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王有邦影像展《原韌古韻》三十年記錄下的魯凱族強韌生命力

非池中藝術網

更新於 2021年03月18日01:28 • 發布於 2021年03月16日16:00 • 林侑澂

「如果不記下來,很快就沒有了。」

攝影藝術家王有邦(1952-)在過去三十餘年的時間裡,將魯凱族好茶部落(Kucapungane)的故事完整詳實地記錄下來。透過攝影和文字紀錄,獨立完成了一份田野民族誌,成就相當讓人驚艷。2021年白色記憶藝術空間邀請到了王有邦合作策辦《原韌古韻》影像個展,將屬於台灣原住民族的部落故事做了再現真實的梳理。

《原韌古韻》展覽實紀。圖/白色記憶藝術空間提供

1975年台塑企業南亞塑膠公司、三班制基層工作出身的王有邦,從1984年爬台灣高山,開始學習攝影,拍過高山攝影,寫實攝影,創作攝影。1991年一次到舊好茶,透過魯凱史官奧威尼的解說,開始魯凱族的文化與歷史作為主要關注的題材。在長期的文史記錄中,王有邦在七年多的時間內,也從2009年06月至2016年12月(第26期一第71期),投稿高雄市立美術館,《藝術認證》雙月刊「南島紀事一影像話魯凱」專欄中的圖與文。

2016年11月開始,高雄市立美術館,將《藝術認證》「南島紀事一影像話魯凱」,重新編輯與出版。《Sabau!好茶一王有邦影像話魯凱》,是高雄市立美術館與雄獅圖書有限公司,合作出版。高美館也典藏王有邦的好茶紀實攝影,作品更曾參與高美館與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合作的《TATTOO刺青-身之印》特展,展示屬於魯凱族的女性刺青文化。多年來從一位攝影藝術家、文史工作者的角度,透過樸質真摯的風格訴說著魯凱族、好茶部落的點點滴滴。

註:「Sabau」為魯凱族問候語,有「你好、辛苦了、謝謝」等意思。

王有邦,《頭目樂歌安(手背上有代表頭目之人形紋)》,魯凱族新好茶部落、屏東台灣,1992年5月,攝影:黑白紙基相紙,30cmx47cm,藝術家自藏。圖/白色記憶藝術空間提供(曾於高美館,刺青-身之印特展展出)

大自然的神韻、自然與人文連結一直很吸引著王有邦。而好茶部落中所蘊藏的生命力量,更是王有邦心中無法忘卻的感動。1990年,非科班出身的王有邦,為了將見聞更成熟地呈現在影像中,也購書自學美學論述。如康丁斯基的《點.線.面》、《藝術的精神性》等等,都對於王有邦的觀察力、想像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王有邦,《91歲老人碧雅紐穿載魯凱盛裝與頭飾參加霧台婚禮》,魯凱族新好茶部落、屏東台灣,1993年4月,攝影:黑白紙基相紙,39cmx50cm,藝術家自藏。圖/白色記憶藝術空間提供

1991年5月,王有邦偶然地跟著朋友進入了舊好茶部落。在原始古老的山間部落感受日出、遠眺北大武山、走進森林的經驗。這一切對於在平地成長的漢人而言,既是一份美麗、也是一份震撼。王有邦也慢慢地瞭解到,魯凱族舊好茶部落六百年以上的歷史,是台灣文化中重要的瑰寶。若是不將它們記錄、留存下來,這些文化很快就會在現代化的發展中消失。而這樣的一個單純的念頭,就成為了支持王有邦持續投身部落的動力來源。

王有邦,《老獵人巴峨樂之頭戴百合花的風采》,魯凱族新好茶部落、屏東台灣,1999年10月,攝影:藝術微噴,45cmx59cm,藝術家自藏。圖/白色記憶藝術空間提供

註:魯凱族的發展可追溯到至少700年前、位於台東縣太麻里和知本地區之間的「古好茶部落」。而在大約600年前,族人分支(西魯凱族)遷徙到了屏東縣霧台鄉西南 / 南隘寮溪北側的懸崖區域(海拔約950-1050公尺),建立了「舊好茶部落」。1978年台灣省政府以安全評估為由,將部落遷至南隘寮溪、好茶溪交會處,成為了「新好茶部落」。但該地並不適合居住,在經歷了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全部落遭洪水及土石流滅村。族人再度遷徙到瑪家鄉禮納里,重新建立了「新新好茶部落」。儘管幾經波折、遷徙,魯凱族人們依舊稱自己的家園為「好茶Kucapungane」。

王有邦,《部落耆老巴魯咕魯古》,魯凱族新好茶部落、屏東台灣,1992年8月,攝影:黑白紙基相紙,59cmx45cm,藝術家自藏。圖/白色記憶藝術空間提供@P

王有邦,《91歲老人碧雅紐刺繡》,魯凱族新好茶部落、屏東台灣,1993年5月,攝影:黑白紙基相紙,40cmx49cm,藝術家自藏。圖/白色記憶藝術空間提供

魯凱族史官-奧崴尼‧卡勒盛Auvini Kadresengan,是王有邦這三十年來一起 四處探訪的引領者,是魯凱傳統文化啟蒙的父親。在Auvini的幫助下,王有邦貼近了魯凱族農耕、狩獵、紡織、刺繡、刺青、石板建築等等的文化。用功的王有邦,也研讀了台灣大學人類學學者在早期發表的田野誌。由學術研究的內容出發,架構了對於魯凱文史的基礎瞭解。

一趟趟風雨無阻地探訪,王有邦將魯凱族世代流傳的口述歷史一字一句地記錄了下來。或許並不見得是百分之百,但多年的累積,疊起來的筆記本也已經和王有邦的身高一樣高了。與生俱來的使命感,推動著王有邦默默拍攝、書寫下了鉅細靡遺的內容。這也在好茶部落中,留下了「沒有人未曾被王有邦拍攝過」的說法。

王有邦,《102歲人瑞麗雅絲天天到田裡工作》,魯凱族新好茶部落、屏東台灣,1992年8月,攝影:黑白紙基相紙,45cmx59cm,藝術家自藏。圖/白色記憶藝術空間提供

本次展出的魯凱老人影像作品大多數是1991-1993年期間拍攝的。多年相處的記憶裡,好茶部落中許多的長輩們所傳承的生活方式與態度,都是最讓人覺得寶貴的。例如在王有邦替人瑞麗雅絲拍照時,已經102歲。但是過百高齡的她,依舊每日揹著肩背帶與午餐,到田裡的工作。在日常農作時,展現出了專屬務農者的力量。甚至許多需要力氣的工作,人瑞麗雅絲也數十年如一日地親力親為。在這樣一位長者的身上,讓人感受到的是魯凱族強大的自信與生命韌性。而這樣的生命狀態似乎是一種蘊含了智慧的身心平衡,也提供了現代、遠離大自然的人們很值得深思的對照。

《原韌古韻》展覽實紀。圖/白色記憶藝術空間提供

《原韌古韻》展覽實紀。圖/白色記憶藝術空間提供

另一位魯凱族人瑞勒格樂歌,到110歲離世前始終都保持著驚人的記憶力與勞動力。對於部落中每個家族的故事都如數家珍。硬朗的視力和雙手,一直到105歲的晚年,身體很敏銳,雙手不停的織布。即使每日只能完成幾公分的進度,但是對於勒格樂歌而言「我這一塊織布,是留給子孫永遠永遠做紀念的」。懷抱著一位祖母對於兒孫的疼愛,一絲一縷間留下了真切的情感傳承。而總是會去探望的王有邦,也獲贈人瑞樂格勒歌親手編織的一個肩背袋。對於魯凱文化而言,這樣禮物如同視彼此為親人的證明。也是王有邦長期為部落付出,所得到的認同。

王有邦,《106歲人瑞勒格樂歌的童真笑容》,魯凱族新好茶部落、屏東台灣,1994年11月,攝影:黑白紙基相紙,40cmx49cm,藝術家自藏。圖/白色記憶藝術空間提供

讓王有邦相當印象深刻的是,每一次的拜訪人瑞勒格樂歌,都會送一個小禮物或檳榔,人瑞勒格樂歌會握著王有邦的手,露出嬰兒童貞的笑容。用五種語言(魯凱族語、台語、中文、日文、英文)謝謝。或許對一位人瑞來說「有人願意拜訪、聽自己說話」是一件值得道謝的事情。但事實上,應該要道謝的,應該是每一位經由記錄,有機會認識魯凱族的後人們。

王有邦,《105歲人瑞勒格樂歌在織布》,魯凱族新好茶部落、屏東台灣,1992年12月,攝影:黑白紙基相紙,40cmx49cm,藝術家自藏。圖/白色記憶藝術空間提供@P

王有邦,《90歲老人碧雅紐的魯凱傳統坐姿》,魯凱族新好茶部落、屏東台灣,1992年6月,攝影:黑白紙基相紙,45cmx59cm,藝術家自藏。圖/白色記憶藝術空間提供(曾於高美館,刺青-身之印特展展出)

從陌生到熟悉,好茶部落族人都知道王有邦在進行文史建檔的工作。在一次提出要為90歲人瑞碧雅紐拍照時, 她緩緩地從屋簷前走進了家屋,在客廳入口的中央、呈現出魯凱族傳統的傳統坐姿(以前魯凱的傳統社會規範很嚴格與保守,女性坐下的時候,不能露出腿部)。讓別人看到在碧雅紐的神情、姿態被快門捕捉的瞬間,王有邦知道自己為魯凱族人強韌的生命力留下了有力的見證。

王有邦,《91歲老人碧雅紐編織萬能繩》,魯凱族新好茶部落、屏東台灣,1993年10月,攝影:黑白紙基相紙,40cmx50cm,藝術家自藏。圖/白色記憶藝術空間提供

王有邦的回憶中,碧雅紐的生命感非常強烈。就像穿越時空、歷史。從更古老部落出現的的老人ㄧ樣。每次的拍攝,碧雅紐都會展現竹編、刺繡、織布--等等的手工藝,而王有邦則是盡可能地不去打擾她工作。事後回想,在王有邦的拍攝對象中,碧雅紐生命史的影像可以說是敘述性最豐富的一位。如同默默地想要留下某種證明般,提供了王有邦許多的故事。從她的身上感受到的,彷彿不是一位獨居的長者,而是數百年魯凱文明的縮影。

王有邦,《90歲老人碧雅紐編織竹編》,魯凱族新好茶部落、屏東台灣,1992年11月,攝影:黑白紙基相紙,50cmx39cm,藝術家自藏。圖/白色記憶藝術空間提供

初入新好茶的時候,王有邦就很關注部落中,有二個百歲人瑞與超過九十歲以上的老人有十五位。並且從Auvini的幫助和台灣大學人類學田野誌的架構出發,拍攝初期就確定了紀錄「新好茶九個老人生命史的影像紀錄與文字紀錄」的計畫框架。接著也拍攝了「地理環境的變遷」、「回到舊好茶」、「 部落的遷移」等等的主題,做長期的影像紀錄與文字記錄。

王有邦,《Lhebetheb與十字架》,魯凱族新好茶部落、屏東台灣,1992年10月,攝影:黑白紙基相紙,40cmx49cm,藝術家自藏。圖/白色記憶藝術空間提供

王有邦認為,文史工作者是需要「超越的行動力」和「堅定的意志力」與「生命感情的投入 」。最初投身部落攝影的王有邦,使用的是沉重的Nikon機械相機、黑白底片。配合著三班制的工作輪班,王有邦獨自騎著金勇125機車,從高雄仁武到新好茶部落,每趟騎機車要二個小時。跨越60公里到新好茶部落中拍攝。王有邦在新好茶拍攝的影像作品,有著大量已經被天災掩埋。2009年08月09日,莫拉克颱風超大 豪雨,新好茶部落全村被土石流掩埋、再不復見的文史脈絡。儘管過程相當辛苦,但充滿熱忱的王有邦總是盡可能地進入部落、努力為漸漸弱勢的文化爭取更多的時間。期望自己的工作,能夠為後人留下多一點的見證。

《原韌古韻》展覽實紀。圖/白色記憶藝術空間提供

留下影像、留下歷史、留下生命源頭的軌跡。走進《原韌古韻》的展場之中,不僅僅像是踏入時光與歷史的隧道,更像是回到生命的原鄉,再次體驗了樸質深刻的的精神軌跡。相信無論是何種生命背景的觀眾,都能夠在一件一件的作品之中,感受到文化與歷史的重量、藝術家的執著以及源於靈魂深處的共鳴。

《原韌古韻》展覽主視覺。圖/白色記憶藝術空間提供

WHITE MEMORY ART SPACE 白色記憶藝術空間

【原韌古韻Tenacious Origins, Ancient Rhymes】王有邦影像展

展期:2021.03.07-2021.03.28

收費:觀展門票 $50

時間:週三至週日 3:00pm-8:00pm

地點:白色記憶藝術空間 (高雄市三民區遼寧一街358號1樓)

加入【非池中藝術網】LINE@,藝文展覽訊息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