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美股金融股壓力測試輕騎過關 坐擁升息題材

經濟日報

更新於 2021年09月01日01:10 • 發布於 2021年09月01日00:5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

美股資金輪動,屬於價值型投資的金融類股表現更優於標普500指數,根據美國銀行統計,今年以來湧入金融類股的資金超過300億美元,永豐金證券策略分析師陳泓睿表示,銀行恢復發放股利和實施庫藏股政策利多、加上未來升息趨勢明確、上半年財報表現亮眼,在多重利多因素匯聚之下金融股表現強勁,金融精選行業指數今年以來漲幅30.05%,金融類股包括基本面、政策面、籌碼面均轉佳,複委託投資人可掌握契機。

陳弘濬以三大面向分析美股金融股投資趨勢,在政策面方面,去年聯準會因應新冠疫情要求銀行暫停現金股利發放,今年6月宣布大型銀行順利通過壓力測試,銀行業7月起回復發放現金股利與庫藏股,代表充裕資本程度不僅可以抵禦嚴重經濟衰退,還可額外提高現金股利與庫藏股回饋股東;市場預估包括摩根大通、花旗銀行、美國銀行、富國銀行、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六大銀行,未來一年的配息和庫藏股規模上看1,300億美元;高現金股利殖利率與庫藏股買盤力道加持,提高投資人布局金融類股意願。

此外、聯準會利率點陣圖顯示2023年以前可能升息2次,從近期量化寬鬆縮減議題來看,未來將處於升息循環環境,有助於銀行存放利差擴大,推升淨利息收入。統計2004~2006年、2016~2019年兩次升息循環期間,金融類股皆維持上漲波段,期間平均漲幅33.2%。在基本面方面,陳泓睿分析,今年上半年財報獲利成長強勁,六大銀行上半年合計獲利年增率為145.5%,成長動能來自股債交易部門獲利與呆帳回沖利益;受惠於貨幣、財政刺激和經濟復甦,今年以來美國資本市場表現熱絡,上市數量(IPO)激增,摩根士丹利、高盛公布第1季度利潤刷新歷史紀錄,股票交易和投行業務收入表現亮眼。

陳泓睿指出,呆帳回沖利益是2021年獲利成長另一重點,去年新冠疫情期間,六大銀行合計提列635億美元為貸款損失預做準備,實際上去年沒有發生企業違約潮,銀行放款品質依舊良好,銀行釋放先前增提貸款損失儲備,貢獻上半年六大銀行獲利回沖達到153億美元,預期呆帳回沖利益將支撐2021年獲利成長動能。

整體而言,美國經濟復甦動能強、升息趨勢明確,而美國金融股財務體質佳、獲利表現亮眼,美國金融股股價相對其他地區有較佳表現,台灣投資人可以複委託投資相關標的,金融股相關ETF產品豐富,從大型權值股到中小型銀行都有。

享受更高質量的財經內容 點我加入經濟日報好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