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找到對的人,不要想去控制他!晟德林榮錦兩岸生技投資為何佳績不斷?

Knowing

發布於 2020年12月31日03:30 • 專欄作家林宏文

歲末年初,兩岸生技產業陸續有新股掛牌上市,其中台灣有達亞、長聖、博晟三家公司陸續於12月、1月上櫃,至於香港也有加科思公司已於12月掛牌成功,這些公司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背後大股東都是晟德董事長林榮錦。

在這些成功掛牌的企業中,達亞、博晟屬於高階醫材產業,其中達亞去年前三季EPS高達8.2元,已於12月18日以每股270元上櫃。至於長聖主要業務是開發新藥及細胞療法,預計1月8日以150元掛牌,博晟則將於1月22日以28元掛牌。這些陸續掛牌且各具特色的公司,將為低迷近半年的生技股帶來更多投資動能。 

(林榮錦)

更難得的是,晟德繼投資香港澳優及2019年底推動轉投資東曜在香港成功掛牌後,12月21日轉投資的加科思藥業也順利在港股掛牌。加科思成立於2015年,由貝達創辦人王印祥與晟德集團投資成立,晟德當時以500萬美元投資,此次加科思招股時的估值為15億美元,以晟德集團持股約15.35%估算,潛在價值為2.3億美元,獲利約46倍。 

林榮錦不斷在生技投資上交出好成績,而且一棒接著一棒,還橫跨兩岸資本市場,成為台灣、大陸及香港等地支持生技創業家的推手,相當不容易。如何與這些優秀的創業家建立合作與信賴關係,走出一條與其他生技創投完全不一樣的路,這些是林榮錦的不傳之密,值得深入探討。

林榮錦認為,投資要看團隊、科學(science)、市場、時機(timing)四大條件,五年前他投資加科思時,就覺得中國各種條件都已成熟,尤其是timing對了,「中國在食衣住行等領域都發展成熟後,接下來的需求就是生技醫療與健康,這個產業要吹東風了!」 

(林榮錦(中)與澳優董事長顏衞彬(左二)及中醫大董事長蔡長海(右))

其實,加科思創辦人王印祥與林榮錦原本是舊識。王印祥第一次創業時,是2007年創辦貝達藥業,當時他以投資500萬人民幣即享有10%股權的條件,邀請林榮錦加入貝達股東行列。不過,由於當時在東洋的林榮錦,正要為轉投資的智擎辦理增資,就錯失了這個投資機會。雖然投資智擎也賺很多,但絕對沒有貝達的多,貝達藥業目前在大陸股票市值超過400億元人民幣,持股一成就值40億元人民幣,是當年500萬投資額的800倍。

因此,2015年王印祥再度創業,又來敲林榮錦的門,這次雖然他正陷入和東洋的官司中,但這次下定決心要投資,於是雙方合資創立北京加科思,王印祥出4000萬人民幣佔股75%,晟德也出資4000萬人民幣占股25%,成為加科思第二大股東。

結果,王印祥二次創業又擊出全壘打,很快就有好成績,禮來以1.2億人民幣入股並占12%股權,之後再經過一輪增資,晟德持股雖降至15%左右,但市值卻超過二千萬美元,為轉投資再添一筆價值可觀的獲利。

(加科思董事長王印祥)

林榮錦說,找到對的人很重要,但如何與這些創業家合作,並取得他們的信任,其實更重要。「我從來沒有想要去控制他們,只想給他們更多幫忙,讓他們成功,我就跟著成功!」 

另外晟德也轉投資一家大陸企業上海寶濟公司,未來市值有機會衝到200億元人民幣以上。這家公司創辦人劉彥君,主要是做不孕症及生殖相關的藥物及技術平台開發,還賣掉自己上海房子當創業基金,林榮錦評估後覺得成功機會很大。就跟他說,「你投資多少,我就投資多少。」

後來,劉彥君與晟德各出8000萬元人民幣,但晟德的投資是分階段拿出來,做為臨床一、二、三期的資金。雙方並約定未來要掛牌,若在台灣掛牌,林榮錦就持股51%,劉彥君持股49%,若在大陸掛牌就反過來,劉彥君、林榮錦各持股51%、49%。另外,林榮錦也要求,上市前,晟德這一方可以再增資,但劉彥君不能再增資。

結果,寶濟的發展速度果然又比預期要快,臨床及收案都很順利,預計幾年內可以上市,目前計畫在大陸科創板掛牌。

不過,林榮錦也說,他也觀察到早期很多創業家忙著工作,都會做省稅、節稅等動作,他也跟劉彥君說,不要為了現在省一點小錢,結果以後可能賠大錢,因此勸他賣些股票把稅繳了,符合未來上市的規範。「以前創業時像山寨王,但未來進入廟堂後,就要遵守遊戲規則。」

林榮錦說,與創業家合作,氣度上一定不要想控制對方,但心態上是要達成雙贏,所以要全力幫忙,創業家難免會有盲點,一定要告訴他,以免走太多冤枉路。

另外,在香港掛牌的澳優,林榮錦並非最早期股東,但因為最初澳優股東與團隊鬥得很厲害,林榮錦決定買下股權,全力支持顏衛彬的經營團隊。結果一路支持至今,澳優董事長顏衛彬至今都還會說,林榮錦是上天派來澳優的白馬騎士。 

(林榮錦(左三)與博晟董事長陳德禮(左二)及團隊合影)

其實,林榮錦的投資績效不僅打敗一大堆上市櫃公司,也把國內許多專注生技投資的創投基金都比下去,有些創投基金想找林榮錦合作,近年來也有許多公司想要賣給林榮錦,但他的態度是,有好案子可以一起投,但若要花很多時間的案子,他就要占大股,若是他無法幫忙的案子就婉拒,或是當小股東,因為他的時間真的很有限。 

在晟德眾多轉投資中,也經常會遇到各種狀況,例如過去的永昕及現在的東曜。永昕在經過團隊改組及策略調整後,如今公司朝向專業CDMO的方向走,總經理陳佩君也已經上手,林榮錦每次在法說會上都要提到她一下。至於東曜早期由黃純瑩擔任總經理,但因為遇到大陸藥業改革加速,東曜調整腳步不夠快,林榮錦也主導人事改革,如今已由大陸團隊負責。

至於近來在台灣掛牌的三家公司中,達亞大股東是持股高達六成的益安,而益安又是晟德轉投資公司,因此達亞也可視為泛晟德集團企業。達亞總經理許雅雯,早期創業是接電子網通產品訂單,但後來發現毛利太差,就在2008年下決心把訂單全部停掉並轉做醫材,一直到2018年業績才大放異彩,是很少數在醫材產業中的女中豪傑。 

至於長聖國際背後的合作方是中醫大董事長蔡長海,早在順藥、澳優、長佳智能等案子中就與林榮錦有合作經驗。很多生技產業的人都很清楚,創業時最重要的工作是和醫生打交道,不管臨床、醫材都要靠醫生幫忙執行,但醫生又忙又難搞,根本沒空理你,許多創業家通常就卡在醫生這一關。但是蔡長海掌握中國醫藥大學體系,只要大老闆蔡董一交辦,沒有醫生敢違抗命令,因此長聖的臨床執行效率驚人,才能在成立四年後就達到上櫃標準。 

另一家也是成立四年就要掛牌的博晟,董事長陳德禮原本是感染科醫生,並在陽明大學及國防醫學大學擔任教授,後來被林榮錦挖掘出來加入東洋,開始學習如何做生意,期間還一度至永昕擔任董事長。

陳德禮在經過多年歷鍊後,成為少數從醫生、教授轉型為創業家,四年前他創辦博晟,因為自己就是醫生,很清楚醫院及醫生的需求,四年內趕進度,從收購美、日企業股權,再到臨床試驗及申請TFDA證照全部完成,如今更已取得台中衛生局公告愛膝康自費價40萬元,預計2021年將有明顯的業績成長。 

表一,泛晟德集團企業近來在台股掛牌企業:

(資料來源:各公司    製表:林宏文)

本文作者林宏文,主跑科技、生技產業多年,目前為財經專欄作家、財經節目與論壇主持人,長期關注產業發展、投資趨勢、公司治理以及國家競爭力等議題。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