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峰對世俗的娛樂都不大感興趣。我問他平常看電影嗎?他說:「和前妻看過《侏儸紀公園》。」原因是不想去人多的地方。我問:「選《侏儸紀公園》是因為至少能看到一些動物嗎?」他笑著說:「對。」又補充說自己人生的第一部電影,是爸爸帶他去看的《大白鯊》。
**
這樣的一個人,如何和女友約會?他表示,女友愛逛街,一開始會找他,發現他總是一直走,也不找他了。
結果最長的約會時間,可能都是在帶團。在山裡,林青峰負責衝,到處去找動物,女友則負責守,照料大家,隨時清點人數。等走到可以讓大家圍起來看動物時,林青峰負責講,女友就幫忙打燈。
林青峰對小孩很有一套,把大山當教室,笑話交錯知識,認真聽時,會忘記自己其實很像肉票,被林青峰帶進黑暗森林裡。但畢竟是夜裡的山路,路程才走到一半,一個還在讀幼兒園大班的男孩就忍不住代替所有人出聲發問:「阿峰老師,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回民宿?」話音誠懇到像祈求,大家都笑了。
我後來在他深坑的家,拿這件事質疑他,他回答:「小朋友很容易累。小朋友都是很直接的,他有什麼想法會馬上跟你說。有時候你看到小朋友累了,就要馬上做調整。」把孩子也形容得像動物。那時我才了解,為什麼他說特別喜歡帶小朋友。
他在自傳《赤腳阿峰》裡,放了許多自己和女兒,以及女兒和動物的合照,非常驕傲地說「後繼有人」了。我問他,16年過去,女兒已上大學,「讀的科系和動物有關嗎?」他說:「沒有。她已經找到別的興趣了。」語氣沒有惋惜或遺憾,採取的教育方針和自己「超怕蛇但仍放任孩子養蛇」的爸爸一樣。
但他也說,帶的親子團,其實多半在孩子上國中後,就會中斷。不見得是因為失去興趣,而是學業上的要求超前,排擠了其他的活動機會,「但參加真的會有差吔。家長會說,他們在家裡看到蟑螂都會把牠趕出去,如果一般人,一定是打死,可是家長說小孩子會阻止家長把蟑螂打死,那其實就是一種生命教育。」說著,他就指著牆上說:「你看那邊不是也有一群螞蟻在排隊?」
我以為不過就是舉個例來說明「再小的生命都可貴」,但他接著說出來的話,卻很像是為自己所有在山裡學到的事做總結。他說:「你在野外久了之後,會覺得這個世界不是只有人,不是只有你。」
也許對他來說,山之所以如此吸引人,也是因為它的大,讓人意識到自己的渺小和無助。所以在山裡,什麼麻煩都不是麻煩了。
【從動物星球來的前蛇王1】他愛冷血動物勝過人 四度被毒蛇咬也沒在怕
【從動物星球來的前蛇王2】沒人看見的天才 與蛇同居搏百萬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