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由高雄市教師會及高雄市各級學校家長會長協會共同主辦、高雄市中小學校長協會協辦的「二0二五親師共好教育論壇」,二十一日在鳳山大東文化藝術中心登場,會中熱烈討論當今教育現場的兩大議題─「學習落差」及「情緒教育」,計有高雄市各層級學校的家長、教師、校長近二百人參加。
全教會副理事長何俊彥指出,本次活動的三個重大意義:「親師合作解決問題」、「面對關鍵難題」、以及「教師持續精進」;家長會長協會理事長蔡淑娟也肯定「親師合作」的重要,期待教育局未來提供更多協助;高雄市教育局副局長黃盟惠代表局長對於教師會及家長會長協會合作辦理這場論壇,表示敬佩與感謝,教育局會更努力,也願意與大家合作一起前進,讓高雄的教育更進步。
高雄市教師會副理事董書攸引言時指出,台灣政府雖然每年花費超過十億元進行「學習扶助計畫」、「減C計畫」,但成效卻令人失望:最近一次(一一三年)的國中會考成績顯示,英文、數學二科仍有將近三成學生是C(待加強)。
高雄市教師會教學中心研究員馬向忠,他分析教育現場在執行「降低學習落差」時遭遇「差異化教學」、「學習扶助計畫」、兼行政教師之工作超載,在引導及支援教師教學心有餘而力不足及情緒問題及學習障礙未及早發現及介入的四大困境;因此,他提出藉由專家入校、成立社群逐步推展「差異化教學」;強化校長教學領導角色,各校增設「專職教學輔導教師」,成為降低學習落差之領頭羊等五大解方。
第二個主題「情緒教育」中,董書攸引言指出,近幾年,校園安全事件頻傳、霸凌案件暴增、學生自傷事件不斷,整個社會警鈴大作,但教育單位的解決策略仍停留在「頭痛醫頭」階段,卻忽略了「做好情緒教育」才是根本。
河堤國小杜昌霖校長認為如今大人小孩都需要情緒教育,大人尤其應放下衿持,善用各種資源,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有辦法帶好孩子;杏璞協會創會理事長廖璽璸醫師,提出「社會情緒學習是『心』疫苗」,她以「三重腦」的科學證據來說明:應該「由下而上」、「先同理再說理」及「引導而非做法官」來處理孩子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