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電影

塞滿災難、熱浪與腦震盪的《龍捲風》幕後大公開 (上):還沒開拍就掛滿死亡 flag 的 90 年代超級大片

電影神搜

發布於 2020年07月08日14:37 • 龍貓大王通信

如今我們很難想起 1996 年上映的《龍捲風》(Twister) 到底都演了些什麼,也許還記得這部電影的男女主角是比爾派斯頓 (Bill Paxton) 與海倫杭特 (Helen Hunt),除此之外,可能你只記得那一個個超大的龍捲風、飛散在空中的無數碎片、還有在龍捲風裡哞哞叫的飛天乳牛。但是其實, 1996 年的《龍捲風》幾乎是 90 年代的大型商業電影代表電影,它的代表性來自於反映了 90 年代好萊塢亂七八糟的電影製作狀況、追求極致效果而不顧一切的狂氣、以及觀眾「數大便是美」的喜好。我們可以說,《龍捲風》是這些年的災難電影之王——幕後製作的災難比銀幕上呈現的效果還多。

《龍捲風》劇照。
《龍捲風》劇照。

《龍捲風》:電影裡出現了《鬼店》

 

從《酷斯拉》跳至《龍捲風》的楊狄邦

導演楊狄邦 (Jan de Bont) 在拍出讓全世界驚豔(連席格也甘拜下風)的《捍衛戰警》 (Speed) 之後,立刻投入下一部電影的製作——不,不是《龍捲風》。《龍捲風》一直是史匹柏的點子,他的製片公司安培林娛樂 (Amblin Entertainment) 先發想了一個關於「追風者」的創意,描述研究龍捲風的專家們,追逐人人聞之色變的龍捲風。好了,沒了,我講完了,安培林的點子就是這樣,沒有後續。

《龍捲風》劇照。
《龍捲風》劇照。

《龍捲風》:楊狄邦

但是史匹柏非常欣賞這個創意:這看來會是一個「科技勝天」的故事,宛如他大紅大紫的《侏儸紀公園》(Jurassic Park) 電影。於是,他決定將這個點子交給《侏儸紀公園》的原著小說作者兼編劇麥克克萊頓 (Michael Crichton),讓他發展成一份完整的電影劇本,而克萊頓可以獲得高達 250 萬美金的編劇費用。這讓《龍捲風》還在紙上作業時,就展現了勝機:史匹柏監製加上克萊頓編劇的黃金拍檔組合,完全可以期待重現《侏儸紀公園》的榮景。

《侏儸紀公園》小說作者兼編劇麥克克萊頓
《侏儸紀公園》小說作者兼編劇麥克克萊頓

克萊頓是 90 年代好萊塢最熱愛的小說家。

楊狄邦正在全力構思這部新電影的企劃,它是《酷斯拉》(Godzilla),一部重新點燃東方兇獸生命力的全新好萊塢怪獸電影。好萊塢已經好一陣子沒有巨大怪獸電影了,而哥吉拉在日本似乎無法恐嚇觀眾掏出鈔票,哥吉拉轉生到好萊塢尋求事業第二春,也許是個不錯的解救職涯創意。但是,楊狄邦雖然花了超過半年的時間,與三星影業一起試圖復活哥吉拉,但是電影公司卻不滿意他開出的高昂預算(諷刺的是,三星影業後來花了更多錢拍攝《酷斯拉》)。最終狄邦等於做了半年多的白工,而他離開無緣的哥吉拉後,立刻跳進了《龍捲風》之中。

楊狄邦的哥吉拉概念圖
楊狄邦的哥吉拉概念圖

楊狄邦的哥吉拉概念圖:至少這個哥吉拉會噴火。

拍出全球轟動電影《捍衛戰警》的導演,可以執導任何一部他想拍的好萊塢電影,而《龍捲風》只是狄邦的第二部長片電影。這其實已經透露了某種令人不安的預兆:沒有太多人清楚狄邦的能耐有多大。《捍衛戰警》確實很好看,放到現今也一樣好看,但《捍衛戰警》是一部「小」電影,它有大量的特技片段、還有極為貧瘠又輕薄短小的劇情。它很刺激,但那是一種腎上腺素的快感,這沒有什麼不對,無腦娛樂電影仍然是好電影,但這不代表,導演能夠有能力駕馭更高的預算(《捍衛戰警》成本只有 3 千萬美金)、更複雜的外景拍攝(《龍捲風》遠在奧克拉荷馬州拍攝,失去好萊塢的地利)、更困難的特技片段(這部電影要掀翻好幾座房子的屋頂)。

《龍捲風》劇照。
《龍捲風》劇照。

《龍捲風》:摔一棟房子比炸毀公車困難多了。

 

編劇擺爛、預算連環爆的《龍捲風》

事實是,楊狄邦不是那麼好的導演,他可以駕馭小規模小題材的《捍衛戰警》,但不能像羅蘭艾默瑞奇 (Roland Emmerich) 那樣,手持上億美金預算、拍出多角色多外景、最後還打到外太空的《ID4星際終結者》(Independence Day)。然後很不幸的是,《龍捲風》又偏偏遇上了比其他電影更多的災難。這讓狄邦徹底焦頭爛額,自然顧不上電影本身的素質。

《ID4星際終結者》劇照。
《ID4星際終結者》劇照。

《ID4星際終結者》製作了超乎成本的娛樂效果。

首先,《龍捲風》請來了大牌作家、付了超高檔稿費寫劇本,但是,狄邦卻發現,克萊頓的劇本僅僅只是「劇情大綱」而已,根本連台詞都沒有全部完成,只標註了大概的劇情走向而已。導致電影還得找來後來執導《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 的喬斯溫登 (Joss Weadon)、以及寫出《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 的奧斯卡得主史蒂芬澤里安 (Steven Zaillian) 來「補充」劇本——其實根本是補寫整份劇本。但是,《龍捲風》的編劇名單上,還是只掛著克萊頓夫妻的名字。

我們還沒講到《龍捲風》開鏡,但你可以先看到 90 年代商業電影的一大弊病(也許到現在都還是):迷信名氣。

《急診室的春天》
《急診室的春天》

克萊頓極力投入影集《急診室的春天》(ER) 前兩季,打磨出細緻的戲劇質感。

楊狄邦幾乎是抱著報復心態加入了《龍捲風》,但是沒有人思考他是不是真的適合這部鉅資大片。他聲稱以 6 千萬美金可以拍完這部電影,但當中就得先付出 250 萬給名氣一樣很大的麥克克萊頓。這種隨意花錢的氣魄,當然註定讓《龍捲風》面臨超支的命運——後來預算又爆增至 8 千萬美金。而麥克克萊頓儘管著作等身、倍受敬重、幾乎每部小說都由好萊塢改編成為影視作品,但很明顯地,他在《龍捲風》上擺爛了,名利雙收,卻連筆都沒拿起來。

《龍捲風》。
《龍捲風》。

狄邦繼續犯錯,幾乎犯了教科書上警告導演的每一條教訓:電影公司希望就近在加州拍《龍捲風》,可以省去舟車勞頓與預算,但是楊狄邦堅持到奧克拉荷馬州出外景,只是因為故事發生在風災嚴重的奧克拉荷馬州——這有點小看了電影的魔力,我們在銀幕上看到的其實常常不是事實,但對狄邦來說,他想要追求真實性的野心,蒙蔽了許多現實的判斷。況且,這也並沒有特別讓《龍捲風》更加寫實,反而花了更多的錢。

《龍捲風》的製片過程一團慘烈。
《龍捲風》的製片過程一團慘烈。

楊狄邦是鐵了心想要拍出一部絕對真實的浮誇天災電影,這讓他犯下了第二個錯誤:置演員於危險之中。

他幾乎差點殺了《龍捲風》片場的所有人。(待續)

延伸閱讀:

加入「電影神搜」LINE好友,最新電影情報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