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澤倫斯基和川普吵架後果!美暫停援烏,歐洲能補缺口嗎?

遠見雜誌

更新於 03月04日09:01 • 發布於 03月04日09:01 • 邱祐慶

自從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與川普在白宮發生激烈爭吵後,外界就關注烏克蘭美國的關係是否生變,結果,現在烏克蘭的處境變得更加艱辛。川普在當地時間3日宣布,將暫停對烏克蘭的軍援,直到川普認定烏克蘭展現與俄羅斯談判的誠意。沒有美國的援助,烏克蘭前線會有什麼衝擊?歐洲能填補美國留下的缺口嗎?

2024年選舉期間,川普曾誇口能在一天內結束戰爭,但近來對澤倫斯基態度日漸不耐,同時仍堅信,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若簽訂停火協議,將會遵守承諾。

川普在社群平台Truth Social發文,批評澤倫斯基暗示戰爭「仍然遙遙無期」,並警告美國不會再容忍這種說法。另一方面,川普仍未放棄與烏克蘭的礦產協議,他稱該協議「是一筆好的交易」,並表示將在當地時間4日的國會聯席會議上討論協議。

烏克蘭若沒有美國的軍援,究竟會發生什麼事?

《經濟學人》:軍援中斷更是心理打擊

「沒有人願意相信最糟糕的情況會發生,但我們擔心有些武器可能再也無法獲得補充,」一名熟悉烏克蘭軍方高層的消息人士表示。

《經濟學人》分析,美國軍援的關鍵不僅是武器本身,還包括維修與維護能力、防禦導彈供應、軍事通訊的星鏈(Starlink)衛星網路,甚至美國提供的情報支持。

前線士兵深知,當美國軍援減少,戰況將如何惡化。

2023年底,川普曾指示共和黨議員拖延軍援批准,導致烏軍在砲彈短缺的情況下苦撐六個月,當時駐守烏克蘭巴赫姆特的烏軍中尉基沙克(Nazary Kishak),目睹俄軍以10:1的砲火優勢,重創烏克蘭最優秀的軍官,最終徹底摧毀整座城市。

在所有軍援中,防空系統是重中之重,只有美國能生產愛國者(Patriot)導彈,來攔截俄羅斯的高超音速與彈道導彈,法義聯合研發的SAMP/T系統雖可作為替代方案,但產量有限,且目前版本難以攔截最先進的俄製飛彈。

此外,美國的重要援助也包括情報共享,透過北約機制,烏克蘭軍方得以掌握俄軍空襲動向、武器補給路線,甚至導引遠程火箭與無人機,攻擊俄羅斯境內的目標。一名西方軍事官員表示,歐洲部分國家,如英國,可提供一定程度的情報支援,但反應速度仍難與美國相比,「這場戰爭講求時效,若失去美國情報支援,烏克蘭在即時打擊能力上將大幅受限。」

《經濟學人》認為,對於烏克蘭而言,美國軍援的中斷不僅意味實質損失,更是一種心理上的打擊。

歐洲能為俄烏戰爭帶來和平曙光嗎?

現在,沒有美國的軍援後,歐洲將負擔更大的責任,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先前在倫敦舉行的歐洲領袖峰會上,提出一項「部分停火」構想,希望透過為期一個月的短暫休戰,來測試俄羅斯的和平誠意,並為持久和平創造條件。然而,這項提議並未涵蓋烏克蘭東部前線的地面戰鬥,僅限於「空中、海上與能源基礎設施」領域。

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倫敦舉行的歐洲領袖峰會上,提出一項「部分停火」構想。取自X@EmmanuelMacron
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倫敦舉行的歐洲領袖峰會上,提出一項「部分停火」構想。取自X@EmmanuelMacron

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倫敦舉行的歐洲領袖峰會上,提出一項「部分停火」構想。取自X@EmmanuelMacron

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也提出「志願者聯盟」的構想,提供烏克蘭安全保證。

不過,情況真的能如此順利嗎?歐洲能組建出強大的力量,來幫助烏克蘭嗎?

《BBC》分析,事實上,歐洲可能連1/3的兵力都難以組建,這反映數十年來歐洲軍隊的削減,以及過去長期依賴「冷戰後和平紅利」帶來的影響。

分析提到,空中作戰能力將至關重要,無論是進行情報、監視與偵察(ISR),還是阻止未來俄軍的進攻。美國擁有強大的訊號情報(SIGINT)與空中加油能力,若缺少這些支援,純由歐洲國家組成的部隊,將難以應對局勢。

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一份報告指出:「歐洲對華府軍事能力的依賴,特別是在ISR與空中加油這些關鍵領域,若沒有重大投資,將使追求戰略自主變得極具挑戰性。」

《BBC》報導,簡單來說,若沒有美國的軍事支援,歐洲想要組成一支可信賴的部隊來保護烏克蘭,將極為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任務」。

除了軍事支援,財政問題也同樣棘手。

《衛報》提到,截至目前為止,美國已向烏克蘭提供了約338億美元的軍備,並額外提供332億美元用於採購美國武器。德國基爾大學的數據指出,歐洲提供的軍援與美國相當,約620億歐元,也就是說,若歐洲要完全填補美國撤回的軍援,則需將當前援助加倍,這將是一項巨大的財政負擔。

北約未來將何去何從?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在川普當政下,歐洲長期依賴的安全框架已經不復存在,」《衛報》指出。

過去數十年,歐洲能專注於經濟發展,而美國則擴大安全保障範圍,涵蓋幾乎整個歐洲大陸。但如今,川普對北約的承諾仍不確定,美國是否會維持10萬名駐歐士兵,也打了問號,同時,白宮仍積極尋求與俄羅斯展開直接安全對話。

「美國一直在重新評估安全優先事項,特別是關注國內問題及印太地區,因為華府認為中國構成長期戰略挑戰。」英國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所長埃勒胡斯(Rachel Ellehuus)說:「這是北約盟國十年來都知道的問題,但直到現在,他們才真正被迫行動,北約這個組織還能繼續存在嗎?這將是一個更難回答的問題。」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