是縣府客家事務處位置所在,於2010年成立,在當年可是全臺少有設置獨立的客家局處的縣市,其一樓還設有象徵客家精神的「義民堂」。客家文化會館除了是辦公的行政單位外,也經常舉辦客家相關的藝文活動及研習培訓課程。會館旁的演藝廳,除舉辦各項多元講習活動外,還舉辦多場全縣客家朗讀、歌唱等比賽。
仁里萬善廟
1952年吉安鄉東昌村徐慶昌等人在羅慶松、廖木桂及羅文鑾等人的協助下,以牛車數輛將化仁海堤附近萬善廟骨骸託運至仁里村南埔公墓後方,並由羅文鑾善士捐地蓋一座水泥墓穴安葬,同年3月於墓前建萬善祠,並命名為「仁里萬善廟」,主祀神聖公。陳聖公於清同治年間從軍報效國家,對東台灣之開發功不可沒。
群酌小吃
吉安群酌小吃為「客家美食認證餐廳」之一,這家客家小吃由一對姑嫂從苗栗到花蓮吉安落腳,憑著一手道地客家小吃開始經營,自民國90年(2001)迄今已20個年頭。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