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才智的象徵不是知識,而是想像力。」- 愛因斯坦
ldquoThe true sign of intelligence is not knowledge but imagination.rdquo - Albert Einstein
藝術家自畫像,年份不詳。圖/取自WIKIMEDIACOMMONS
阿爾欽博托,〈圖書館管理員〉(The Librarian),油彩畫布,1566。圖/取自WIKIMEDIACOMMONS
朱塞佩・阿爾欽博托(Giuseppe Arcimboldo, 1526 - 1593),出生於義大利米蘭,很可能是回首文藝復興晚期,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矯飾主義/風格主義(Manierismus)畫家。或許因為他的名字比較長,拼音上也不是很好唸,因此就畫家名字的知名度上還不算很高,但相信看過他畫作的人,應該沒有人會忘記那些乍看之下讓人覺得驚異萬分,卻又「很不蘇胡」的傑作。
就現今歷史考證來看,我們對阿爾欽博托早期的生活所知甚少。只知道他父親Biagio Arcimboldo是一位米蘭的畫家,他21歲時開始在當地大教堂擔任彩色玻璃和壁畫的設計師,也和他父親都參與了米蘭大教堂(Duomo di Milano)的設計。1562年他接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一世的委託,至奧地利維也納成為宮廷畫家,1564年又到布拉格成為馬克西米連二世和他的兒子魯道夫二世的宮廷畫家。1563至1573年間,阿爾欽博托完成了以《四季》(Four Seasons)和《四個要素》(Four Elements)八件最為人所知,流芳百世的傑作。除了作為一位畫家外,他也曾在布拉格法院擔任工程師、服裝設計師和音樂家,但可惜這些其他領域的作品,只有少部分被保留下來。他退休後回到米蘭,被當時人們讚譽為偉大的肖像畫家,直到逝世。
米蘭大教堂外觀。Photo by Giacomo Brogi (1822-1881)。圖/取自WIKIMEDIACOMMONS
阿爾欽博托,〈春〉,油彩畫布,1563。圖/取自WIKIMEDIACOMMONS
阿爾欽博托,〈夏〉,油彩畫布,1573。圖/取自WIKIMEDIACOMMONS
阿爾欽博托,〈火〉(Fire),油彩畫布,1566。圖/取自WIKIMEDIACOMMONS
作品特色與風格
阿爾欽博托最令世人所熟知的是他以鮮花、水果、蔬菜、動物、魚類、昆蟲,以及其他無機物,如書籍等,組合成令人驚奇的,被統稱為「隱藏的臉孔」(hidden faces)的肖像或靜物畫。傳統上對於古代畫家來說,水果蔬菜書本等這些看似平凡無奇的東西,一直以來都僅是靜物畫中被描繪的對象。但阿爾欽博托運用他超乎常人豐富的想像力,以及接近極限寫實繪畫的能力,在沒有人嘗試過的古典繪畫領域中,開啟了一個前所未有、令人瞠目結舌的嶄新思考和風格。
就「隱藏畫」的準備上來說,藝術家首先得要準確擷取受繪對象,特別在肖像作品中,人物臉部的特點,做出初步對應上的佈局。無論是鮮花或蔬果,想要一一無違和置入畫作中,還得要考慮個別物件的方向、形狀、色彩、明暗等等,而且所有物件的組合牽一髮而動全身,極端繁瑣且複雜,美感或邏輯不足的人還真的沒法處理。即使在不大的畫布上要準確鋪陳出一件像樣的作品初稿,其費工傷神,還有藝術家本身繪畫的技巧和想像力,皆絕非凡人可及。
以阿爾欽博托為皇帝魯道夫二世 (Kaiser Rudolf II)為本所繪的這件肖像〈Vertumnus〉為例,畫家用一系列繁茂精緻的鮮花,以及來自四季的鮮蔬和花園水果,結合繪成具有魯道夫二世特徵的肖像。畫中所呈現出的花卉蔬果的各別特徵都被完整細緻地保留下來,同時在構圖的運用上,大大強化一般正常描繪肖像畫中難以突顯人物的個別臉部特徵,以及具有象徵豐饒意義來自四季的花卉和水果。畫面中描繪到圖像組合的包含:葫蘆、西洋梨、蘋果、櫻桃、葡萄、小麥、豆莢、玉米、洋蔥、捲心菜、栗子、無花果、石榴、南瓜和橄欖等。
阿爾欽博托,〈魯道夫二世肖像〉(Portrait of Emperor Rudolf II),油彩畫布,1591。圖/取自WIKIMEDIACOMMONS
Hans von Aachen,〈魯道夫二世肖像〉(Vertumnus),(可能為)油彩畫布,約1606-1608。圖/取自WIKIMEDIACOMMONS
有評論解釋,這些作品本身反映出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的創作,不但取材自然界,且在作品的再組合後達到高度完美和諧的畫面。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僅僅從這些對於「大人物們」的肖像中,感受得到那個時代,從上到下對於人類自由奔放想像力上的鼓勵。這件作品同時也記錄下文藝復興時期當時的思想,對謎語、謎題和奇異的迷戀。用這樣反傳統、詭異又荒唐的突發其想,來描繪一位極權的統治者,或許在同時代其他任何一個國家中,可能都會遭遇到類似滿門抄斬的厄運。從而,我們更可以體會到在當時的潮流下,皇帝們對於藝術的喜愛與幽默感,以及皇權對於藝術發展可能性上寬容的態度。
阿爾欽博托對於作品的佈局可以說是用盡巧思,在他的職業生涯後期,Arcimboldo更近一步嘗試了視覺幻象,創作出看起來像是正常的靜物畫作品,但是當畫面倒置時,圖像反而顯示出由水果、蔬菜等組成的肖像。例如〈水果籃與可逆轉的頭部〉(1590年),以及〈有蔬果的肖像〉(Potrait with Vegetables),都是很好的例子。
阿爾欽博托,〈水果籃與可逆轉的頭部〉(Reversible head with Basket of Fruits),油彩畫布,1590。圖/取自WIKIMEDIACOMMONS
阿爾欽博托,〈有蔬果的肖像〉(Portrait with Vegetables),油彩畫布,年份不詳。圖/取自WIKIMEDIACOMMONS
對後世的影響
阿爾欽博托在去世後,他的名字很快就被遺忘了,許多作品也都佚失了。 1618至1648年主戰場在歐洲的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39 War)期間,瑞典軍隊侵入布拉格,將魯道夫二世的收藏劫掠走,所以現在阿爾欽博托的作品主要收藏在義大利、瑞典和維也納的博物館中,羅浮宮和美國的博物館中也有他的作品收藏。在之後的17和18世紀的文獻中,他在藝術史中可以說是完全消失。直到1885年,藝術評論家K. Kasati出版了一本關於他的專書《Giuseppe Arcimboldi, Milan Artist》,其中主要關注的是阿爾欽博托作為肖像畫家的角色。儘管阿爾欽博托的傳統作品並不引人注目(事實上也真的沒什麼特別),但他後來所獨創的這種許多人看了很容易產生「密集恐懼症」的蔬果堆疊肖像畫,在1920年代後則成為如在薩爾瓦多middot達利(Salvador Daliacute)、雷內middot馬格利特(Reneacute Magritte)等超現實主義重要的啟發來源以及創作養分。1987年在威尼斯Palazzo Grassi舉辦過一次《阿爾欽博托效應:16至20世紀臉龐的轉變》(rdquoThe Arcimboldo Effect: Transformations of the face from the 16th to the 20th Centuryrdquo )的展覽,展出了一些受到他影響的畫家作品,其中別包括許多「雙重意義」(double meaning, 即前述所謂的「隱藏畫」)的繪畫作品。阿爾欽博托最近的一次的大展,是在2017年6月至9月間,於日本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所舉行。
儘管古怪,很多時候也令觀者難堪或不舒適,但阿爾欽博托的繪畫,無論在藝術史或對於大眾文化,都產生了無比巨大的影響力。最後,我們可得好好想一想,在藝術家去世的420多年後,我們身處的社會,和他的那個時代相較,對於創作者想像力實質上的支持,是否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有所增長呢?
阿爾欽博托早期的傳統樣式作品,〈神聖羅馬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和他的妻子帶著他們的孩子〉(Holy Roman Emperor Maximilian II. of Austria and his wife Infanta Maria of Spain with their children),油彩畫布,1563年版本。圖/取自WIKIMEDIACOMMONS
阿爾欽博托,〈水〉(The Water),油彩木板,1566。圖/取自WIKIMEDIACOMMONS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