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上報人物】呂大樂:台灣、香港學運的關鍵差別

上報

發布於 2017年01月27日10:19 • 陳怡杰

一個社會學者的香港筆記

58歲呂大樂是香港培育的本土菁英,香港大學社會系出身,取得牛津大學社會學博士後回港任教,實地觀察香港超過30年的他,日前受龍應台文化基金會之邀來台主講「尷尬的香港,準備中」,撥空接受《上報》專訪。

港大時期,呂大樂除了參與社會運動,協助木屋違建區無身分居民爭取郵箱設立等;也曾擔任對香港學運、社運影響深遠的港大學生刊物《學苑》總編輯,從一個前運動份子的角度,呂大樂怎麼看2014年台、港前後發生的兩場學生運動?

呂大樂(右2)大學時期曾任《學苑》總編輯,圖為編輯群合影(呂大樂提供)

雨傘運動論述不深 迴避問題

為爭取2017香港特首真普選,2014年9月26日,香港爆發史上最大型公民抗命運動「雨傘運動」,79天內參加人數超過120萬。被港府指控「非法集會」等四項罪名的3名運動領袖黃之鋒、羅冠聰、周永康,近日才被宣判社會服務令、緩刑等裁定。

曾在香港《明報》專欄稱「『雨傘運動』特點是沒有強烈社會訴求」的呂大樂說,他無意臧否雨傘運動,但運動本身論述不深,未觸及勞工、階級、種族等明確訴求,是確實存在的窘況。

「雨傘運動的特點是『要求民主』、『對特區政府不滿』、『不喜歡北京』,但如果最終命題是『改變香港』,你要改變香港什麼東西?你的步驟呢?」呂大樂評析,包括資源再分配?如何分配平等?種種議題雨傘運動份子都沒有讓港人清楚明白,「訴求沒拉出來,整場運動彷彿只有『不喜歡北京』來來去去」,以「集中的情感能量」出發,他不否認是讓社會運動大型化的前提,但是從「我不喜歡北京」到「我要改變香港」的中間細項是什麼,可能才是更重要的作為。

為何香港運動團體勢力始終無法凝聚?(攝影:李昆翰)

香港反對派內耗嚴重

雨傘運動也出現另一個問題:內部團體「山頭太多」。

「反對派之間出現很多碎片化勢力,每個圈子都不能接受另個圈子的人,只要誰站上舞台,有意無意成為一個領袖,馬上有其他人來拆他台」,讓反對派中間不斷出現反對派,內耗嚴重。

80年代搞社運沒有同樣狀況?「當時很簡單,香港還是殖民地,殖民政府就是我們反對對象,站在對立面就是反對派,確立了主要敵人,反對派內部很多分歧都能解決」,呂大樂認為,從歷史看民主發展,「反對派有不同看法先放一邊,以解決最大敵人」應該是很明顯的發展預想,但現在香港反對派卻把時間耗在「先解決內鬥問題,再解決最大敵人」,非常奇怪的狀況,也造成雨傘運動兩年過去,出現很多山頭各打各的招牌、競相提出主張,「但這些主張都不是意識形態,更沒提到要解決香港什麼狀態、什麼問題、將來要怎麼樣」。

認真就輸了

「反對派訴求高來高去」呂大樂描述,有人講回歸80周年(2077年)解決香港問題、有人就講提早50年(2022年)解決、另一個講我明天就要解決、最後一個放大絕「明天不只提,我還要香港獨立」,「為提而提、毫無意義,步驟怎麼做全沒闡述,你去問還會被酸『你太認真了』」。

呂大樂關注訴求提出後是否有具體實現方法。(攝影:李昆翰)

那麼,早雨傘運動半年發生的台灣太陽花運動,為何後續效應這麼大?

台、港學運關鍵差別

「我認為太陽花運動有把訴求提出來,但運動後座力這麼強,我確實沒料到」。呂大樂觀察,台、港學運關鍵差別在於台灣的「選舉」。

「一個運動開了頭,最重要的是後續『如何循機制解決問題』,所有問題都要回歸政治體制,台灣在這方面勝過香港,至少你們有『選舉』制度去處理」,訪談至此,頗能感受呂大樂對香港無法有「真普選」的慨歎。

「現在香港搞運動的困境在於沒有一個『終點』能解決,因為你已經是中國的一部分,『特區政府』永遠不能跟『中國』處在同樣位階去談判」,回到前一個問題,呂大樂認為這也是香港部分反對派訴求「為提而提」的原因。

不是我的問題,是你們不敢啊

「很多反對派要求跟中國對等才肯會談,不符實際,但如果你評估現況提出可行性高的訴求,相較之下『不好看』(不夠吸睛),為了吸引關注,反對派只好把訴求拉高,高到讓人覺得『無法實現訴求不是我的問題,是你們不敢啊』」,漸漸的,民眾只關心訴求吸不吸睛,再去關心訴求可行性的人越來越少。

香港,何去何從?(攝影:李昆翰)

「台灣?不一樣啊,反對派有一天也會成為執政黨,人民會去檢視你的訴求提真的假的,你得兌現你講過的東西」,呂大樂聳聳肩,「這是標準『政黨政治』與『社會運動』互以平衡關係的體現」,聽起來,似乎暗示香港目前就是少了其中一塊。

撰文:陳怡杰 攝影:李昆翰 影音:林育嫺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5

  • 吳昆恩
    地位不對等的談判本來就不可能讓雙方滿意,台灣又何嘗不是面臨此問題
    2017年01月27日12:24
  • 華均⏰固定時間固定做什麼事🗓️
    台灣大腸花學運是假的,只是一群被政客團體利用欺騙消費的一群無知的學生罷了!
    2017年01月28日00:52
  • 風之谷(大健)
    學運的問題是 他們是出來要求的…而且沒退讓的空間。 不懂所謂談判…就是要保有彈性空間。
    2017年01月27日13:59
  • 呂大樂先生,香港人要有明確的訴求很簡單,就是先要求 政治改革 : ♡民主國家的組成要件 , 不在於是 總統制 或 內閣制 , 或有無舉行一人一票的選舉。「多的是 極權'獨裁專制國家有在辦 一人一票的選舉」。。 是在於 以下四個要素的條件 : 1. 軍隊國家化 ( 軍方,警方 不會只聽命於 某 政黨 或 政治團體 、)軍人不得'也不能干政。 2. 司法獨立 3. 開放多元 & 多黨政治 ; 有反對黨的存在監督 與 制衡。 4. 開放 新聞媒體的監督; 有新聞自由 【有📢言論自由】 具備 以上四個要件的國家, 才能稱之為 " 民主國家 " 目前在 亞太地區 國家 只有 : 日本 , 南韓 , 台灣 , 澳大利亞 , 紐西蘭。 這 5 個國家 符合 民主國家的要件 ! 😓請問你能期待 ,中華人民共和國 何時會容許讓香港有上述4個政治改革條件:
    2017年01月28日03:16
  • Morris.Y(YB•老鐵)
    香港是中國領土,中國對香港有主權,中國政府對香港特區有全面管治權,有人認為所謂台灣現在是香港爭取民主的借鑒云云,實則兩者迥不相同。台灣今日已經因為西方式民主而走下坡,因為台獨而民不聊生,殊不知早已是許多國家的笑柄,大陸眼中的負面教材,若以此推銷所謂台式民主,只是貽笑大方。
    2017年01月27日14:0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