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汽車

Mercedes-AMG G63 & M.Benz New GLE輕越野體驗 愈艱難愈能突顯價值所在!

Mobile01

更新於 2019年08月12日15:57 • 發布於 2019年08月06日01:44 • -馬克-

上週我們前往台中速邑賽車場參加由台灣賓士舉辦的兩天一夜試駕體驗活動,試駕車款相當豐富,從剛上市的新一代GLE、CLA到性能車系M.AMG GT 53 4MATIC+、CLS 53 4MATIC+及E53 4MATIC+,幾乎囊括近期台灣賓士在國內發表的新車。趁著這次機會,我們也能一一體驗每款新車的箇中差異,就先從休旅車款G-Class與GLE開始吧!

台灣賓士在這次活動準備了兩輛新款G-Class,而且還是要價近九百萬元,列為陣中頂規車款M.AMG G63,G-Class光是靜駐在那的霸氣感已十分強烈,換上AMG專屬外觀與巨大22吋鋁圈的G63更是氣勢凌人!曾在去年八月舉辦媒體預賞活動的New G-Class,重點不只是完整保留經典元素的原味外觀,與時俱進的科技、豪華內裝同為一大亮點,還有一項重要變革是原本前方固定軸懸吊改為雙A臂獨立式懸吊;後軸則是維持固定軸方式,但在剛性表現與結構設計與舊款有所差異,從先前三拖曳臂改為五拖曳臂結構,剛性與負載能力更加出色!

關於新一代的G-Class改變之處,我在去年媒體預賞活動後的文章分享中有詳細介紹,有興趣的網友可參考這篇文章:Mercedes-Benz New G-Class完整進化介紹,G500/G63 Edition 1一同亮相!

為了這次活動,台灣賓士在一旁直接開挖了一個小型越野場地,難度堪稱中、高級,至少在場SUV僅有G-Class能安然通過。上場體驗前,先由教練帶領我們繞行一圈,讓我們熟悉關卡與行經路線。每回越野體驗前教練也會再次提醒,別將兩手大拇指扣在方向盤內緣,以防在越野過程中的震動中受傷。

第一關就來到類似交叉軸設定關卡,不過面對的不是冰冷冷的鐵板,而是真的在地上挖出兩個大洞!如此一來,便不在只有單一路線選擇,行進路線與進入角度選擇顯得格外重要,這也讓體驗過程有趣許多。以越野能力見長的車款,擁有高度伸張與壓縮能力的懸吊是必要條件,從照片中G63看來帶點扭曲的左後輪即可發現。還有一點可從照片解讀,依然使用固定軸後懸的New G-Class,好處是兩邊懸吊即使各自受到壓縮與伸張,後軸依然可以與地面維持一樣的離地高度,這是固定軸與獨立懸吊之間的一項主要差異,當然必須犧牲點舒適性換來。(在之前日本試駕Jimny的文章中曾解釋過,可從上方圖片中見得)

像這張圖片可以看到換上雙A臂獨立懸吊的New G-Class,左、右側懸吊可依照當下路況各自調整壓縮或伸張程度來貼緊路面,且車體依然可保持水平,增加車內乘客所能感覺到的平穩程度。但就像前面解說提到,你看左側輪胎旁的底盤離地高度便比右側來得高一點(下圖後軸便能保持一致),只不過這是普遍G-Class車主所難以察覺的一項差異。

這是G-Class的各項越野數據,包含241mm最低離地高、70公分最大涉水深度與傾斜角、爬坡角、進入角、穿越角及離去角等。

接著第二關卡來到一處上坡右彎,原以為斜坡或是彎幅看來都不算太大,但是沒想到教練選擇一條十分刁鑽的路線,絲毫不走一旁平坦的大路,而是選擇直接從彎心切進…

從另一側看來差不多是長這樣!

從車外角度看來似乎還好,事實上當我握緊方向盤切入彎角那刻的壓力其實挺大的,一來是對剛駕駛沒多久的G63車身尺碼掌握尚不熟悉;二來是我並看不到右前輪進入角度與狀況,因此只能仰賴副駕駛座教練提醒來修正路線,但我開得可是G-Class!還有一旁經驗豐富的教練加持,光憑這兩點已讓人信心大增!此時並未動用到G-Class保留的三組差速器,僅切入Low Range低速檔位,藉由G63強大的低速扭力發揮,通過此關卡的實際感受遠比照片看來要輕鬆許多~印象深刻之處還有一點,就是這代G-Class的乘坐舒適性確實進步很多,相信這點對於九成都在On-Road路面行駛的G-Class車主來說是個好消息。

若有機會參加類似體驗活動請好好把握,因為這時才能感受到G63不單是低沉雄厚的引擎聲浪迷人,就算丟到荒郊野外,它也能展現過人且強大的越野能力,讓你體會到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征服快感!

洗完澡準備等下一批媒體體驗的兩輛G63,雖然還是很MAN,但更喜歡它玩完泥巴的剽悍模樣啊~

再來是國內剛在六月底發表的新一代GLE,也就是早期大家熟悉的ML,在上一代中期改款時更換命名方式變成GLE。因此現在休旅車系就有GLA、GLB、GLC、GLE及GLS(不包含Coupe跑旅與老大G Car),直接從最後一位數字來辨別車型等級。國內率先導入GLE 300d/350d兩款柴油及GLE 450一款汽油動力。
已是車系中第四代傳人的GLE,從車身輪廓可看見前三代車型流傳下來的線條特徵,尤其是獨特的C柱與黑色D柱造型,以及壯碩的體態,營造十分強烈的存在感。初次見到New GLE照片其實對保守的頭、尾燈組設計感到有些可惜,不過實車的整體協調感卻是相當融洽,且依舊保有早期M-Class強壯身形,再被丟到侏儸紀公園裡跟恐龍PK也毫無違和感~

因當天試駕時間有限,關於New GLE的內裝各項細節先不多做介紹,由於現場展有選配七人座車款,因此將重點放在空間表現。科技感與豪華氛圍並具的車室質感自然是GLE必要條件,雙12.3吋數位儀錶、鞍座兩側扶手設計、觸控手寫板都是GLE內裝吸睛之處,圖中車款為GLE 450,黑褐雙色加上木質飾板應該很對成熟男人的味。

恰巧這輛展示車選配七人座款式,帶大家來看看七人座的空間表現,先請身高177公分的同事將前座調整至一般坐姿。

接著將第二排前後距離調整至距離前座一個拳頭左右再進入第三排。

跟大多數的七人座SUV車款相同,GLE第三排膝部空間雖然不至於相當擁擠,但椅面離地高度不足使腿部彎曲角度較大,較不適合一般身高的男、女性乘客長途乘坐,若是一般市區短程通勤倒也還行。

在第三排無須載人而將第二排退至最後方的狀態下,後座空間其實相當寬敞,GLE 450在一旁門板上還有可以控制後座座椅的按鍵。

車主或乘客需要注意的一點是,New GLE的車內充電孔都已換成Type C規格,所以就目前使用狀況來說,可能要準備幾個Type C轉接USB的線材會比較方便。

New GLE的行李廂容量可於630~2055公升之間變化,630公升標準容量是五人座狀態下,當二、三排座椅全數傾倒時,整體空間十分寬廣、平整。

國內擁有300d/350d/450 4MATIC三種動力選擇的GLE,試駕當天提供GLE 300d/350d兩款,前者搭載最大動力245hp/51.0kgm的2.0升四缸渦輪增壓柴油引擎;後者則配置最大動力272hp/61.2kgm的3.0升直六渦輪增壓柴油引擎。至於頂規GLE 450,便是換上具有EQ Boost輕油電動力支援的3.0升直六汽油引擎,基本最大動力來到367hp/51.0kgm,還可額外獲得電動馬達的22hp馬力加持。

現場這輛GLE為大家目光焦點所在,因為它選配要價45萬元的E-ABC懸吊系統,四組懸吊個別擁有一組馬達來控制氣壓懸吊/液壓避震器作動,因此可以做到個別懸吊高度調整,並增加路面偵測功能來讓車身隨時保持平穩姿態。

可以從選單中自由調整單側懸吊高度,不管是左前低、右後高或是前面低、後面高都可自由切換,高低最大落差是12公分。

受惠於主動防傾功能,使GLE在彎中大幅減少側傾狀況,無論是在繞錐連續彎中或實際路段的中、高速過彎,過程中都能感受到這套系統加持後與一般GLE的明顯差距,車身幾乎可以保持在一個相當平衡且穩定的姿態過彎,不像一般GLE出彎後還得等待車身回正時間,大幅提升車內乘客的乘坐穩定感受。

這套電控懸吊系統還有個看似認真卻帶點趣味的脫困模式,設計目的其實是用在沙地脫困使用,當車輛陷入沙地時,藉由車身上下跳動的重心變換來找回循跡性,可在時速15km/h以下操作,沙地脫困固然是目的所在,但當低速行駛在一般道路啟動後的模樣卻相當逗人~直接看影片吧!

介紹完New GLE需要選配的特異功能,原廠也在周遭安排一段輕度越野路段來讓我們體驗一番。不過無論是泥濘道路或枕木路段,難度其實都不高,上半場剛體驗過G63,這些關卡真的是小菜一碟~注意兩側路況與障礙物即可安然度過。懸吊設定雖是以舒適取向,GLE在通過此類路面時,倒也不會有多餘的晃動感產生,而是以剛性極佳且紮實的回饋感通過。

回到一般On-Road路段行駛,這才是絕大多數New GLE車主的使用狀況,平穩且舒適。動力方面,GLE 300d縱使擁有超過50公斤米的扭力展現,面對重達2.1噸的GLE也只是剛好而已,起步加速稱不上猛烈,均是以平順反應回饋給駕駛者。若要在起步或再加速過程獲得明顯推進力道,那麼請加些預算選擇GLE 350d,自1200rpm即可湧現的61.2kgm最大扭力與6.6秒破百的加速實力,相信可滿足大多數GLE車主的使用需求。
關於M.AMG GT 53/CLS 53/E53 4MATIC+的試駕心得,請待同事下回分享~

繼續閱讀

延伸閱讀:

電動車台北-新竹一日生活圈,續航里程夠不夠開?【小惡魔汽車週報Vol.31】

【國內新訊】換裝3.0直六EQ Boost動力,M.AMG E53 4MATIC+四門/雙門459萬起發表!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