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生活休閒〉鹿港 古意盎然

中華日報

更新於 2021年03月21日19:10 • 發布於 2021年03月21日19:10
鹿港老街區一景。
鹿港老街區一景。

【圖與文/記者羅玉如】

瑤林、埔頭街古蹟保存區 老厝、藝品、小吃店林立

▲鹿港地名由來

鹿港早期又稱鹿仔港。地名由來有四種說法,其一是台灣中部往昔多鹿,鹿群經常聚集在海口草仔埔,故名鹿仔港,後簡稱「鹿港」。其二,鹿港一帶早年為平埔番巴布薩族盤據之地,平埔族「Rokau-an」一語的轉譯。其三,地形似鹿,故名。另有一說,昔日此地是米穀集散地,因為用來儲存稻穀的方形倉庠稱為「鹿」而得名。

鹿港瑤林街「三槐挺秀」古宅及半邊井。
鹿港瑤林街「三槐挺秀」古宅及半邊井。

清乾隆末年至嘉慶中葉,台灣連續發生林爽文、陳周全、蔡牽三大事件,農業、商務遭受的損失難以數計。百廢待舉之際,鹿港商業卻突飛猛進。商業鼎盛的情況下,不同性質的商業組織「郊」相繼設立,才有後來的鹿港八郊。

鹿港九曲巷從泉州街起,經新宮口、 王宮前、埔頭街、六間厝、瑤林街、低厝仔、暗街仔、六路頭、一分米市街、杉行街到龍山寺;一分金盛巷、橫跨五福街到安平街,綿延一點五公里,這些巷弄均為鹿港曲巷,具有防風阻匪功能。

鹿港(竹敢)郊郊行博物館園區的手壓式傳統汲水泵浦,很受小朋友歡迎。
鹿港(竹敢)郊郊行博物館園區的手壓式傳統汲水泵浦,很受小朋友歡迎。

▲古蹟保存區

瑤林、埔頭皆為泉州地名,兩街道已被政府列為古蹟保存區,紅磚道兩旁,老厝、藝品、小吃店林立。昔日的鹿港以貿易為主,港口因地利之便,逐漸成為船行與商家的重要據點。鄰近河道的瑤林街、埔頭街、大有街,自然成為船行與碼頭集中區。後來河道淤積,繁華不再。所幸民國七十五年,政府出資整修埔頭、瑤林二街,古街風貌得以保存至今。

鹿港後車巷的隘門遺蹟。
鹿港後車巷的隘門遺蹟。

▲隘門

隘門遺蹟位於後車巷,遊客可從埔頭街三十二號與三十四號之間的巷道進入,右轉後可見巷中有一狀似牌坊的磚造建築物,其上題有「門迎後車」四字,這也是鹿港眾多隘門中,碩果僅存的一個,相當珍貴。

早期鹿港商業鼎盛,容易成為盜匪攻擊的目標。為保障生命財產安全,商賈居民開始在勢力範圍內設置隘門。當時居民因區域意識、族群觀念或錢財糾紛,經常引發械鬥。械鬥發生時,只要逃入自己的隘門,對方就不得再追趕。

▲半邊井

瑤林街十二號門楣上題有「三槐挺秀」四字的古宅,門旁右側有半口井露出牆外,即為半邊井。所謂的半邊井其實是一口完整的井,它被一道磚牆隔成兩邊。牆內的一半供屋主使用,牆外那一半開放給沒有能力鑿井的人自由汲水,民風淳樸與濃濃的人情味由此可見。

天后宮文物珍貴 龍山寺雕梁畫棟

鹿港天后宮奉祀的湄洲媽祖神威顯赫、香火鼎盛。
鹿港天后宮奉祀的湄洲媽祖神威顯赫、香火鼎盛。

▲鹿港天后宮

鹿港天后宮奉祀的湄洲媽祖神靈顯赫、香火鼎盛,且因創建年代久遠,保有不少珍貴的宗教文物,包括明朝宣德年製的進香爐、民初雕製的精緻鳳輦、全副儀仗、清皇帝御賜匾額、文武官員獻匾、古代碑記、昔日往大陸湄洲祖廟謁祖照片、祖廟贈與鹿港天后宮的大靈符、聖母寶璽等。

鹿港龍山寺戲台上方的八卦藻井。
鹿港龍山寺戲台上方的八卦藻井。

▲鹿港龍山寺

鹿港龍山寺創建於明末清初,正殿主祀觀音菩薩。原址位於鹿港舊港溝邊,即今大有街。清乾隆五十一年武官陳邦光倡議,將龍山寺遷建於金門巷八十一號現址。兩百多年來歷經乾隆六十年、道光九年、咸豐二年、日據昭和十一年、民國七十五年等五次整修。

民國八十八年九二一大地震,讓龍山寺受損嚴重。山門構架變形、木柱位移、屋頂傾斜。五門戲台及拜殿木柱位移,正殿屋脊及燕尾斷裂、山牆龜裂傾斜,後殿牆壁也坍塌。總部設於彰化的寶成國際集團總裁蔡其瑞、董事長蔡其建昆仲,表達出資贊助修復龍山寺意願。民國九十年二月開始執行主體修復工程計畫,經費超過兩億三千萬元,是台灣有史以來耗資最鉅的古蹟修復工程。

鹿港龍山寺木雕。
鹿港龍山寺木雕。

龍山寺占地一千六百餘坪,面寬超過三十四公尺,進深一百五十七公尺有餘,為三進二院七開間的建築格局。從正面依序為山門、含戲台的五門殿、含拜殿的正殿、後殿。其建築格局、雕刻、彩繪藝術多元、保存完好,獲台灣民間藝術殿堂的美譽。

龍山寺正殿屋頂垂脊下方有「四聖朝天」泥塑。分別為文聖張亞子、武聖關公、巧聖魯班、樂聖師曠。正殿後方屋簷有「大觀在上」泥塑。

五門殿、正殿的木雕為道光時期風格,拜殿木雕為咸豐八年重修作品,可找到「咸豐通寶」落款。五門殿前簷下方有一排吊筒,花籃造型裝飾有古錢或蓮花。吊筒正面飾有飛天、鳳凰、三腳蟾蜍等木雕。吊筒後方斗拱採碗型斗及關刀型拱,為泉州溪底匠派擅長的做法。梁架上的獅座及枋木雕刻為泉州匠師作品。

龍山寺戲台上方的藻井堪稱全台首屈一指。藻井是建築物頂棚最尊貴的施作工法,不僅富麗堂皇,更有隔斷過高空間、保持室溫、避免灰塵下落等實用功能。早期的藻井為方井,遼、宋、金時期出現斗八藻井,成八角造型。由斗拱支撐,逐層向上縮小。龍山寺藻井的跨距約五點五公尺,至頂心高度約六點五公尺。十六組斗拱層層出挑,齊集頂心明鏡。下方原本以四點金柱支撐,但因建築物跨距過大、屋頂極重,匠師於通梁三分之一處再加上一根木柱,用以支撐梁架。藻井的斗拱為「偷心造」,拱身向後延伸至後方梁枋,形成槓桿原理,讓藻井結構更為契合。龍山寺的八卦藻井設於戲台,除了前述功能,還具有演戲時共鳴的效果。八卦則有鎮邪、平安之意。

埔頭街的鹿港公會堂。
埔頭街的鹿港公會堂。

公會堂原為蘇府王爺廟

位於埔頭街的鹿港公會堂原為萬春宮蘇府王爺廟,日據昭和三年改建為公會堂,光復後稱中山堂。屋頂棟架為木架構搭配鋼桁架,上舖水泥瓦。山牆部分則為編竹夾泥牆作法。左邊牆面有一木碑「鹿港公會堂記」,由當時「櫟社」社長傅錫祺撰稿,鹿港仕紳莊太岳敬書。內文記載興建始末及當時地方仕紳捐款,是重要文獻。
鹿港公會堂曾做為老人會館使用,現由鹿港鎮公所管理。每週二至週日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開放參觀,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