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新故鄉願景》用技藝訴說記憶 有心學就教

中時新聞網

發布於 2023年11月12日20:10 • 羅亦晽/專題報導
胡銀祿希望能留下老一輩的工藝手法,不讓傳統技藝被淡忘。(羅亦晽攝)
胡銀祿希望能留下老一輩的工藝手法,不讓傳統技藝被淡忘。(羅亦晽攝)

花蓮原住民木雕工藝師胡銀祿在20多年的木雕生涯淬鍊下,獲得大眾激賞,作品屢屢得到獎項肯定,不過他在創作過程中,體認到原住民族文化式微的現實,在妻子與友人支持下,成立「卡兆‧馬耀木雕文化工作室」,認為傳承文化不分族群,抱持「有心學就教」的心情傳授學員雕刻技巧,讓各族群文化都能透過賦予朽木生命後,持續向後代述說祖先的故事。

胡銀祿退休後因緣際會踏進木雕領域,無師自通一刀一鑿摸索出雕刻技巧,2007年以自己的族名成立工作室後,更全心投入創作,卻在過程中發現木雕技藝正在萎縮,老一輩工藝師也逐漸凋零,因此開始在工作室開班授課,不藏私將一身技藝傳授出去。

他說,升學主義掛帥下,鮮少學校開設工藝課程,讓年輕學子學習傳統木雕工藝,雖然曾在校園擔任講師,但課程內容多以「知識為主、記憶為輔」,加上工具都在工作室裡不易攜帶,且與校方沒有共識,最後只好自己開課,深信「有心想學的人,就會願意學。」

胡銀祿於是開始整理自己的工作室,打造成可以容納約20人的教室,且學生對象不侷限原住民。他認為,每個族群都有故事跟文化必須傳承,如果木雕能讓其得以流傳,何樂不為,因此讓所有想學的人都能學。

胡銀祿傳授雕刻技術,放手讓學生創作與創新,但仍堅持原住民粗獷線條木雕本質,儘管教學過程中,曾與學生因價值觀不同而發生衝突,但他堅守原住民的文化不能輕易改變的信念,經不斷說服、溝通,讓學生願意接納他的想法,延續這項傳統。

胡銀祿除開放所有族群來學習原住民木雕工藝,也鼓勵學生參賽,甚至帶著學生一起參展。他說,沒有競爭就不會成長,只要有機會就會要求學生參賽,志不在得獎,而是觀摩學習精進視野,且大家拚命埋頭創作卻發現沒有展現的舞台,就容易失去自信,因此他才會帶學生參展,增加作品曝光度,若遇到有人欣賞,說不定還能創造經濟來源。

胡銀祿投入木雕教學近20年,也培育出幾位得意門生,陸續在比賽中得獎,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1位來自台北的學生,為了學習木雕技藝特地在花蓮租房子,每個周末都願意從台北下來到工作室上課,毅力與決心令人感佩。

他還說,這位學生相當有天分,第一次上課試著雕刻出來的成果,竟比已上課4年的學生還好,但未因此驕傲,反而虛心學習,甚至願意擔任課堂助教分享經驗。

高齡77歲的胡銀祿至今仍持續開班授課,但發現學員大多是40至60歲的中年人,不禁令他感到擔憂,深怕木雕技藝因愈來愈少年輕人學而面臨流失。

他無奈說,其實不只是木雕傳統技藝,很多老一輩的工藝手法也逐漸消逝,希望學校未來能規畫利用周末或其他藝術課程,讓學生親手體驗傳統工藝,培養出興趣,讓傳統技藝能持續流傳。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