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不被媒體關注後,誰還記得「羅興亞難民」?

換日線

更新於 06月27日08:45 • 發布於 06月14日05:42 • 李可心
不被媒體關注後,誰還記得「羅興亞難民」?
不被媒體關注後,誰還記得「羅興亞難民」?

上圖為孟加拉羅興亞難民營。Photo Credit:Sk Hasan Ali@Shutterstock

我曾造訪希臘、塞爾維亞的難民營,並去過柬埔寨的偏鄉地區,然而踏進羅興亞難民營的那一刻,我意識到孟加拉羅興亞難民營的狀況,遠遠遠糟於其他地區的難民營──水溝裡發黑、冒泡、浮油、幾近凝固的廢棄漿體、踩踏在廢水垃圾上的牲畜、如同疊疊樂向上堆高的脆弱房屋、嘴中嚼著檳榔的男孩與多數孩子身上飄散的酸臭味,就是我對這裡的第一印象。

不過當我更近一步了解這群羅興亞人在國際體制中的角色後,我再次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原來他們弱勢,比我想像中得更弱勢。

全世界最大的難民營:孟加拉羅興亞人營區

今(2024)年 4 月底,托 Podcaster 敏迪的福,我們和世界展望會的團隊造訪了孟加拉的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科克斯巴扎爾與台灣的距離似乎比地球另一段的紐約還遠,15 人的團隊歷經 3 次轉機,在機場輾轉 24 小時候才抵達。而科克斯巴扎爾是全世界最大難民營的所在地,這裡住了近 100 萬的羅興亞難民。

羅興亞人是個以穆斯林為主的族群,居住於與緬甸接壤的孟加拉若開邦。1982 年緬甸再次頒布的《國籍法》採行嚴苛的血統主義,使得大量羅興亞人被剝奪國籍與公民權。不過根據緬甸重量級史學作家吳丹敏,其實早在 1982 年前,羅興亞人就因不良的執法系統,難以成為緬甸公民

隨著佛教與伊斯蘭極端主義持續發酵,在過去幾十年間,緬甸公民、軍方和羅興亞人之間多次發生衝突,並在 2017 年因「羅興亞救世軍」襲擊緬甸警哨站和軍事營地,引發緬甸軍隊大規模清鄉,造成約有 80 萬人逃離的 2017 年羅興亞難民危機。而絕大多數的羅興亞難民即是逃到鄰近緬甸邊境的科克斯巴扎爾。

極度弱勢的成因:先天與後天因素

在孟加拉的羅興亞人,面臨著兩大難題:惡劣的生存環境與無解的身份問題,而背後的原因可從羅興亞本身與接收國孟加拉看起。羅興亞難民本身的困境包括:低教育水平、無身分證明文件、仍舊持續的武裝抗爭;接收國孟加拉的狀況則有:低建設、無難民法、無能力接納難民。

首先是惡劣生存環境。

根據聯合國的報告,科克斯巴扎爾並不是個宜居的地區,氣旋與低窪地勢讓這裡災害不斷,由於孟加拉仍在開發階段,再加上此地不是該國重要城市,因此基礎建設非常落後。然而這樣的地區在一夕間湧入 80 萬人,孟加拉政府與國際組織已經努力提升環境,建設地下水手動幫浦,讓房屋至少有遮蔽,且有簡易的電力設備,但「改善」後的環境衛生仍舊如文章開頭所述,惡劣依舊。而較低的教育水平也讓公衛教育較難普及並改善。武裝組織的恐怖脅迫行為,營區裡的人需要時刻擔心家人被武裝組織綁架、勒索,而本該負起部分管理責任的孟加拉當局甚至也多次傳出暴力與不當執法行為。

然而衛生條件僅是惡劣生存環境的其中一環,由於孟加拉社會沒有良好的經濟體系能消化更多移入者,孟加拉當局也沒有合法管道讓難民申請庇護並以合法身份工作賺錢,這導致孟加拉面對羅興亞的方式只有「安置、控管」。又由於多數羅興亞人的低教育水平讓他們難以赴他國從事更高階的工作,最終結果就是幾十萬無法融入社會體制的人,與營區內充滿人口販運、毒品以及強暴的社會問題。

再者是無解的身份問題。

如上所述,緬甸在 1982 年以法律方式讓羅興亞人難以取得公民身分,然而根據聯合國報告,許多羅興亞人甚至連出生證明也都沒有。出生證明可以說是權利的起點,透過證明一個人的出生,建立這個人的身份,進而尋找、賦予屬於這個人該有的權利。而當你無法證明自己的出生,落入「查無此人」的歸類,也就失去了身份以及後續的權利。

雖然國際間存在「難民旅行文件」(Refugee Travel Documents),可提供持有者以合法身份旅行並在其他國家找尋工作,然而該文件需要由接收國發放,且持有者不可回到本國。而不僅孟加拉未簽署國際難民公約,羅興亞人也期望回到緬甸,因此當前的國際工具並不適用於羅興亞人的處境。

我在希臘、塞爾維亞認識的難民朋友在逃離原始國後,可以拿著他們的身份證明文件以及受壓迫、迫害的證據,在另一國申請庇護。然而羅興亞難民在缺乏任何身份證明文件的情況下,如何申請庇護?如何申請補助?他們的選擇權被降到最低,無法進入他國體制,受限在社會的最邊緣、最底層;如同電影《富都青年》裡吳慷仁飾演的阿邦,因為小時候家裡失火失去出生證明,而無法辦理身分證,只能到處打黑工,撿拾著社會最底層的微小機會,難以翻身。

如何面對最脆弱的群體:從羅興亞、緬甸、孟加拉到國際環境

投入國際發展議題後,我發現「夥伴」與「一雙看見希望的眼睛」極為重要。「夥伴」扶持你在面對社會黑暗面時,仍能保持動力,而「一雙看見希望的眼睛」讓你能夠看到努力的目標。這趟旅程我很幸運能和好夥伴共同前往,在過程中不斷交流、反思所見所聞,進而看到了許多希望,以及身為台灣人有機會可以協助的角度。

雖然緬甸、孟加拉距離台灣遙遠,台灣在羅興亞議題上似乎也無法直接幫上忙,然而在當今經貿、數位活動交織的時代下,緬甸、孟加拉與羅興亞議題,絕對比我們想像中更近。身在台灣的我們並非毫無能力提供協助,協助的方向可以分為針對羅興亞難民本身、針對緬甸、針對孟加拉,以及針對國際環境。由於篇幅限制,我將在下一篇詳細分享台灣能如何從上述 4 個角度提供協助。

【延伸閱讀】

●你所不知道的孟加拉:在這片紅土大地上,台商的哀與樂
●還記得緬甸「羅興亞人」危機嗎?現在,他們成了馬來西亞的兩難習題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3

  • 𝕵𝖆𝖌𝖚𝖆𝖗𝖔𝖓𝖌
    分享一個很正確的觀念! 【公民常識】 1、政府不等於國家,批評政府不是罵國家。 2、愛國是對國家和民眾的熱愛,而不是歌頌讚美某個政黨或者政府。 3、政府是納稅人的錢養活的,做得好是應該的,做得不好就該挨罵。 4、沒有一個政府是完美的,任何國家政府的政策都可能有失誤缺點。 5、政府應該鼓勵公民積極行使監督與批評政府的權利,以使國家變得更美好。 6、勇於批評政府不足的人,是真正的愛國者,國家應當珍惜。 7、政黨只是國家的階段性服務者,而不是國家的所有者;批評政黨是為了讓政黨改掉缺點,使服務更完善。
    06月14日13:26
  • 孫和成
    亂發正義春,最後只會落得緬甸政府的下場。上世紀緬甸收留了自孟加拉流離的羅興亞人,羅興亞人在緬甸發展壯大後,開始策動叛亂,屠殺緬甸佛教徒,襲殺緬甸軍隊哨所奪取武器,最後被緬甸政府驅離! 你發這種文章賣慘,請問是什麼意思?!
    06月26日03:15
  • 小胖
    找勞力的好地方 但是不賺錢的生意沒人做
    06月25日14:5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