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靈感現在用不到,需要時又忘得一乾二凈⋯4步驟做有價值的筆記

商周.com

發布於 2023年04月05日01:00 • 提亞戈.佛特(Tiago Forte)
靈感現在用不到,需要時又忘得一乾二凈⋯4步驟做有價值的筆記

你寫筆記時,可能是趕在下一場會議前,或處理緊急要務前,急忙把它存進「第二大腦」(自建的數位知識庫,即檔案、資料夾或雲端硬碟)。你沒有充足的時間,充分理解它的意義或是未來用途。

你看了大量有意義的書籍、文章、影片和社群媒體貼文,但未來讓你付諸行動的機率有多大?

或許你在看房屋修繕的YouTube影片,但那些知識可能要搬進新居才用得著;或者你在閱讀一篇關於時間管理的文章,但要等小孩出生後、對時間有更高要求時,那些知識才派得上用場;或是你正與潛在客戶洽談目標和挑戰,而你獲取的資訊,要待新合約接受投標時才用得著。

我們的許多構想和靈感都面臨這樣的情況,關鍵想法觸發共鳴時,我們會欣喜若狂、覺得它會永遠改變我們的人生,很難想像把它忘得一乾二淨。然而,數個小時、幾天或數周後,它就漸漸被淡忘。

因此,做筆記的人必須維護好你的筆記,使它們保存到未來。如此,你對知識的興奮和熱忱才會與日俱增,而不煙消雲散。

可發現性:使筆記派上用場的失落環節

一般人的筆記最欠缺的通常是可發現性。儲存一堆內容易如反掌,但要把他們轉變成易於取用的形式談何容易?為了強化筆記的可發現性,我們可以求助於簡單的習慣:標記重中之重。做筆記時標出重點是駕輕就熟的事,幾乎不需要任何額外的努力,而且任何數位筆記軟體都能辦到。

當筆記內容越包羅萬象,資訊數量就越不可勝數,需要花費更多時間重新檢視。於是,人們做的筆記越多,它們的可發現性越低落,這會讓人對寫筆記心灰意冷,或是在筆記數量過多時換用其他筆記工具,而失去日積月累的知識。

未來的你,應如何運用最有效的方法,說服自己「這份筆記有價值」呢?

凸顯重點:累進式摘要技巧

「累進式摘要」技巧,旨在萃取筆記的關鍵要點。它是個簡要的過程,目的是把原始筆記精鍊成直接可用的材料,使筆記派上用場。

這個技巧不複雜:從筆記的層層結構萃集精髓、強調重中之重,然後凸顯關鍵性。筆記的每一層都要用不同格式,才易於辨識其差異。

以下是累進式摘要的4層結構概圖:

1.我習於把第一層想成「土壤」:最初的筆記從外部來源,或自己的思維摘錄下來的片段(字句、圖畫、影像或語音),它們是知識園地的地基。

2.第二層是我挖到的「原油」,它們會以黑色粗體字呈現出來。

3.第三層則存有更具價值的「黃金」,我會用黃色螢光筆把它們標示出來。

4.第四層則是最珍稀的璀璨「寶石」,是用自己的話語,精鍊出來的執行摘要(executive summary)。

放大或縮小知識地圖視野

累進式摘要法的分層結構,提供我們依當下需求與做筆記的多重方式。當你首次讀到一個新構想時,可能想要深入探索細節。再次檢視時,你或許只想複習筆記的關鍵要點。

你也可以依據想看多少細節,在數位筆記的知識地圖上縮小或放大視野。累進式摘要法能讓你在探索知識時,關鍵要點就像「地標」和「定位點」引路。在打造知識地圖時,不須搬移或刪除任何東西。

有時你可能會懷疑,「在強調要點或認定意義上,我是否做了正確的決定?」累進式摘要法的多層結構,就如同一張安全網;假如你走錯方向或失誤,你始終可以回到原始版本重新嘗試,而且不會有任何資訊被遺漏或刪除。

累進式摘要法能幫你專注於筆記內容呈現方式,而不致耗過多時間歸類、標記、連結。你甚至不須費時使用其他資訊管理工具的先進功能。最重要的是,你會聚焦於對未來最重要的事

4個累進式摘要範例

累進式摘要適用於廣泛種類的內容。只要能把資訊轉換成文字,你就可以運用任何資訊管理工具,分層處理重點內容。以下是一些筆記的累進式摘要範例:

1.維基百科文章

你是否曾一再瀏覽某篇維基百科文章,還是記不得關鍵重點?只要把維基百科文章最精華的部分儲存起來,就能創造出與自己最相關的專用百科全書。

「鮑莫爾成本病」(Baumol's cost disease)是一個我數次讀到的經濟學名詞。我第一次做筆記時並沒有時間添加標籤、標記重點或整理自己的執行摘要,只把它儲存於名為「經濟學」的資源資料夾。幾個月之後,在研究薪資問題時,我把那則筆記中一些關鍵字句換成粗體字,並以醒目的顏色標出重點。

我曾於一個小組討論會上聽人提起這個名詞。在輪到我發言之前的10秒鐘內,我在平板電腦(我所有的筆記都會同步到這個裝置)搜尋相關筆記,然後自信的就這個主題發表看法,彷彿我對它知之甚詳。

2.線上文章

我們可能習於早餐時讀新聞、在健身時聆聽Podcast,這些是極具價值的時機,因為「隨意的閱讀和聆聽」,會使你接觸到更異質、更多元的想法。

某天我讀了網友分享的一篇文章。它解說Google在徵才過程如何運用「結構式(或稱標準化)訪談」(structured interviews)降低偏差。我當時是一名單打獨鬥的自由工作者,這類雇用人才的知識對我並無立即用途。但我明白有朝一日它將派上用場。於是我決定把以下內容儲存到我的第二大腦。
將近2年後,我終於要招募我的第一個員工。籌備過程滿心焦慮,還好我擁有滿手可操作的筆記,它們儲存在稱為「徵才」的資源資料夾裡。一開始,我把這個資料夾的所有內容搬移到專案資料夾,然後以30分鐘複習,並標示出當中與招募新人最相關的重點,以此作為徵才過程的起點。

3.Podcast節目訪談內容

即使你無法即時寫下聽到的內容,數位筆記軟體依然能派上用場。我和妻子於周末驅車前往一間Airbnb,途中我們聽著一個Podcast節目。播客主和一位名為梅根.泰普納(Meghan Telpner)的課程導師在節目中隨意的對談,泰普納經營一個稱為烹飪營養學院(Academy of Culinary Nutrition)的線上學校。

我不認識他,只是漫無目的聽,沒想到我和妻子都對她經營教育事業的故事著迷。當時正在開車的我無法做筆記,但抵達目的地後,我隨即把所思所想寫下來。事實上,這正是過濾雜質的絕佳方法——最好的想法會縈繞腦海中久久不去。

數月之後,我啟動新版本的線上課程宣傳活動。只有幾周的籌備時間,不足以做更多相關研究,於是,我著手檢視了上列的筆記內容(儲存在「線上教育」資料夾),並用粗體字標示最契合我所思所感的部分。

在宣傳活動展開前,我又在適用於自己處境的字句上添加醒目顏色。那些要點最終引導我聘雇已畢業學員來協助教練新生,我因而有自由時間來落實從泰普納訪談獲得的構想:為課程增添「高管」教練級別。

4.會議筆記

開會做筆記是司空見慣的事,但我們通常不清楚如何處理筆記內容,它們總是雜亂無章,一些要項常被埋沒在各種隨意的評論之間。

以下是我與錄音室設計師好友商談時的筆記,當時我們討論如何把我的車庫改造成居家工作室。他來我的住處詳盡解說種種擬議,我則用智慧型手機的筆記軟體記下各項要點。
過了一陣子,我在開車回家途中,偶然經過一家在地五金行,當下想到我可以在這裡買一些友人推薦的裝修用品。於是我拿出智慧型手機搜尋「居家工作室」,找出那一則筆記,並把必須購買的品項以粗體字標記。結果就如下圖所示:
然後,我把粗體字的準備購買品項,剪貼到原始筆記底下個別的清單中(如下圖所示),當我逛五金行時就能便利的取用來參考。
這個範例闡明了,即使是對話筆記的執行摘要,也能發揮極大效用。而且,我們的想法通常必須進行萃取,以便採取行動。

《打造第二大腦》☛立即購書:商周store博客來

矽谷知識管理一哥,首度與台灣讀者面對面!
※ 3/21(二)《打造第二大腦》作者線上演講
價值15,000元的知識管理課 限額免費報名

書籍簡介

《打造第二大腦:多一個數位大腦,資訊超載時代的高效能知識管理術》

作者:提亞戈.佛特(Tiago Forte)
譯者:陳文和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3/02/09

作者簡介

提亞戈.佛特(Tiago Forte)

數位知識管理一哥。全球頂尖的生產力專家之一,已教授超過2萬名知識工作者更有效率的整理、運用日常吸收的知識。2017年開授的「打造第二大腦」(Building a Second Brain)線上課程已累積來自百餘國、超過5000名學生。該課程借鑑資訊科學、用戶體驗設計等學門,以及與矽谷領導人和組織合作的專業經驗。他曾在基因泰克公司、豐田汽車公司和美洲開發銀行服務,並在《紐約時報》、《大西洋》、《哈佛商業評論》等刊物發表過許多文章。你可以在Fortelabs.co網站找到有關佛特的更多資訊。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