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8年累計集資42億元!貝殼放大再創兩支基金、拚2025年上市,還有哪些計畫?

數位時代

更新於 2022年12月08日15:13 • 發布於 2022年12月09日00:21

群眾集資顧問公司「貝殼放大」於今(8)舉辦成立8周年記者會,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林大涵表示,成立迄今已協助超過600件群眾集資專案、累積集資金額超過新台幣42億元、180萬人次參與。展望未來,貝殼放大期望能在2025年達到累計集資金額突破百億元,並走向公開發行的上市之路。

此外,在新冠狀病毒(COVID-19)期間,貝殼放大也完成了一輪約在200~300萬美元的募資,益鼎、活水,以及後續加入貝殼放大擔任創意長的蔡尚樺參與投資。

8年累計42億元集資額,從顧問往全生態系前進

「我們從打造一條(集資)產業鏈,到現在要做的是生態系。」林大涵說。2015年貝殼放大甫成立1年,僅服務了52個集資案,但是到了2022年已經完成690個案子,並累計42億元的集資金額、贊助人來自46個國家且突破180萬人次,其中有超過400位「超級贊助者」累積贊助金額超過50萬元。而貝殼放大的子品牌,於一年前成立的「WaBay挖貝群眾集資平台」累計集資金額也突破11億元。

過往貝殼放大知名的集資案件包含鮮乳坊、ARRC(前瞻火箭)、字體蘭陽明體,以及募資金額達到1.8億元的烏克蘭難民援助計畫。除此之外,林大涵並不避諱地提到一些較具爭議性的案子,包含登山家曾格爾的集資案件,也在團隊付出心力調查,提出「曾格爾Manaslu攀登質疑點論點與證據說明」,並宣布退款。

此外,同樣是貝殼放大旗下的「天使放大」,以「收益回報型投資」(Revenue-Based Financing,以投資換取分潤)概念與貝殼放大投資超過30個專案,包含曾經一度面臨停刊危機的《科學人》雜誌,也在貝殼放大與大江生醫林詠翔董事長夫妻共同投資之下成立新公司,同時預計於2023年第一季發起大規模集資計畫,展開台灣科普教育的新旅程。

從單純的群眾集資顧問開始,一路到給予資金的天使放大、平台挖貝、可以自建集資平台的貝殼集器等,在8年的時間內慢慢走向林大涵口中的生態系概念。下一步,則更要往「投創」──也就是不僅是提供資金,也深入參與其中──發展。

積極往「投創」發展,與專案發起者共好

投創的第一步就是資金。天使放大基金是重要的一環,第一支天使放大基金由貝殼放大出資6成、文策院出資4成,瞄準較文創產業的投資,經過3年累計的投資回報率約為30%。

第二支即將成立的基金,貝殼放大預計投入5~10%,並已經找到電子業、媒體業的資金投入,會瞄準「收益回報型投資」,不換取股權,而是收取投資者未來的販售分潤為主,因此主要會找媒體、SaaS、實體店面等有持續性收入的產業投資,有機會為貝殼放大帶來一定水準的營收挹注。

第三支基金則預計在2025年成立,將大部分由貝殼放大出資,找尋不限於台灣的社會創新計畫或企業,因涉及相關的牌照,有較長的前置時間。

同時,貝殼放大旗下的集資平台挖貝,也會在2023年迎來新的架構,從牌價8%的收成(視不同情況有不同的比例),轉往社會公益計畫0%、產品與內容計畫3%,以及投資分潤型的5%(上述金流成本另計)。

可以看出貝殼放大積極走向「投創」,不只是單純平台或是顧問的角色,希望可以用過去8年時間累積下來的經驗、眼光與實務能力,讓集資專案變得更好的同時,也獲得更多的收益,走向共好。在新的營收模式加入後,林大涵也表示,預計在2025年達到集資金額百億元,並邁向公開發行的上市之路。

責任編輯:錢玉紘

延伸閱讀

注資1億元行銷預算!PressPlay打造「內容艦隊」,生鮮時書、圖文不符、燒賣研究所等入列
Pinkoi從電商切入群眾募資,4個關鍵問題看懂它為什麼這麼做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