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防鸚鵡搞小團體 動物園數招因應

藝點新聞

更新於 2022年05月13日07:37 • 發布於 2022年05月13日02:00

(藝點新聞ainews編輯整理)

台北市立動物園參與林務局野生動物救傷收容計畫並與國內外動物園進行動物保育交流合作,照養繁殖許多中大型的鸚鵡,這些鸚鵡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種類的鸚鵡,有的擁有鮮豔的羽毛、漂亮的頭冠,有的比較樸素,有些種類會模仿人類說話或是其他聲音,每隻鸚鵡都具有獨特的性格,個體之間有頗複雜的社交行為,在群體中也有自己的定位。

大多數鸚鵡是社會性動物,跟其他個體的互動,像是理毛、陪伴、吵架甚至打架,都是牠們生活中很重要的元素。鸚鵡一旦離開野外,在圈養環境下,如果獨居或僅有少數同伴,長期缺乏社交刺激,可能會出現異常行為,譬如晃動身體、吼叫、暴躁或出現過度理毛等行為。

鸚鵡是高度社會化且智商高的動物,牠們都有自己的個性和嗜好,也像人類一樣喜歡湊在一起搞小團體,然而鸚鵡的社交模式並非一成不變,每天朝夕相處難免有一言不合、相看兩厭的情況發生,這時照養團隊就必須仔細地觀察個體間的互動,來確認關係改變的原因,適時的調度個體、引薦新朋友、改變吃飯模式以及變更活動場設施等,協助鸚鵡們重新找到自己的社交定位。

動物園裡的鸚鵡種類及數量繁多,為了強化動物福祉,提供鸚鵡們「社交多樣性」的環境,保育員刻意分開一部分同種類的鸚鵡避免牠們拉幫結派,並安排不同種甚至體型差距大的鸚鵡共用一個活動場,製造重疊的空間來促進交際,例如調整每日供給食物的品項以限縮食盆的數量,讓牠們有更多互動機會,在持續變動的環境刺激下維持社交平衡。

另外,保育員還會不定期更換不同材質的行為豐富化設施供鸚鵡們舒壓和打發時間,除了環境調整,植栽的更新也是環境變化的一環,目的就是希望鸚鵡們能住得舒適又安全。

延伸閱讀;

月薪上看53K!北水處招募近40新血

快篩也有「得來速」?北士科「快篩陽急門診」正式啟動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