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希伯來大學考古學家Talia Yashuv和Leore Grosman在《PLOS ONE》期刊發表的研究,一批來自以色列Nahal-Ein Gev II遺址的12,000年歷史穿孔石頭,可能是古代紡線工具「紡錘錘」,也代表早期輪軸技術的原型。這些石頭的形狀像甜甜圈,中央打孔,能夠插入木桿並加速旋轉,使纖維更快地捲成線,這樣的工具結構成了後來陶輪、車輪等技術的基礎。
穿孔石頭與輪軸技術的淵源
輪子和軸的結合,是促成科技進步的關鍵發明之一。雖然大多數人將輪子與青銅器時期的馬車聯想在一起,但這項新研究指出,早在約12,000年前,人類已經在使用輪狀工具來達到旋轉效果。研究人員提出,這些石頭是「紡錘錘」,當它們與細長木桿結合時,就能形成類似輪軸的構造,通過旋轉來幫助紡線。此方法能讓紡錘旋轉得更快且持久,以便於將亞麻、羊毛等纖維材料更有效率地編成紗線。
創新研究方法和數位復原技術
為了驗證這些石頭的用途,研究團隊引入了一項創新的分析技術——利用數位3D掃描模型來重建石頭的形狀和中心的孔洞,並透過「支撐紡」和「落紡」等技術,成功使用仿製品紡成亞麻纖維。這些古石主要由石灰岩製成,形狀呈圓潤的「甜甜圈」狀,研究人員推測其造型有助於穩定並持久旋轉,提升紡紗效果。透過這些實驗,研究人員認為穿孔石頭可能是早期輪狀工具,並且確實能在紡紗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紡錘錘作為輪軸技術的起源
這些紡錘錘裝置很可能代表了輪軸技術的萌芽,與後來的陶輪、馬車輪有著相似的運作機制。輪軸技術是人類文明發展中的一項重要突破,後來更被廣泛應用於運輸、農業等領域。Yashuv和Grosman表示,這些早期旋轉技術可能是後續人類技術進化的根基,為社會從狩獵采集轉向農業社會提供了支援。
古代智慧與現代技術的連結
研究者感嘆,透過現代科技,不僅能讓我們探索史前工匠的創新遺產,還能讓我們理解到古今技術的連結。研究團隊強調,這項技術發展標誌著人類早期智慧在生活上的應用,並將簡單的材料轉化為高效的工具,提升了生產效率。這項研究揭示了人類科技如何在簡單的工具中展現出無窮的潛力。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Yashuv, Grosman, 2024, PLOS ONE(CC BY 4.0)
參考論文:
12,000-year-old spindle whorls and the innovation of wheeled rotational technologiesPLOS ONE
延伸閱讀:
1、古老種子重生:以色列復育千年滅絕「沒藥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