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影/這2站埋縣市合併伏筆?他曝高速公路收費史

民視新聞網

更新於 2022年01月25日10:55 • 發布於 2022年01月25日08:02

影音中心/劉又瑋報導

自2013年12月30日開始,全台高速公路正式從依靠定點收費站的計次收費,改為仰賴電子系統的里程收費,從國道1號通車之初就存在的收費站,就此正式走入歷史,YouTuber企鵝回顧這段高速公路收費史,笑說他還來不及體驗跟收費員「摸手手」就已沒機會,企鵝提及,1978年全台第1條高速公路正式通車時,當時上面設有10處收費站,彼此間隔26到56公里的距離,其中有2站的設置,意外與日前爭論不斷的竹竹縣市合併議題有關。

企鵝指出,最初興建高速公路時,美國顧問公司曾建議全線不收費,也有官員提出,改採日本下匝道才收費的方式,最終政府各自以控制車流量和徵收土地問題為由不執行,當時政府計畫每30公里設置1座定點收費站,按照實際情況調整為26到56公里設立,每2個收費站之間通常屬於同一生活圈,其中會在幾處地點建設交流道,最初10個收費站由北至南分別是汐止、泰山、楊梅、造橋、后里、員林、斗南、新營、新市、岡山,其中楊梅收費站和造橋收費站之間,只設有新竹、頭份2座交流道,企鵝認為按照設置邏輯,這是把苗栗的頭份和竹南劃為與新竹市同一生活圈的概念,日前竹竹縣市合併議題,苗栗縣也曾表示需要一同併入,或許正與這兩座市鎮和新竹關係緊密有關。

《👉加入民視新聞Line好友,重點新聞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