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汽車

動力、節能、舒適三位一體Volvo S60 T6 Inscription

8891汽車交易網

更新於 2020年01月02日08:30 • 發布於 2020年01月02日08:30 • 8891新車

S60 T6擁有5秒台的加速實力,條件允許的話,還能不耗一滴汽油通勤上下班,加上舒適寧靜的行車質感,Volvo的PHEV真的做出心得了!

這次試駕活動開始之前,原廠花了點時間和大家溝通,主要是傳達品牌未來在動力發展的路線,上一階段是把「引擎變小」,不再推出八缸和六缸動力,目前Volvo僅生產三缸與四缸引擎,以因應逐年嚴格的環保法規,也搭上車壇Downsizing的潮流。

Volvo接下來訂下2025年達到50%新車為純電動力的目標,考量到電動車需要完整配套與消費者的適應性,原廠認為PHEV是這段過渡期最實用的選擇,日常短程通勤能純電代步,長途行駛又不會有電動車的里程焦慮,從初期導入國內的T8到這次的T6,PHEV陣線越來越完整,若說Volvo是國內最用心經營PHEV車款的品牌,實不為過!

T6外觀採用豪華風格的Inscription配置,直瀑式水箱罩和前後保桿都用鍍鉻材質裝飾,不過相比T4和T5版本,也少了前霧燈配置,這點在S90以及XC90也一樣,插電式油電的T8車型也都取消前霧燈。

這回活動我們分配到房車版的S60車型,雖然已經是比較亮眼的白車色,但總覺得看起來還是偏成熟,如果你是個事業有成的熟男,一樣是T6版本,S60和V60只差了4萬元,旅行車視覺上多了分個性,若你是型男老爸,佻V60就對了!

從圈胎配置是辨識T6版本的其中方式,S60和V60 T6都採用19吋五幅式鋁圈,T4和T5則分別是17吋與18吋,視覺上自然更飽滿、大器,搭配235/40R19的馬牌CPC6房車胎,為舒適取向的胎款,寧靜度佳,抓地力對應此車也足夠。

座艙設計和其他家族成員很像,視覺焦點都在中央的大型觸控螢幕,質感有表現出高級車水準,而T6屬高規版本,配備給好給滿,完整的主動安全系統和水晶排檔桿均為標配,飾板則是和90系列的T8一樣,採用天然漂流木材質,不過私心覺得應該要搭配淺色內裝,更有北歐的居家感。

12.3吋數位儀錶為S60全車系標配,T6由於是Plug-In Hybrid車型,右側顯示的混合動力工作狀況,切換到動力模式之後才會變成引擎轉速錶。

共有五種駕駛模式供選擇,最好用的是Hybrid,一切交由系統判斷合適的輸出狀況,大概就是一般車輛Normal模式吧!Pure像是像是常見的Eco Mode,會盡量以引擎熄火的純電方式行駛,Constant AWD和Power工作方式類似,引擎保持啟動狀態,並配合後軸的電動馬達,達到四驅作用與最佳動力,只是Power模式下的油門與方向盤反應會變得更靈敏。

水晶排檔桿光用看的就覺得舒暢,使用上的手感也很棒,只是包含周圍的黑色亮面材質,總是比較容易留下指紋以及棉絮等髒汙,有潔癖的車主需要三不五時擦拭。

Volvo座椅一直給我很「服貼」的感覺,支撐性與人體工學做得很好,從台北市一路南下日月潭,舒適性很OK!T6採用Nappa真皮包覆,觸感細膩柔軟,而且還標配雙前座通風、加熱功能,冷暖皆宜,配合多向電動調整和記憶功能,實在沒什麼能挑剔!

後座膝部空間表現很棒,已經有接近大型房車的水準,座椅本身的舒適性也不錯,但有幾個部分需要提一下,車頂線條的關係,頭部稍微有些壓迫感,地板中央因為電池擺放的緣故,隆起程度比其他車型更高,最後則是少了好用的收折式兒童安全座墊,要90車系和XC60才有。

由於電池擺在底盤正中央,因此需要捨棄四區恆溫、後座空調出風口以及120V電源插座,改為小小的置物空間,一旁還有12V插座,可惜少了USB孔。

後軸的馬達設備總是會佔據一些空間,行李廂內部的高度也受到影響,容積從一般S60的442L縮減至390L,但維持不錯的平整性,即使椅背倒平後也沒有產生明顯落差,只是後廂沒有快速傾倒的裝置,一定要到後座操作仍有一些不方便。

S60 T6身價接近300萬,沒有電動尾門有些說不過去,畢竟看到330i和C300都列為標配,身為雙B的挑戰者,應該不能少了這項高級車必備項目。

S60 T6採用2.0升四缸雙增壓引擎(代號B4204T45),雖然和T8一樣是機械增壓+Turbo,但調校不同(T8引擎代號:B4504T35),引擎最大輸出為253hp/5500rpm、35.7kgm/1700~5000rpm,配合馬達的87hp/7000、24.5kgm/3000rpm,綜效最大輸出達到340hp/60.2kgm,數據已經是性能車水準,搭配8速手自排變速箱,原廠0~100km/h加速成績為5.2秒。

插電孔位於駕駛側前葉子板,採用交流電SAE J1772規格,購車便會附上原廠的壁掛式充電設備,後續安裝則需要按照個別情況施工,譬如線路長度等條件的不同而產生額外費用。

從原廠提供的資料來看,較晚推出的T6動力,因為鋰電池的容量提升,在馬達功率相同的情況下,純電的續航里程也跟著進步,另外是消費者關心的電池壽命問題,原廠表示在一年使用300天、每天充電2次、一年2萬km的條件下,經過約15年的使用時間,電池容量大約會降低至70%,還有另外一個重點是更換價格,整個供電系統為6個電池模組串聯,可單獨維修更換,單一電池模組的售價是77950元。

S60 T6的動力數據亮眼,但開上路便明確告訴你這不是性能取向的車,Hybrid模式在電量充裕的情況下,會盡量以純電的方式驅動,在市區要跟上車流或順順地超車都不是難事,推力足夠又順暢,而且純電最高車速為125km/h,也就是說如果家中或工作地點具備充電設施,可以充飽電出門,每日通勤距離不到50km,是真的可以當作一輛電動車上下班!

如果電量到了低檔或是需要更多的動力輸出,這時候引擎介入的動作非常「無感」,這裡並非覺得踩起來沒力,而是銜接上幾乎感覺不到頓挫或明顯聲響,需要查看儀錶的動力運作狀況才發覺。

當鬆開油門讓車輛滑行、減速時,和多數Hybrid或電動車一樣,動能回收系統會盡量轉換成有效的電力儲存,過程的感受和一般燃油車型沒什麼不同,不會有太強的制動力道,而碰到下坡或想要動能回收更多介入,可以排入B檔位,並能左右切換減速的程度,並非使用變速箱的實體檔位,感覺像是一般車常見的手自排功能,利用引擎剎車達到減速效果。

經過前一晚充電至全滿,第二天早上的拍攝工作結束之後,這時車輛電力還挺充裕的,沿著日月潭的環潭公路慢慢開,竟然也不知不覺用純電動力成功環湖一圈,心中難免有些優越感,少了引擎聲之外,也因為S60 T6的隔音優異,可以好好感受harman kardon音響系統的環繞音效,移動過程很舒適放鬆。

切到Power敏捷模式,在油電齊發的輸出狀況下全力衝刺,前輪在1升2檔還會產生一些空轉,貼背感強烈,推力在120km/h之後開始緩和,據P-Box測試結果,0~100km/h最佳成績為5.52秒,考量到試駕車幾乎是全新狀態,經過磨合相信能更貼近原廠的5.2秒,通過400m終點得出13.85秒@160.52km/h的結果,表現可圈可點。

S60 T6一樣是好上手、沒有太明顯個性的舒適型房車,隔音好之外,雖然沒有Four-C氣壓懸吊,但處理路面坑洞的吸震性良好,傳遞至車室的的回饋感受柔韌,車身平穩沒有多餘晃動或彈跳,和偏運動設定的T5 R-Design差異有感。

看到S60 T8的規格數據可能會稍微嚇一跳,車重達到2020kg,比T5車型多了250kg,已經可以說是「重量級」的中型房車了,不過113kg的電池在底盤中央,對於配重的角度而言是絕佳位置,我們刻意在彎中加快節奏,雖然還是感受到這是有份量感的車,但轉向札實、服貼性佳,還能應付微熱血的需求。

【編輯短評】
攻頂換來純電優越感

相信入手S60的消費者多半會選擇T4 Momentum或T5 R-Design,攻頂T6想必需要有說服力的理由,Plug-In Hybrid省油主要並不是為了經濟性,畢竟和T5之間有50萬價差,怎樣都比省下的油錢更大條,這套油電系統的魅力還是那份爽度,純電行駛的力道足、順暢無比,加上靜肅性優異的隔音,充電不成問題的話,每天開著他當作電動車通勤是種享受,還不必承擔無電可用的風險,這就不是同價位雙B辦得到的!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