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布魯塞爾27日專電)根據歐洲聯盟跨機構大型研究計畫「寂寞歐盟」調查,27個歐盟會員國人民,平均13%經常覺得寂寞,相當於5000萬人口,且寂寞致死率高於肥胖症,不只影響健康和社會緊密度,也影響政治行為。
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就業與社會事務委員會(EMPL)主席安德森(Li Andersson)在去年11月下旬一場聽證會表示,寂寞被形容為「沈默的流行病」,前述調查發現傳遞的警訊深值重視。
該委員會委託跨領域專家進行的「寂寞歐盟」(Loneliness in the European Union)研究計畫,包含在2022年12月針對歐盟27國16歲以上民眾的問卷調查,樣本數逾2萬7000人,以及根據精神測定方法進一步分析,是歐盟首度對此議題進行的大規模前導計畫。
其主要發現,除了有13%歐洲人在受調查時的過去4週裡經常覺得寂寞,也有35%歐洲人處於有時感到寂寞的狀態。其中以島國愛爾蘭最嚴重,盧森堡、保加利亞和希臘次之;寂寞比率最低的是荷蘭、捷克、克羅埃西亞和奧地利。這種地理分布情形與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期間的另個調查結果類似,部分原因也可能來自文化特性。
研究報告指出,寂寞帶來過早死亡的風險度比肥胖症還高,致命程度相當於每天抽15支香菸。寂寞感高的人血壓易升高、睡眠易中斷,也有更多心血管問題。
寂寞現象也會影響公共財政。雖然尚無歐盟整體數據,但該研究舉例,西班牙公共健康服務每年為此花費約140億歐元(約新台幣4749億元),荷蘭每年心理健康支出有10%花在這個問題上。
寂寞的人甚至更傾向在健康或財務上冒險。例如歐盟調查顯示,經常感到寂寞者在開車時冒險的比率較所有人平均多了7.4個百分點,在財務決定上冒險的也多了6.8個百分點。
該研究另指出,寂寞容易導致對社會的不信任,認為自己無力影響政治的比率較平均數多12.4個百分點,也有多3.2個百分點的比率傾向不去投票。
該研究團隊召集人、波鴻魯爾大學(Ruhr University Bochum)教授魯曼(Maike Luhman)在歐洲議會的聽證會上說,寂寞者更傾向反社會、相信網路流傳的陰謀論,因此也會影響民主發展。
根據前述調查,在歐洲議會從左到右的主要黨團中,寂寞者最支持極右派,次為中間派和中間偏左的社會黨,最大黨團「歐洲人民黨」(EPP)和綠黨的支持則最低,但各黨團比率差距不大。
該調查也發現,有別於過去研究多顯示老年人更易寂寞,但這次歐盟調查卻出現16歲至24歲年輕人經常感到寂寞的比率最高,且年齡層愈高寂寞感愈低。此外,移民第2代、貧窮、失業、性傾向少數者的寂寞占比也較高。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教育學者夸特(Pamela Qualter)在前述聽證會表示,青少年寂寞現象相較老人更被忽略,但寂寞降低了溝通能力、社會融入的表現,影響公平機會,造成從教育、就業到社會的惡性循環。
年輕人的社群媒體使用度明顯高於年長世代。歐盟研究顯示,寂寞感與社群黏度正相關,每天花4小時以上在社群媒體的人,較一般人多5.7個百分點感到寂寞,一個明顯的解釋即掛在網路上的時間愈多,與人實體互動的機會就愈少。
歐盟研究也強調寂寞與孤單不同,雖然親友關係愈多的人,比孤單的人更不易感到寂寞,但親友關係品質不佳的人,反而比孤單者更傾向寂寞。
歐盟執行委員會就業總署(DG EMPL)總署長伊萬科維奇-卡內茲薇奇(Katarina Ivankovic-Knezevic)在聽證會上回應,解決寂寞問題需要全方位的政策,包括投入資源提高民眾的工作及生活品質。
巴塞隆納公共健康研究所(Barcelona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資深研究員莉特(Jill Litt)則在聽證會舉出城市規劃的解方,例如西班牙住宅區設置「社區花園」促進鄰里往來,即便不與人互動,在花園裡透過聲音、氣味、花朵的接觸,也能帶來有意義的實體社會連結,降低寂寞感。(編輯:陳慧萍)114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