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6月準備貨幣降至6兆579億 創今年新低

工商時報

發布於 2023年07月11日09:29 • 巫其倫/台北報導

中央銀行11日公布6月日平均準備貨幣金額為6兆579億元,單月下滑272億元,創下今年以來新低水準。央行官員分析,過去3年所得稅申報延長至6月底止,今年繳稅期間恢復正常至5月底止,稅款在6月9日繳庫,在季節因素下,導致6月準備貨幣金額直接下滑至今年低點。

央行表示,今年6月日平均準備貨幣年增率為4.79%,較上月5.49%下降0.7個百分點;若觀察1~6月日平均準備貨幣平均年增率為5.68%,則較去年同期10.44%為低。所謂準備貨幣,又稱貨幣基數或強力貨幣,準備貨幣由銀行、信合社、農漁會、郵局等存款貨幣機構的準備金,以及民眾持有的通貨所構成。

準備貨幣是央行的貨幣性負債,為央行貨幣供給的基礎;至於準備貨幣的變動,會直接影響存款貨幣機構的可用資金,經過一段時間後,對貨幣供給產生倍數擴張或收縮的效果。

央行官員分析,6月雖有公債還本付息、國庫券還本、國庫還款、發放各項補助款與統籌分配款及央行定存單淨發行減少等寬鬆因素;不過,由於公債發行、國庫向銀行借款、稅款繳庫等緊縮因素影響,導致日平均準備貨幣金額較上月呈現下滑。

官員進一步說,「本月繳稅因素影響最大」,民眾所得稅過去3年都申報至6月底止,而今年回歸正常申報至5月底止,民眾使用信用卡或帳戶扣款繳稅,在6月9日統一轉入國庫帳戶,而前3年則是在7月才繳庫,這部分反映季節性現象,基期因素影響下,6月準備貨幣金額創今年新低。

央行統計,6月日平均準備貨幣金額減少272億元。其中,流通在央行外通貨(通貨發行額扣除央行庫存現金)80億元,金融機構存放央行準備金亦減少192億元。

觀察近年我國準備貨幣統計,金額呈現逐月上升,疫情前2019年初僅約4兆餘元,隨後一路上升,6月雖呈現下滑,但仍在6兆元之上高水位,國內資金需求仍未見趨緩。

加入《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