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不是澎湖人也砸錢當會員!PTT版主開「沿菊書店」搶救世代文化

城市學

更新於 2022年05月20日10:45 • 發布於 2022年05月18日06:03 • 馮紹恩

澎湖的4月天,東北季風依然呼嘯而過。踏入篤行十村,號稱全台目前修復過後最老的眷村聚落,在園區一隅會瞧見書店的掛牌。踏入庭院,打開日式拉門,把鞋脫下,你會有點驚喜,在澎湖,居然有這樣整理好的一處書店。

精緻的老家具、別緻的書架擺設,更別提擺在書架上的書,與一般獨立書店不太一樣,他選擇的,除了是自己所愛,更是希望激發澎湖人思考的相關書籍。

「這些書倘若賣不掉,那都會是裝潢費的一部份」店主高世澤笑著說,開設書店也讓自己找到,擁有這麼多本書的理由。除了目前架上的量,未來預計還會有2000本新書。

書店另一旁,則有咖啡、較多的座位及童書區,高世澤很樂意家長帶小朋友一同看童書。

張智傑攝。
張智傑攝。

初見高世澤時,他在一旁櫃台前,殷殷切切叮囑店員各種注意事項。畢竟從4月3日書店開幕,到我們造訪,數來不過10天而已。

這家由沿菊文旅開設的獨立書店,在澎湖當地引起了不小的社會關注。

這10天,已經賣掉上百本書,有少部分是遊客來買,抱持著支持心情,而更多數是澎湖居民造訪,從2歲到80歲都有。

而且書店還設立會員制度,從3月就開始招收,迄今收到的會員費已超過160萬。

高世澤說,沿菊書店有不同等級的會員,像是一年收1300元的,是買書打折,一年3000元的,是買書跟咖啡都打折。

不過連他自己都有點訝異,居然會收到這麼多的社會支持「澎湖人以外,有1/3的人是遊客,可能一年來不到澎湖一次,但他們長期都知道我們在做什麼,才願意在文化這一塊,大力的支持我們。」

這股支持,強烈到讓高世澤深感盛情難卻,嚷嚷說「我們會員費用年繳,有人一口氣匯了10年款項進來,我們連租約都沒有10年啊!」

究竟,沿菊書店承接高世澤什麼想法,讓大眾願意投入金錢,支持他開這樣的一間店呢?

張智傑攝。
張智傑攝。

強烈社會支持,來自高世澤長年筆耕不輟

沿菊書店如今引起的高度社會支持,跟2015年,高世澤選擇獨自創辦沿著菊島旅行社,已不可同日而語。

澎湖在地社區文化連結的深度旅遊,是他創辦旅行社時的理念,不過由於當時業者多以浮潛、水上活動為主,所以沒有任何觀光業者看好他們能賺錢。

時至今日,從縣府到不少業者都紛紛跟進,推出許多在地深度的「小旅遊」,因為這正是國旅、澎湖旅遊,能吸引遊客回訪的不二法門。

張智傑攝。
張智傑攝。

更早,在沿菊文旅創辦前,高世澤的身分還不是老闆,只是澎湖最著名深度旅遊網站的創辦人「沿著菊島去旅行」。

2004年,他在PTT澎湖版開始寫遊記,把鄉愁化做文字,秉持分享旅遊優質資訊的初衷,寫著寫著,到2006年,決定設一個網站。

在那個沒有智慧型手機、社群的年代,「沿著菊島去旅行」這網站,曾創下一年400多萬瀏覽人次,從沒沒無聞到許多商家搶著合作。

就這樣,當時人在台北的高世澤,和10多位志工一起下筆,成功引起不少人共鳴。

在他們的觀察與文筆下,成功把許多澎湖人眼中尋常的景點寫熱、寫出內涵,更進一步寫出澎湖人的文化。

獨立書店「沿菊書店」店主高世澤。張智傑攝。
獨立書店「沿菊書店」店主高世澤。張智傑攝。

而且他不只是寫,更會說。

澎湖不大,但這座島上許多事物的由來,在這群人心中如數家珍,高世澤有時反而比研究鄉土的教授,或旅行團的導遊,來得更具地方草根味。

澎湖許多景點,一個個在他的文字與詮釋下翻紅,如知名的「山水沙灘」就是一例。

他提及,這裡早年時叫「豬母落水」,傳說一隻母豬曾跑到沙灘上,與岸邊一條大章魚纏鬥,結果母豬被大章魚拖下水,才起了這名字。直到日治時期,才更名為「豬母水」,後來國民政府來台,又改名叫山水沙灘。

張智傑攝。
張智傑攝。

高世澤筆名「一筆」,做過的事卻無法一筆帶過

高世澤還替自己取了筆名「一筆」,形容他,就只有這麼一支筆。

但說起他做過的事,實在無法一筆帶過。

一筆,除了這10幾年經營旅遊事業,在台北求學的少年時期,還創辦過詩社,拿下文建會文薈獎、澎湖縣菊島文學獎首獎、乾坤詩社華人新詩獎,更出版詩集《捷運的出口是海洋》。

身為澎湖人,長期以來,高世澤發現,澎湖鄉親其實對自己的家鄉文化沒有自信。

他18歲離開澎湖前往台北時,首先就感受到鄉下與都會的差異,不只是資訊,而是落後了「一個世代」。

於是高世澤走遍台北各地有書的地方,從重慶南路、衡陽路的書街,到光華商場攤頭找書。

張智傑攝。
張智傑攝。

到了90年代,澎湖第一間麥當勞、7-11、星巴克等連鎖店家的引入,讓一筆察覺到,許多在地傳統的老文化正迅速消失。

他明顯感受到威脅,一種澎湖傳統文化、澎湖人自我身分認同的危機。

但多數澎湖人跟他想的不同,認為自己家鄉本來的傳統文化就是落後,亟欲擁抱現代化的社會,接受都市的生活模式,讓「澎湖」從具特色的地方名詞,同質化為一個隨處可見的郊區名詞。

張智傑攝。
張智傑攝。

「如果連自己都不認識的話,那20年後,我們連告訴自己下一代是誰都沒辦法,澎湖的定義已經模糊掉了」可是,什麼是澎湖人的定義?一筆眼中,澎湖人具有5種特質:勇敢、冒險、知足、感恩、共存

勇敢,是因為澎湖的秋冬季節,強烈東北季風不斷狂嘯,能挺過這樣的風,一定要有勇氣與冒險的精神。

堅強,是因為澎湖以往日子非常苦,只能努力挺過來,也因為苦過,所以擁有一點點東西,就能知足感恩。

共存,像是澎湖出海捕漁貨,不叫抓魚,而說討海,跟海討一口飯吃,而出海本身也就是一場冒險,何時遭逢不測都難以掌握。

這些澎湖人身上的特質,正漸漸隨工商業社會的來臨而消失。高世澤認為,應該要有人挺身而出,做些什麼。

張智傑攝。
張智傑攝。

高世澤不只是傳道者、先知,更是實業家

高世澤就像傳道者、先知,不斷宣講自己的理念,試圖影響身邊的人。

伴隨詩人訓練而來的精準言語,他的文字充滿力量與號召力。

而長年的故鄉情懷,也使他說出的語言,更充滿真摯與熱情,你很難不被他說服。

同時,高世澤還是實業家。

經過在台灣的倡議、回到家鄉澎湖再倡議,這些年的經驗讓他知道「無法強加信念於他人」,與其期待他人做,不如自己來。

所以高世澤開設了具人文精神的旅行社,從承接一家旅館,到如今開設書店,高世澤的初衷與精神始終沒變。

對他來說,沿菊書店不只是一家書店,還要成為澎湖的社創孵化器、文化中心「我4月3日開幕時,覺得好開心,人生的夢想達成了,甚至隔天就在想,是不是把書店給收了,因為開書店真的不是一件很聰明的事情啊!」

張智傑攝。
張智傑攝。

高世澤相當清楚,書店不只打算開設,跟縣府租約的6+3年而已,至少要撐20年「套句社會學上常見的話,要花20年才能打造、影響一個世代。」

目前這家書店,高世澤已經花500萬在裡頭。有人笑著說,他是把其他地方賺來的錢,都砸入這家書店裡了。

未來如何,尚不可知,但照高世澤的個性,他一定努力堅持到底,繼續寫、也繼續說,因為他理想中的那一座美麗菊島澎湖,還尚未實現。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