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富李嘉誠的長江和記實業預計將中港以外、包括巴拿馬運河港口在內的全球港口業務售予美資財團,引發中共撻伐。學者分析,一旦這項交易成功,將成為中國在新一輪美中貿易戰中的破口,因此中國必定會窮盡一切政治手段進行干預,只是這樣強硬處理的方式,恐也將衝擊外資投資意願,使得中國陷入進退維谷的兩難局面。
李嘉誠出售全球港口 遭批出賣中國
就在美中貿易戰開打之際,香港首富李嘉誠的長江和記集團傳出作價228億美元(約1178億港元)向貝萊德(BlackRock Inc.)等美資組成的財團,悉數出售不包括中港業務在內的全球23個國家營運的43個港口權益,當中包括巴拿馬運河兩大極具戰略價值的港口,頓時惹怒中國當局,遭中國官媒批鬥為背叛和出賣全體中國人,背上歷史罵名。
長江和記交易案 衝擊中國一帶一路布局
事實上,這筆交易看在學者的眼中,確實將嚴重衝擊中國在全球一帶一路的戰略布局,尤其巴拿馬運河的兩個港口更是其中的重要指標。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說:『李嘉誠這次把巴拿馬運河的兩個重要港口賣掉,其實是個很重大的標誌,也就是川普可以針對一帶一路的相關商港,尤其深水港可以作為軍港用的相關國家的港口,我覺得是下一波重點,有統計出來說好像已經有40個港口,準備還是已經在賣掉當中。另外一方面在非洲,就是美國國會資助的非洲研究中心,還點名非洲有93個類似的港口,所以我覺得李嘉誠事件不會是終止,是個開端。』
避免成美中貿易戰破口 中國全面啟動干預手段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占璽也認為,一旦這筆交易成功,絕對會成為中國在美中貿易戰中的重要破口,因此中國對此案的關注程度絕對會更甚以往,必定會窮盡一切法律及政治手段干預這次的交易。
他說:『雖然中國政府在法律上沒有很直接的手段,可以去干預這一個交易,比如說透過監管或者是交易審查,用合法的程序來阻止這個交易,但是有可能利用更多的檯面下的行政或是政治的手段,試圖來改變李嘉誠的這個決策,或者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去限縮這個交易的範圍,比如說包括眾所關注的巴拿馬兩個港口,或者是一些比較具有關鍵價值的港口的營運權利。』
港府動用國安法審查?!凸顯中國焦慮和不滿
的確,這筆交易除了引發中共官媒的口誅筆伐外,香港特首李家超也在日前公開表示,任何交易須符合法律法規要求,但未鬆口是否動用「香港國安法」審查。而坊間則傳出北京高層已指示中國監管單位介入審查,甚至另有中資在與長江和記實業積極洽談其他可能的方案,在在都顯現出中國對此交易的焦慮和不滿。
強硬干預恐嚇退外資 引發經濟風險
只是當中國的態度愈強硬,可能引發的副作用就相對愈大。王占璽觀察到,所有的外資目前都緊盯這起交易在看,並將其視為中國管理外資的範本,一旦中國過度施壓,勢必影響外資投資意願,而這不僅將使得原本急欲招商引資的中國市場經濟雪上加霜,更會讓中國因此陷入進退兩難的泥淖。
他說:『其實採取更強硬的壓制手段的話,實際上也就是讓外資感覺,中國內部的投資風險,其實可能是很高的,或者說沒有因為中國政府的政策宣示而得到控制,我想其實對於外資,或者直接來講像長江和記這樣的香港資本,他們繼續願意停留跟投資在中國市場上面的意願,一定會有直接的衝擊。』
國進民退政策轉向?
此外,外界也在觀察中共是否會因為長江和記的交易案,而一改可能鬆動的「國進民退」政策,讓年初才信誓旦旦,要讓民營企業帶動經濟的口號,頓時成了泡影。
王占璽說:『其實像李嘉誠或是長江和記這樣的一個在海外註冊,在香港成立總部,而且長期以來被視為香港自由經濟的代表,這樣的企業,如果說都沒有辦法擺脫中國政府強勢干預的話,那也就意味著像騰訊,像阿里巴巴這些跟中國政府本身有非常綿密的政商關係的中國所謂民營企業,在未來其實受到中國政府的治理的程度會更強,那麼中國的這個民營經濟,實際上擁有的自主營運空間其實也會更低,我想這也是我們未來在觀察中國經濟發展的時候 一個重要的現象。』
中共重視民營經濟?相關立法成指標
王占璽強調,長江和記的這起交易案,除了具有地緣政治上面的一個意義,和國家競爭上面的意涵之外,更重要的面向是,它也投射出中國政府現在對於民營經濟的態度,因此在兩會中難產的「民營經濟促進法」未來是否能順利完成立法,也成為外界觀察的另一個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