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潮流時尚

北藝中心董事長劉若瑀 :「要讓自己成為國際,而不是成為可以出國的人」

VERSE

更新於 2022年04月01日04:01 • 發布於 2022年03月29日09:56 • VERSE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外觀一隅。(圖/林軒朗攝影)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外觀一隅。(圖/林軒朗攝影)

文:張鐵志、温伯學

劉若瑀 |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1956年生,1980年代初為蘭陵劇坊創始團員,1984年獲美國紐約大學劇場藝術碩士,隔年接受波蘭劇場大師果托夫斯基為期一年的專業訓練,返國後帶起前衛小劇場風潮。台灣當代表演團體「優表演藝術劇團」(原優劇場)創辦人,1993年與黃誌群合創「優人神鼓」,將擊鼓、靜坐與武術融入創作,開創劇團新貌,帶領優人走上「道藝合一」之路。2008年獲國家文藝獎「表演藝術家」殊榮、2015年獲頒總統二等景星勳章。

在劇場界活躍將近四十載的劉若瑀,於2021接下台北表演藝術中心(以下簡稱北藝中心)董事長一職。從與「優人神鼓」在山林裡排演練功的生活轉身「入世」到熱鬧的士林,打破了許多人對劉若瑀的想像。北藝中心歷經九個寒暑的曲折,漫長而艱辛,2022年3月,終於正式開啟試營運,讓台灣多了一個全新的文化地標與重要藝術機構。

在這個特別的時刻,VERSE由社長張鐵志和劉若瑀董事長進行了一場深刻的長訪談,分享對北藝中心未來的展望,尤其是對青年世代創作者的期許,以及如何讓台灣在十年之後,可以成為世界級的表演藝術重鎮。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圖/林軒朗攝影)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圖/林軒朗攝影)

❶ 張鐵志(以下簡稱鐵):北藝中心終於要在三月中正式開始試營運了,您現在心情如何?

劉若瑀(以下簡稱劉):從剛上任(2021年5月)到現在的心情真的有些不一樣,剛開始很緊張,緊張來自於不清楚這個地方的狀況,知道的都是過去的事,經歷哪些困難,包含停工、跟市民關係的壓力等,但現在即將要開幕了,沒有像一開始那麼緊張,有種東西在心裡面是喜悅的。

北藝正式開幕應該是八月,三到四月是試營運,過程當中又加碼了一些節目在五月,等於三、四、五月都有節目。六月份優化,八月開幕後就一路到十月初,之後向北藝中心租借場地的節目也排滿了,甚至明年(2023)的節目也都已經來談了。

剛剛提到心裡有種喜悅,那是什麼呢?是表演團體。北藝中心的執行長超哥(王孟超)在籌備處期間大量培植台灣的年輕人,透過音樂劇人才培訓計畫、馬戲棚計畫、亞洲當代計畫、Camping Asia、成熟平台和無數工作坊,慢慢培養出一批年輕人和北藝中心建立緊密的關係。

這些人跟北藝中心是有連結的,到正式開幕的時候,好像他們終於也有了一個家。一直到現在,北藝中心還是有一大堆像這樣的前奏在運行。這些活動不像是大型藝術節,立刻就需要大量觀眾消費,但每一場座談不管來是30、50或200人,都能在各自的規模中完售。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圖/林軒朗攝影)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圖/林軒朗攝影)

這些都是時間累積出來的,所以等到開幕的時候,北藝中心不是空的,後面有一拖拉庫的人和故事,所有的事情都是人最重要,沒有人啥事都不要做。這些人到開幕期間,一定會產出節目,也會需要更大的製作經費,同時可以看到很多年輕人的作品不是突然間出現的,他們是有計畫地一步步走來,有些新的形式也是在這期間培養的。

現在開幕季的節目已經規劃好了,後面的計畫會由年輕朋友、中生代藝術家和表演團體來發想。很快就發現事情做不完,但這正是我們最想要的,讓大家對這個新出來的空間有想像、在這個地方看見自己的未來。

就像剛剛說的,這些人已經跟我們走了一段時間,他們會感受到北藝中心的出現可以讓他們的未來不一樣,這件事情很令人興奮。我們也很希望,北藝中心可以幫助所有在台灣、想要創作的表演團體們,在這裡暢通無阻地發揮創造力。

❷ 鐵:可否介紹,相對於台灣既有的藝文場館,北藝中心的定位為何?

劉:我們很早就表明,北藝中心沒有要花大錢引進國外的演出,首先是這裡沒有那麼多資源,再者台灣的觀眾若想看這類節目,還有兩廳院可以選擇,兩個場館之間還是要做出區別。

我在想的是,能不能讓台灣在十年之後,成為世界級的表演藝術重鎮。舉例來說,所有世界級的團體要巡演時,會選擇去新加坡的濱海藝術節、上海藝術節等,他們會把這些地點視作必須巡迴的一站。當有一天人們覺得必須來台灣,到北藝中心觀賞在地的節目,台灣就真正躍上世界的舞台了。

❸ 鐵:所以北藝中心的節目安排比例,絕大部分會是本地的?

劉:當然還是會有國外的團體,像前面提到的「亞洲當代計畫」在起頭的工作坊期間,參與成員是台灣人與外國人各半,讓台灣的年輕藝術家,有機會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輕人一起工作,並在最後共同完成呈現式的發表創作。

我覺得透過工作坊培訓人才的機制真的太好了,以往台灣的藝術家想出國進修,若不是在當地讀書、紮根,真的只能走馬看花,亞洲當代計畫讓台灣的年輕人不用出國,也能結交年齡相仿的外國同儕,以朋友關係彼此碰撞、交流想法,使眼光和思維變得不一樣。

亞洲當代計畫的成員來自香港、菲律賓、越南、泰國、澳洲等地,亞洲人之間仍存在一定的文化差異,但同時也有共通的東方思維。 跨國合作讓藝術家能認知國際水準與自己創作的距離,而不只是仰望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

就用默島的舞者們當太陽廳首圖吧! #二樓大廳 #太陽廳…

Posted by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Taipei Performing Arts Center on  Wednesday, March 16, 2022

Camping Asia是北藝中心和法國國家舞蹈中心共同策劃的培訓營,採台灣、法國輪流主辦的形式,我們一直希望能挑選台灣「有技術的年輕人」去參與,今年即將前往法國的,分別是舞蹈家田孝慈和京劇演員許柏昂。京劇出身的許柏昂,一直在嘗試突破傳統,而當他遇到瓶頸、困在原本的思維中打轉時,就會要出去撞擊一下,北藝中心就是在過程中扮演協助的角色。要真正成為國際的表演者,只靠自己磨練認知與技巧,是很困難的,必須要打開眼界和思維的狀態。

當然不是為了出門而出門。我們會認可某些國際團體,不是因為他們來自國外,而是他們確實在某些時期超前了時代,並帶給我們很大的震撼和感動。要讓自己成為國際,而不是成為可以出國的人,讓世界重視你。我覺得北藝中心在培育的角度上,要從這裡出發。

❹ 鐵:培養年輕的藝術家、讓世界重視,是北藝最大的目標?

劉:我真的只想做這件事。超哥這幾年帶著節目部的同仁們做的這些事,已經為北藝中心奠基,不只是創作者,還有整個團隊帶動的漩渦,我覺得北藝中心會是一個年輕人的天地。開幕之後,年輕藝術家們就有平台可以發表、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

我們透過各式各樣的工作坊、培訓機制,讓創作者不必立刻呈現作品,而是可以有階段性的發表,避免上台面對觀眾後一下子失去信心,不如先端出半成品,虛心接受各方回饋,再慢慢培養作品的成熟度,這是很溫馨的方法。

北藝中心有很多個排練場,未來都有機會開放進行工作坊。我們已經有球劇場、藍盒子和超級大劇院三個空間,後來發現其實有第四個劇場,就在球劇場的後舞台,它的條件已經可以獨立成一個實驗劇場,有200個席次的規模,我們叫它「沈浸式劇場」,現在已經準備好燈光器材,要讓它成為專業的黑盒子。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