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為什麼巴西有這麼多日本人?

換日線

更新於 2022年07月04日08:11 • 發布於 2022年06月24日02:43 • 約克 YORK/南得美麗
為什麼巴西有這麼多日本人?
為什麼巴西有這麼多日本人?

圖為巴西聖保羅最大的日本塔 Miroku Tower。

「妳在巴西很常被誤認為中國人嗎?」

這是時不時就會被台灣朋友問到的問題,大家都頗好奇巴西人對亞洲臉孔的態度。

答案是,我比較常被誤認成日本人。人們看到我都叫「Japonesa」(葡語:日本人女性)或「Japa」(後文將說明此字)。

許多巴西人對亞洲的想像,不是大中國印象,而是「大日本」獨霸。日本的人、食物、動漫、文化等等,從以前到現在都深深植在巴西人的心中。

以食物為例,巴西的每個百貨公司幾乎都有數家日料店,多是販賣壽司。近年來開始推廣起熱食,主要是受動漫《火影忍者》的影響,人人都想嘗試吃上一碗拉麵。

這導致當我要向巴西人介紹其它的亞洲美食,如台灣最有名的牛肉湯麵或越南著名的湯河粉,他們就會說:「哦!就是台灣/越南的拉麵嗎?」

說到任何乾麵類,則被理解成是 Yakisoba 日式炒麵的衍伸版本。但也沒錯,台灣或中國餐館裡賣炒麵,葡語的確也寫著 Yakisoba Taiwanesa/Chinesa。

不管我說什麼,巴西人都是先想到他們認識的日本事物,再來把它想成一個約克說「不是日本的、是別的亞洲國家的,但是大概就跟日本很像的東西」。

講得好像日本是所有亞洲國家的大祖國,我們會煮湯麵會炒飯炒菜都是學他們的。

碰到一些國際觀較差的人,還會以為我說中文也是日文延伸而來,或是認為我是台灣人但也一定會說日文。

我可以大膽地這麼形容:對很多巴西人來說,「日本就是亞洲」。

巴西有很多「日本人」及其後裔

這並非偶然,也並非單靠日本文化強勢輸出的影響,而是有大批日本「人」在巴西,數據高達 200 萬人,佔了巴西總人口的百分之一。

巴西,是日本人在海外最多人口的聚集地,第二名則是美國。

日本與巴西的淵源,可追溯到二戰之前,當年曾有過三批主要的日本移民潮,集體到巴西開拓荒地,攜家帶眷落地生根。

當時,巴西這方是因為地廣人稀,正在開疆闢土發展種植經濟,需要農業勞動力。日本那方則是明治維新之後開始著重工業發展,導致許多農民無處可去。

兩方政府碰到的問題,剛好各有解方能互換,便聯手起來在 1895 年簽立了《日巴通商友好條約》,締結邦交關係,並「有組織地」安排一批又一批日本人來到巴西。

這段歷史也造成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比起常看到的亞裔移民在國外都市經商開店,在巴西的日本人則有許多居住在鄉間,從事農業種植相關的產業。

我在首都巴西利亞生活時,每週六早上都會特別到果菜批發市場走一遭,挑選最新鮮最便宜的蔬果。

偌大的開放市場裡,高達三分之一的農家直賣都是有日裔臉孔的家庭,所以他們也會賣一些亞洲人習慣使用的食材,如菇類、絲瓜、能燙炒的青菜。

同時,他們賣的蔬果的確品質更好,是百年前首先落腳的祖先,在當時就把日本先進的耕種技術一同帶到了巴西。

日裔,已是巴西多元人口重要族群之一

不少移民海外的亞裔後代會繼續與同族裔通婚,日本人也不例外,但大概是因為移民到巴西的時間已久,相較後期才到巴西的台灣、韓國、中國族群,日本人與巴西當地人通婚已常見許多。

同時,也有可能是後代已習慣了巴西的飲食運動習慣等等,雖然面容上存有一點點日裔的影子,但整個人的身材與舉止看起來就是巴西人。

他們早已沒有口音,從小就接受巴西教育與價值觀,儘管有些人在一些小地方還保有東方氣息,如可能更有禮貌、認同長幼有序、做事可能更井井有條等等,但也有很多日裔後代就完完全全就是土生土長的巴西人了。

舉例如巴西知名女演員 Sabrina Sato,她的身影時常出現在各大廣告看板,也常常出演八點檔連續劇,但我一直到今年偶然查了一下她的背景,才發現她的母親是日裔,父親則是黎巴嫩與瑞士的後裔。

另外如奧運銅牌體操選手 Arthur Nory,母親是日裔,父親則是巴西人。

平時與 Arthur Nory 有關的新聞報導或簡介,幾乎不會特別提及他是一個「日本人」後裔,除了從他與他母親的姓氏能看出端倪以外,在官方、正式的相關敘事與文件裡,已將這些日裔後代視為巴西多元人口的一部分了。

在聖保羅,有一個日本城

日本移民抵達巴西的時候,正值聖保羅州咖啡園大量缺工之際,所以許多日本家庭都被分發到了聖保羅州的鄉間勞動。

而現在,在聖保羅市到處都能看到亞裔面孔。

生活在巴西其他大城市的幾年,如第二大城里約、第三大城巴西利亞,我早已習慣時不時被像個外星生物盯著看的生活。但到了聖保羅市區短居時,我驚訝地發現:日常生活碰到的亞裔面孔,常常比佔巴西人口 6 成的非裔面孔更多。

故我於聖保羅旅居的時候,算是首次體會到了「人在國外,卻不被當個外國人看待」的奇妙待遇。

曾經有一天,我在平日到市中心辦公大樓區附近午餐,發現每張四人桌邊,其中就有一位是亞裔面孔。

這當然不是真的說數字上亞裔人口超過非裔人口,而是說明了在辦公室工作的上班族,或是在我居住並常走動的中產階級社區,亞裔可能佔有更高的比例。

日裔後代有人繼續繼承了農產家業,也有人在不同領域發展。除上提及的演員與運動員,幾乎在各種產業都能見到日裔後代的參與。就連巴西政壇也有許多日裔後代,選上了國會議員、市長、市議員等等,不勝枚舉。

除此之外,聖保羅有一區稱為 Liberdade,在中文有人直譯為自由區、也有人稱東方區,但更多的會有人叫它日本城或日本街。

在那裡,有大量的亞洲菜系餐廳、亞洲超市與商店,還有日式造景的花園與路邊街燈。週末總是把路上擠得水洩不通,滿滿的人潮在朝聖。

全巴西熱愛亞洲文化的人都知道,在還沒有機會到神秘東方一遊之前,可以先到這裡來過過乾癮。

在 2018 年,聖保羅地鐵也將這一站的站名,從單純的自由區(Liberdade),改為「日本 - 自由區」(Japão - Liberdade)。直接就把「日本」這個國名掛上去了呀!

巴西人對日本人就沒有歧視了嗎?

讀者或許會好奇,如此擁抱日本文化的巴西,是否日裔就過得順順利利,沒有移民或移民後代常見的困境如歧視、差別待遇呢?

要談「種族歧視」這個命題,必須要先知道目前巴西的主流觀點是,社會中的種族歧視或種族間的差別對待,並不常見。

在此我們先不深入追究非裔族群在巴西的困境,單講亞裔人口的處境,的確如我上文所寫,日裔後代在各行業大放異彩,似乎已非常融入巴西社會。

甚至連我一個長大後才到巴西生活的台灣人,在旅居期間也極少因為自己的外貌不同,而受到漠視或任何不公平對待。只要一被發現是個外國人,大多巴西人只有充滿好奇跟雙倍的熱情,想要與我交友。

但常常被叫為「Japonesa」也是一種困擾。我在巴西的每一天幾乎都會遇上至少一個不懂的人,須要我解釋一遍「我是台灣人」,並給對方上地理歷史課:說明台灣不是日本、台灣不是中國、台灣是一個島、台灣……,一直以來,我對於自己的國籍從不妥協。

不過,除了我這個台灣人會被誤認成「Japonesa」,在巴西生活已久、甚至是土生土長的日裔巴西人,也可能會因為外表有些許日本韻味而不斷被亂叫,不堪其擾。

有部分日裔年輕人便提出了「針對黃種人的偏見」(Preconceito Amarelo)這個概念,標題以「我的名字不是 Japa」為題,蒐集了好多位日裔後代的說法,分享他們生命經驗裡,其實也有很多不愉快的事件發生。

最基本的就是不管走到哪裡,大家都叫他們「Japa」。

這就如同很多人在指稱一位非裔人士時,會說出「那個黑人」這種字詞,更甚者,就是將一個種族的人都概化成單一模樣,並不想知道他們各自的姓名與性格喜好。

因此,這樣的現象說「種族歧視」或許太過,但也不表示日裔巴西人就沒有相關的煩惱。

返日尋根,卻被當永遠的外國人?

另外,在巴西出生的日本後裔,也有不少人產生了尋根的念頭,返回第一代祖先離開的遙遠國度,去探索自我。

因此在日本也會發現,有不少巴西人與他們帶去的巴西文化,包含森巴樂演奏、巴西戰舞卡波耶拉等等,讓日本成為亞洲區接觸巴西文化的重心。

這些回到日本的巴西日裔,有不少人提到,就算他們外表看起來像個日本人,可是他們感到自己永遠無法融入日本社會——無論住了多久,日本人都將他們視為巴西人或是「外國人」(gaijin)。

(推薦觀看 NHK 微紀錄片《孤獨死去的外國勞工》,是關於一個從巴西「返回」日本生活的巴西日裔勞工的報導。)

有些對自我身分產生猶疑的日裔後代,陷入了在巴西被視為日本人,到了日本卻被視為巴西人的雙面矛盾處境。

由此可見,當初政策性地大規模移民,雖然讓大洋兩側原先文化迥異的國度,有了交會的火花,卻也給後代帶來難以言說的困境。唯一的解套方法或許是老生常談的「尊重」——在看見每一個人的族裔、身份特性之前,先理解大家都是獨特的存在。

【延伸閱讀】

●巴西版天龍國──首都巴西利亞的 10 大「超現實」事蹟
●巴西「沒有」防疫的平行世界:每日死亡 3-4 千人,「屍體數量就像每天都掉下一架飛機」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LINE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