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我是女人,我在啟蒙時代畫畫。」 用肖像畫征服歐洲的先行者 Vigée Le Brun 

非池中藝術網

更新於 2020年05月12日10:54 • 發布於 2020年05月11日16:00 • 林侑澂

Elisabeth Louise Vigeacutee Le Brun,《戴草帽的自畫像》,畫布油畫,75.5 x 97.8cm,1782,藏於英國國家畫廊。圖/取自wikipedia

18世紀的法國,在貴族的荒誕、中產階級的崛起和天賦人權的思潮之下,開始了引領全球民主化的法國大革命。藝術家伊莉莎白bull路易斯bull維珍bull勒布倫 Elisabeth Louise Vigeacutee Le Brun(1755-1842)在如此背景下,以繪畫創作反映著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的時代精神。她曾經是瑪麗皇后的摯友,也曾帶著女兒在歐洲流亡十年,最終成為了被藝術史推崇的女性畫家。從她800餘幅的作品中(約660幅肖像畫及200幅風景畫),可以看見藝術家溫婉細緻的繪畫風格,以及堅毅不退縮的個人主體價值。

Vigeacutee Le Brun在她的回憶錄中提到,她從小就被繪畫這件事情吸引。在自己或是同學的筆記本上都畫滿了小肖像以及構圖。作為畫家的父親LouisVigeacutee(1715-1767)也相當鼓勵她的發展,允許她可以自由使用家中的工作室及畫材。從幼年在修道院(寄宿學校)求學階段開始,就指導她的繪畫啟蒙。而母親身為美髮師(也製作假髮)的工作,也讓Vigeacutee Le Brun家庭長期維持著貴族社交圈的人脈。這樣的環境讓Vigeacutee Le Brun便直接接觸藝術界與時尚界,養成了她對於美感的品味。

Elisabeth Louise Vigeacutee Le Brun,《藝術家與 兩名學生的自畫像》,畫布油畫,210.8 x 151.1 cm,1785,藏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圖/取自wikipedia

Vigeacutee Le Brun的父親在她12歲的時候去逝,母親與一位珠寶商人再婚。但這時日漸劣化的經濟條件,成為了Vigeacutee Le Brun少年時一段艱難的記憶。不過生活的困頓並未能停止她的藝術探尋,她接受了藝術家Claude Joseph Vernet(1714-1789)的指導,很快地就在藝術市場嶄露頭角。受到父親的影響,Vigeacutee Le Brun在藝術和自我品牌的塑造上都非常有天賦。15歲時已經靠著肖像委託,挹注著家庭的經濟。她透過向大師請益並和同儕間的交流(當時只有極少數的女性可以進入正規的藝術學院),一步步地在藝壇建立了人脈。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並且開始承接各式的貴族委託。

當Vigeacutee Le Brun年僅17歲時,就以承接肖像委託成為了一名職業畫家。憑藉才華與努力,她此時的收入已經可以支持弟弟Louis Jean Baptiste Eacutetienne Vigeacutee(1758-1820)的教育(而後Eacutetienne成為了一位詩人及編劇家)。但在她19歲時,被巴黎政府以未加入工會為由,關閉了她的工作室,並沒收了他的畫具。這對年輕的Vigeacutee Le Brun無疑是嚴重的打擊,但也間接地激勵她加入了著名的聖盧克藝術學院 Academy of Saint Luc(父親曾是該公會的成員)。Vigeacutee Le Brun也成為該公會當時極少數的女性成員。

Elisabeth Louise Vigeacutee Le Brun,《穿著連身裙的瑪麗.安托瓦內特王后》,畫布油畫,89.8 times 72 cm,1783,藏於美國國家畫廊。圖/取自wikipedia

在Vigeacutee Le Brun 21歲時,與當時頗具聲望的畫商Jean-Baptiste Le Brun(1748-1813)結婚。這場由母親主導的婚姻,為Vigeacutee Le Brun帶來了更多的工作與學習的機會。Vigeacutee Le Brun也進入了巴黎頂層的社交圈,在女性藝術家少見的環境中,她成為了眾所注目的知名人物。Vigeacutee Le Brun婚後不久,生下了心愛的女兒珍妮Jeanne Julie Louise Le Brun。被暱稱為Brunette(白皙的黑髮女孩)的女兒,成為了她生命中的重要寄託,與女兒的互動也經常成為繪畫的題材。但是丈夫好賭成性時常成為爭端,讓兩人的婚姻很快就協議分居。

註:藝術家的法文全名Elisabeth Louise Vigeacutee Le Brun中,Vigeacutee為家族姓氏,Le Brun為丈夫姓氏。藝術史及各大博物館大多以Vigeacutee Le Brun稱呼。@P隨著Vigeacutee Le Brun的成就受肯定,她在23歲時就受託為法王路易十六的皇后瑪麗bull安托瓦內特 Marie Antoinette作畫。在描繪出皇后的優美身段與華麗服飾後大受好評,也自此被引薦給了歐洲各個皇室,並且與皇后成為了非常親近的好友。透過皇室的背書,Vigeacutee Le Brun在1783年獲准列名於法國皇家繪畫雕塑學院 French Royal Academy of Painting and Sculpture(一年四個的女性名額)。

Elisabeth Louise Vigeacutee Le Brun,《瑪麗.安托瓦內特王后與玫瑰》,畫布油畫,130 x 87 cm,1783,藏於法國凡爾賽宮博物館。圖/取自wikipedia

Vigeacutee Le Brun的畫筆下曾經用了許多不同的方式描繪皇后,兩人的情誼眾所周知,Vigeacutee Le Brun在回憶錄中寫下:「她(皇后)給予我的善良,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憶之一。」與皇后的相處,甚至是兩人合唱的場景,一直是Vigeacutee Le Brun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甚至在後世描繪法國宮廷的畫作中,還再現了皇后替懷孕的Vigeacutee Le Brun撿拾畫筆的場景。(兩人年紀相仿,且都曾經經歷子女夭折。這或許也是兩人相互理解的原因之一)

註:瑪莉皇后以任性出名,是與路易十六一同被送上斷頭台的法國最後一位皇后。

Elisabeth Louise Vigeacutee Le Brun,《瑪麗.安托瓦內特王后和她的孩子》,畫布油畫,271 x 195 cm,1787,藏於法國凡爾賽宮博物館。圖/取自wikipedia

Vigeacutee Le Brun在擔任宮廷畫家期間獲得了很好的發揮機會。在1784-89這幾年裡,每年約為法國皇室描繪了50幅肖像畫。也在自家舉辦了多次的沙龍畫展,成為巴黎藝壇的影響力的人物。但隨著歐洲政治的情勢的轉變,啟蒙運動興起、法國大革命爆發。法國社會分裂為極權制和民主制兩派,最終民主派以自由、民主、博愛的主張創立了新體制的法國。

與皇后有著深厚情誼的Vigeacutee Le Brun,自然而然成為了新體制討伐的對象。她逃離法國(1789年,34歲),與女兒開始了12年的流亡生活。流亡到義大利後,Vigeacutee Le Brun重新開辦了工作室,溫暖而嚴謹的畫風讓她重返歐洲藝壇。也成為了義大利那不勒斯皇后(法國瑪麗皇后的姐姐)的座上賓。重新以肖像畫的委託養活自己與女兒。在結識了奧地利大使後,應邀前往維也納,為奧地利與波蘭的貴族們作畫。

Elisabeth Louise Vigeacutee Le Brun,《侯爵夫人們的肖像》,畫布油畫,100 x 81cm,1790,藏於義大利烏菲茲美術館。圖/取自wikipedia

輾轉前往了俄羅斯後,Vigeacutee Le Brun受到了皇室的青睞與肯定,讓她的肖像畫事業再上層樓。她畫下了當時全歐洲各國的名媛,筆下的髮型、配件、服裝甚至成為了歐洲時尚發展的重要史料。善於女性肖像的她一畫難求,被聖彼得堡藝壇稱之為「炙手可熱的鏡子」。成功達到了離開巴黎皇宮後的第二段創作高峰。

Vigeacutee Le Brun在俄羅斯期間(共約6年),法國的局勢趨於穩定。她也開始與巴黎的舊友重新取得聯絡。並且在藝術公會的幫助下回到了巴黎(1801年,46歲)繼續作畫,晚年則是在巴黎撰寫回憶錄並終老。@P

Elisabeth Louise Vigeacutee Le Brun,《布隆尼亞爾小姐》,畫布油畫,65.1 x 53.3 cm,1788,藏於英國國家畫廊。圖/取自wikipedia

Vigeacutee Le Brun生在洛可可藝術(Rococo)風行的時空背景,但她更多是走向了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的風格。即使長期處於貴族的社交圈,所描繪人物經常有著華貴的外表。但她並未跟著潮流追隨過於浮誇、矯揉的時尚畫風。甚至被王公貴族要求「更夢幻」的時候,也是採取了保留的態度。一直以來Vigeacutee Le Brun最為專注的,永遠是描繪對象的神韻特徵。在人物的外在造型、內在性格及整體的空間氛圍等各方面,Vigeacutee Le Brun都試圖以更接近本質、至少更忠於畫家感受的方式作畫。

Elisabeth Louise Vigeacutee Le Brun,《照鏡子》,畫布油畫,73 x 59.4 cm,1787,藏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圖/取自wikipedia

若說當時洛可可風格的奢糜氣息,正隨著歐洲貴族體制一步步落幕。而講求回歸古希臘、古羅馬的新古典主義,正隨著推崇理性的啟蒙運動興起。Vigeacutee Le Brun對於自然的追求,幾乎是在不經意間成為了時代過渡的註解。

Elisabeth Louise Vigeacutee Le Brun,《藝術家和女兒的肖像》,畫布油畫,105 x 84 cm,1786,藏於法國羅浮宮博物館。圖/取自wikipedia

雖然Vigeacutee Le Brun的作品,依舊有許多洛可可藝術將對象物「完美化」的痕跡。但多數作品依然能夠感受到細緻、樸質的語彙,並有著清新超脫的古典韻味。她擅長觀察、感受並捕捉模特兒最動人的一瞬間。尤其是在描繪與女兒的互動時,Vigeacutee Le Brun將幼童天真可愛、母親溫柔婉約的特質都做出了溢於言表的詮釋。此類自畫像題材的作品,往往在背景中不加過多陪襯、而是善用基礎構圖及光線的鋪陳,凸顯出人物在視覺上的聚焦效果。

自文藝復興以降,繪畫或雕塑中的人物(女性則多為神話女神或聖母)視線與觀眾交會的本來就不多。而這些角色也往往遵循著「不具有現實辨識性」的慣例,並不特意顯示模特兒身分。但Vigeacutee Le Brun所處的啟蒙時期,除了人本精神外,更加關注於每一位模特兒的特殊性。但若是觀察Vigeacutee Le Brun的肖像畫辨識度鮮明的特質,經常讓觀者能夠感受到藝術家透過人物眼神,與社會對話的企圖心。

Elisabeth Louise Vigeacutee Le Brun,《自畫像》,畫布油畫,64.8 x 54 cm,1781,藏於美國金柏莉美術館。圖/取自wikipedia

Elisabeth Louise Vigeacutee Le Brun,《自畫像》,畫布油畫,100 x 81 cm,1790,藏於義大利烏菲茲美術館。圖/取自wikipedia

即使Vigeacutee Le Brun並未直接參與啟蒙運動,甚至因為革命戰爭而流亡。但她的行事作風,也強烈地受到大時代思潮的影響。作為一位啟蒙時代的女性,Vigeacutee Le Brun許多的堅持在當時是不容易的。離婚後的她,很快意識到自己並不需要伴侶。流亡時也未曾主動向弟弟尋求資助,而是靠著繪畫來維持自己和女兒的生活。甚至在經濟困頓時,也堅持要為女兒聘請好的家庭教師,不因生活的波折而有所妥協。

Vigeacutee Le Brun對於描繪所謂的偉人、英雄興趣不大,她的作品中有5/6是女性主題。更是多次將自身的精神與容貌,相當直率地呈現在觀者面前。她在不同的肖像畫中,總是讓模特兒的眼神直視著觀眾,並不特別激烈、或是藉由符號來敘事。更像是告訴觀者「這就是我的樣子」。而在自畫像的表現上,Vigeacutee Le Brun更是勇於發展屬於自己的畫風,在神情與姿態上均呈現出了充足的自主與自信。雖然所處的時代依舊稱不上完全開放,但是Vigeacutee Le Brun不卑不亢的態度,體現了啟蒙時代對於個人意志的堅持。法國羅浮宮、英國國家畫廊、義大利烏菲茲美術館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都收藏了她的畫作。忠誠面對自身境遇的成就,讓Vigeacutee Le Brun成為了美學或是社會發展使上,都深具有指標性的一位重要藝術家。

2019年,英國國家畫廊製作的藝術家介紹短片:Elisabeth Vigeacutee Le Brun: Painting royalty, fleeing revolution | National Gallery。影音/取自英國國家畫廊Youtube頻道

資料參考:Museacutee du Louvre/National Gallery /Galleria degli Uffizi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加入【非池中藝術網】LINE@,藝文展覽訊息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