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強迫轉讓土地、棄農轉工 ILO報告:中國在新疆和西藏擴大強迫勞動計劃

中央廣播電臺

更新於 02月14日11:20 • 發布於 02月14日07:41 • 陳文蔚採訪
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發布報告指出,中國對新疆和西藏的強迫勞動不但未減緩,甚至還持續擴大。圖為著名新疆問題專家鄭國恩博士(Dr. Adrian Zenz)曾公布證據指新疆輕工職業技術學校(圖)就是從再教育營來的。(X平台/@adrianzenz)
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發布報告指出,中國對新疆和西藏的強迫勞動不但未減緩,甚至還持續擴大。圖為著名新疆問題專家鄭國恩博士(Dr. Adrian Zenz)曾公布證據指新疆輕工職業技術學校(圖)就是從再教育營來的。(X平台/@adrianzenz)

《美國之音》報導,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LO)最新發布報告指出,中國政府不僅在新疆和西藏利用所謂的「職業技能培訓和教育中心」進行強迫勞動,還透過國家主導的勞工計劃,將大規模「剩餘」農村勞動力轉移至全國各地。中國政府對此報告予以駁斥,稱其「毫無根據」和「完全錯誤」。

ILO這份報告詳細描述了中國當局如何加強調查和監測貧困狀況,提高跨省勞工轉移的目標,同時還施壓少數民族的小農戶,將其土地轉讓給國家主導的合作社。

報告指出,這一過程被官方宣傳為「解放」農村勞動力,但實際上迫使數萬名維吾爾、藏人及其他少數民族在脅迫條件下進入太陽能電池板生產、電池製造、季節性農業和海鮮加工等行業。

藉大規模拘留與強剝傳統生計兩股力量

共產主義受難者紀念基金會(Victims of Communism Memorial Foundation)中國研究高級研究員鄭國恩(Adrian Zenz)表示,該報告對強迫勞動問題的評估「非常及時」。

鄭國恩指出,國際勞工組織在上一份報告中將新疆的所有強迫勞動歸因於拘禁營,不過「這份新報告不僅糾正了『2022年版本』的概念性錯誤,而且對現況做出最新評估。」。

國際勞工組織的最新報告引述國際工會聯合會的指控,稱新疆目前有兩大強迫勞動體系:首先第一種是涉及維吾爾和其他少數民族在「職業技能培訓教育中心」的大規模任意拘留,其中大多數人已轉入普通監獄長期監禁。報告指出,這些中心的釋放人員通常被迫從事紡織、電子等行業的勞動。

誘少數民族農戶轉讓土地稱「解放」農村勞力

而第二種體系則涉及大規模將「剩餘」農村勞動力轉移至國家主導的勞工計劃,使其脫離傳統生計,進入太陽能板生產、電池製造、季節性農業和海鮮加工等行業。報告中寫道:「近年來,在加強調查和監測數百萬農村家庭貧困狀況的基礎上,當局提高了目標,導致跨省勞工轉移增加,與此同時,地方政府『積極引導』少數民族小農戶將農業用地轉讓給國家主導的合作社,從而『解放』所謂『剩餘』農村勞動力,使其進入製造業或服務業。」

國際勞工組織的報告也強調了政府強制轉移西藏勞工的問題。

報告表示:「這些政策採用軍事化職業培訓手段,並要求政治幹部介入,以迫使西藏牧民和農民放棄傳統生計,轉而從事公路建設、採礦或食品加工等行業,以此削弱宗教的負面影響。」

西藏遭強迫轉移勞力影響高達63萬人

國際工會聯合會估計,到2024年西藏的勞工轉移人數已顯著增加,影響多達63萬人。地方政府為勞工仲介和企業提供激勵措施,加劇了外界對西藏人被強行剝離祖傳土地和文化傳統的擔憂。

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否認國際勞工組織報告的內容,稱其「毫無根據」,並表示相關訊息是「虛假」的,意在「欺騙國際社會,破壞新疆和西藏的穩定發展」。

儘管中國政府堅稱相關政策旨在扶貧和促進經濟發展,但國際勞工組織的調查結果加深了外界對這些計畫實際上是壓迫和控制工具的擔憂。

國際勞工組織專家委員會已正式要求中國政府提供詳細解釋,並說明其為解決這些指控所採取的措施。報告最後敦促北京修改國家和地區政策,確保少數族群和宗教群體不以就業和去極端化計畫的名義遭受強迫勞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