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綠色和平」組織2021年公布的資料,台灣每人每年平均經由海鮮吃下1.63萬個塑膠微粒,相當於一根1.05公克的塑膠吸管。
文/陳亦偉(中央社編譯組長)
「女士、先生,晚餐您要吃多少塑膠?」這句聽來彷彿搞笑劇的台詞,如今已是讓人笑不出來的現實。2024年2月,《環境汙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期刊的研究發現,90%受測動、植物蛋白樣本檢測出含有塑膠微粒。塑膠微粒是尺寸小於五毫米的塑膠碎片,小於一微米(萬分之一公分)的則稱為塑膠奈粒。
塑膠汙染無遠弗屆 幾乎所有飲食皆含微粒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根據另一份2021年的研究,即使素食者也「難逃魔掌」,因為只要夠小,水果和蔬菜的根仍會吸進塑膠微粒並轉移到莖、葉、種子和果實裡;還有研究發現,採自陸地的粉紅色喜馬拉雅山岩鹽含有最多塑膠微粒,其次是海鹽及南亞印度、巴基斯坦的黑鹽。
茶包(當中許多是由塑膠製成)也會釋放大量塑膠微粒。加拿大魁北克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發現,沖泡一個塑膠茶袋時會向水中釋放出約116億個塑膠微粒和31億個塑膠奈粒。今年3月的一項研究顯示,一公升瓶裝水平均含有24萬個來自七種塑膠的微粒。
而澳洲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的研究發現,每食用100克米飯就會吃進三至四毫克塑膠;若吃的是即食米飯,吃進的塑膠量會升至13毫克。所幸透過洗米可以洗去40%的塑膠汙染,也有助於減少米中砷含量高的物質。
塑膠奈粒侵入人體 擾亂內分泌增死亡風險
有研究發現,頸動脈中有塑膠微粒或塑膠奈粒的人,三年內罹患心臟病、中風乃至死亡的機率是一般人的兩倍。專家表示,塑膠奈粒是尤其令人擔心危害健康的塑膠汙染類型。
這是因為塑膠奈粒可以侵入主要器官中的個別細胞和組織,恐打斷細胞生長、分裂及運作過程,並累積擾亂內分泌的化學物質,如雙酚、鄰苯二甲酸酯類、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和重金屬,這些化學物質會跑到肝、腎、大腦,甚至穿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
肉類蛋白多遭塑膠汙染 蔬果、瓶裝水亦難倖免
當前海洋遭塑膠汙染嚴重,已有許多研究發現人們因食用海鮮而攝入大量塑膠微粒,然而對攝取蔬果、禽畜肉品會吃進多少塑膠微粒的研究卻相對較少。
《環境汙染》的研究中,科研人員檢視十幾種常見蛋白質,包括牛肉、裹麵包粉和其他烹調類型的蝦、雞胸肉和雞塊、豬肉、海鮮、豆腐,以及幾種由植物性原料製作的替代肉品等,發現裹麵包粉的蝦含最多塑膠微粒,一份平均含300多個;植物性雞塊居次,每份近100個,其餘依序為雞塊、鱈魚條、簡易處理過的白蝦、新鮮捕獲的甜蝦和植物性魚條;塑膠微粒含量最少的是雞胸肉,豬排與豆腐次之。
進一步與消費者食用數據比對後,研究人員推估美國成年人每年平均攝入的塑膠微粒為1.1萬到2.9萬個,一年最大攝入量估計可達380萬個。而根據「綠色和平」組織2021年初公布的資料,台灣每人每年平均經由海鮮吃下1.63萬個塑膠微粒,相當於一根1.05公克的塑膠吸管。
2020年8月《環境研究通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的一份研究指出,各種水果和蔬菜裡存在5萬2,050至22萬3,000個10微米以下塑膠微粒。蘋果和胡蘿蔔分別是受汙染最嚴重的水果和蔬菜,每公克含超過10萬個塑膠微粒,最小的微粒發現於胡蘿蔔中;生菜受微粒汙染最少,然而最大的顆粒卻是在生菜裡發現。
最近一項利用全新技術的研究更發現,在美國熱銷的三款瓶裝水中,每公升約含11萬至37萬個塑膠奈粒。
少用塑膠食器微波加熱 衣著飲食盡量純天然
根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調查報告,塑膠微粒汙染遠超想像。危害海洋的塑料中,家用及工業排放的塑膠微粒占15%至31%,比大型塑膠製品分解後造成的汙染更甚;35%的塑膠微粒汙染來自合成纖維,光是洗衣服就會讓塑膠纖維釋放到自然環境中。
近年多項分析顯示,目前使用的1萬6,000種塑化品,當中至少4,200種被認為對人體和環境「高度危害」,這些化學物質在環境中分解後會變成塑膠微粒,然後再變成塑膠奈粒。
專家建議,盡量避免吃裝於塑膠容器中的食品或飲水,將食品放在玻璃、陶瓷或鋁箔容器,不要把塑膠製品放入微波加熱;盡量穿著天然布料製成的衣服、購買天然材料製成的消費品;盡可能多吃新鮮食物,少買用塑膠包裝的加工食品。
本文轉載自《中央社全球中央雜誌》。
留言 9
HanwenHsu
南無戰鬥陀螺
2024年07月02日17:13
Patty
「綠色和平」的捐款爭議🫠⋯⋯
2024年07月02日16:58
YiXian
有沒有那種可能是本來所有東西就都含有塑膠微粒😂
2024年07月02日15:37
Krauss
喔...不是吃下一雙藍白拖就好
2024年07月02日15:36
kay
超廢文
綠畜放萊豬 核食吃多少?
要爆一篇嗎?
2024年07月02日15:2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