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音樂發展的歷史上,總有某些人或某首歌,會不斷地被反覆提及。他們可能被視為樂壇先鋒,以前衛的姿態為台灣帶來全新觀點,或作為時代的回聲,經歷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樣貌。音樂人張雨生和他的作品兼具,每隔十年,就會有相關的討論再次出現。而迎來張雨生逝世二十五週年,南港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策劃了「想你到月球:張雨生特展」,回顧他始終前衛且精彩的音樂旅程。
文字:羅健宏
高唱搖滾的鄰家偶像
張雨生的音樂之旅始於1986年,為了替意外逝世的妹妹圓歌唱夢想,20歲的他參加了「木船民謠歌唱大色」獲得優勝。以此為契機,他加入了大學吉他社,積極組團參加校園比賽。後來認識了台大校園樂團Metal Kids成員,並開始有密切往來。1988年,Metal Kids找張雨生參加「第一屆熱門音樂大賽」。他以充滿渲染力的歌聲和舞台魅力,拿下團體組冠軍和最佳主唱兩個獎項,而後被飛碟唱片發掘,找去錄製廣告歌曲〈我的未來不是夢〉,一時紅遍大街小巷。
同年底,張雨生被定位為鄰家偶像出道,如同他在後來接演電影《七匹狼》飾演的角色紀孝華,以斯文造型和陽光勵志的個性,獲得年輕世代的高度人氣。在發表完《天天想你》和《想念我》兩張專輯後,張雨生從畢業入伍當兵,中間甚至有漫畫家以此為題材,出版漫畫《張雨生大兵日記》。而「想你到月球:張雨生特展」四位策展人設計師王耀邦、音樂人瑪莎、作家陳德政和藝術家王宗欣,當年約莫才讀國小或國中。瑪莎回憶,「張雨生是所有人期待的歌手,大家都在等他當完兵回來的那張唱片。」王宗欣也補充,當時班上同學都在抄寫歌詞,「大家都在背張雨生的歌。」
朝創作歌手邁進
結束兩年的役期重返樂壇,他交出了《張雨生創作專輯》,詞曲幾乎由他一人包辦,也宣布從偶像轉型為創作歌手。或許是考慮到音樂市場,陳德政表示,「兩年的役期不見得很長,但不像現在有社群軟體,去當兵就好像是消失一樣。而且回來後會發現,市場上冒出更多年輕的歌手。」許多人會趁著當兵做出改變,對當時所有男性而言,當兵是重要的大事。轉型也跟張雨生心裡不再想當偶像有關,陳德政認為,「即便他認真扮演,也享受於這個角色,但他的本我想做搖滾歌手。」就像當年尚未出道,站在校園舞台上高唱,用歌聲揮灑他的主張。
繼續唱勵志歌曲會跟年輕世代脫節,這是他發表《張雨生創作專輯》後,接受媒體訪問的解釋,「畢竟環境不一樣了,不能光是沈浸在〈我的未來不是夢〉的成功,必須再發現人的需要。」所以張雨生以展現個人理念為這張專輯定調,收錄的12首歌曲部分來自於軍中創作,歌詞有他的親身經歷、讀過的文學作品,還有對社會的觀察和批判,更拉高規格到美國進行專輯的錄製。對樂迷來說,張雨生的轉變是意想不到的。瑪莎表示,你會知道它跟過去有很大的不同,「專輯主打歌〈帶我去月球〉給了我蠻大的震撼力,你會覺得這個人不太一樣。」
有趣的是,那個年代對「創作歌手」的想像會再更激進。就像羅大佑身穿黑衣黑褲,用歌詞直接批判。然而張雨生卻沒有如此明顯的表徵,也讓這張作品就像他難以模仿的聲線,樂迷們無法再更貼近作品,反應到銷量,這張作品並不如前兩張來得賣座。
持續將所見所思唱成音符
原本企圖轉型,卻因此迎來創作跟市場拉鋸。即便後續推出的專輯依然有如〈大海〉、〈一天到晚游泳的魚〉、〈我期待〉等熱門歌曲,但更多實驗性的創作在當時卻鮮少被討論。瑪莎強調,現在回頭看張雨生做的許多嘗試,都是需要勇氣和毅力才可以完成的事情。
相較於那個年代的創作者,張雨生關注的面向非常廣泛,除了愛情和生活,他也觀察城市、分享時事,也把街頭弱勢者的身影納入歌曲中。像〈我想把整片天空打開〉裡寫到「是不是讓委屈在城市一角的破屋、從鏡頭裡站出來、就是對文明最好的批判」,抑或是〈動物的悲歌〉直接用小黑小花兩個主角,點出城市發展造成無家可歸的問題。在編曲上,張雨生也極力跳脫當時流行音樂的做法,「像是電吉他,那個年代的作品不會用到像是張雨生那麼瘋狂。編曲跟和弦也有很多實驗性的地方。」瑪莎強調。
扣除當兵兩年,張雨生以一年一張專輯的進度發表。第八張專輯《還是朋友》發行後,他決定暫別歌壇,預定再回歸校園進修。儘管當時他強調這是一件不做會後悔的事情,隔年他依舊留在樂壇,更替自己追加更多幕後工作。作為推手,他成功發掘了當年在酒吧駐唱的張惠妹,1996年,張雨生為她製作了〈姐妹〉。因為專輯的高人氣,「張雨生以百萬製作人的身份,再度被大家看見。」
看見更立體的張雨生
走進「想你到月球:張雨生特展」展場,進入名為「烈火青春 A Life Story」的展間,首先會看到如太空艙的裝置,裡頭擺放了張雨生的招牌紅眼鏡、第一屆熱門音樂大賽最佳主唱獎座、愛書、《張雨生全創作專輯》手稿,也有張惠妹的《姐妹》,旁邊展牆則以年代表紀錄張雨生的專輯和剪報,用文字影像再現他的音樂旅程,展牆停在1997年,這一年他發行了第十張專輯《口是心非》,就在發片不久因車禍意外而離世。樂迷們和音樂人感傷,也遺憾音樂的旅程沒辦法再延續下去。
王耀邦提及,「因為喜歡寫東西,張雨生留下了大量的書信和手稿。」,在這次展覽中他們特別將文字的出處標註出來,就像是張雨生在耳邊說話。「月球電台 Moon Radio」展區陳列了一台台收音機,裡頭的卡帶播放的是他上廣播電台的錄音。關於人生、音樂、偶像和世界,他總有許多個人想法,就像其中一台錄音機說,「真正的搖滾,是年輕人的代言,給這個世界的震撼。」
比起回顧張雨生的成就,展覽團隊希望能更立體展現張雨生,也希望讓聽眾純粹感受音樂本身。為此還特別造訪張雨生之家,拜訪張雨生母親和他身邊親友。王耀邦表示,我想知道這些人給了他什麼樣的影響,比起他的成就,「大家對他最有印象是笑聲、對夥伴的貼心。」團隊將音樂轉化成流動的影像,並邀陳綺貞、韋禮安、9m88、夜貓組、告五人五組當代音樂人解構再創張雨生經典作品,在展場中與原曲輪替播放。
永遠的流行經典
張雨生最重要的是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歌,一提到他,每個人的腦袋會立刻浮出四、五首作品,早在Metal Kids時期就認識張雨生的音樂人陳子鴻,在接受策展團隊採訪時提到,這件事對產業而言相當不容易。「這也是流行音樂的重要指標,流行音樂必須經典且傳唱度高。」王耀邦說,若剝掉這層,很難去討論張雨生之於樂壇的影響力。然而除卻最容易識別的一面,作品本身還有許多可以觀察、探索的面向。音樂生涯受到張雨生許多啟發的瑪莎強調,「他永遠都有新的東西讓大家再發現。」
至於「想你到月球|張雨生特展」會怎麼幫助看展民眾記住張雨生,策展團隊不做過多預設或超譯,就像聽歌這件事情,每個人聽歌得到的感受不同,歌曲之所以能走進一個人的生命中,往往也跟聽者的經歷有關。團隊期許有更多人聽見張雨生,讓他的音樂,繼續陪伴著所有愛音樂的人
《想你到月球|張雨生特展》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99號
即日起至2023.2.28
《我期待 張雨生演唱會 致敬25》
2023.0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